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衢州日报
瞄准市场 抢占先机
清湖街道成功试种特色冬瓜
本报讯 (通讯员 徐泽标) 近日,笔者在江山市清湖街道七斗村原蔬菜基地里看到,刘秋生的合作伙伴周秋明正在冬瓜田里整理冬瓜。看着一个个挂满支架长势喜人的大冬瓜,周秋明喜笑颜开,“首年试种就有收入,既意外又开心”。
“对于冬瓜,我有一些种植经验,但在家乡试种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没想到竟然成功了。”刘秋生是清湖街道泉家垄村人,前几年在广东一家公司打工,专门种植冬瓜,并积累了一些种植经验。老家可以种吗?带着疑问,刘秋生回家进行考察,并找到有蔬菜种植经验的周秋明进行合计。经多次论证,两人决定在七斗村原蔬菜种植基地流转3.5亩田地进行试种。
“冬瓜种植除天时地利外,关键是品种,有了好品种加上精心管理,才能产出好效益。”刘秋生说,七斗村原蔬菜种植基地场地宽,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适合试种。于是,刘秋生、周秋明便引进了冬瓜铁心牌396品种,于今年6月25日进行试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病害少、肉质嫩等特点,容易种植,便于上市。经细心培育,一个个大冬瓜终于长成,看着让人垂涎。据悉,该品种的冬瓜长度普遍在90厘米,直径在30厘米以上,每个重量20公斤左右。
“发展农业,头脑中要有一本‘经济账’,算准了立马动手,抢得先机,用特色拓宽富路。”刘秋生说,从前期投放市场来看,收入不错,每亩田能产出1万公斤左右的冬瓜,按目前市场价每公斤1元计算,每亩田能带来万元左右的收入,每亩田扣除人工、肥料、种子等成本,至少能产生7000元利润。
“明年打算再流转3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一个产业,用‘共富工坊’形式促进‘瓜农’增收致富。”刘秋生信心满满地说,这3.5亩冬瓜除了有专门客商上门收购外,也引来多家大型超市上门收购,销售无后顾之忧。接下来,刘秋生和周秋明将注册家庭农场,梦想着“滚”着满地冬瓜,发笔“瓜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