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09 18:44: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西周开始,国君或者皇帝在去世之后,根据其一生的功过是非,都会被追封谥号。起初有褒有贬,如“隋炀帝”、“隋文帝”等,但到了后来尤其是明清时期,谥号已经渐渐发展成为尽显赞美之词,早已不论功过是非,较皇帝之谥号,官员的谥号就显得更加客观更加严格。

“文正”之始末

文正,是每个文臣做梦都想要得到的谥号,但正是因为如此的炙手可热,所以“文正”的获得标准特别高,同时历朝皇帝又对“文正”的把关极严,所以这两个字在历朝历代就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文臣最高级别谥号”。

纵观历史长河,唐朝魏徵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大臣(谥号为文贞,后因避北宋仁宗赵祯名讳改为“文正”)。到了清朝,共计有8位文臣受到此哀荣,而且都是汉人。8位之中,有我们所熟知的曾国藩、刘统勋、李鸿藻,相较于这三人,第一位受赠“文正”的汤斌则略显暗淡。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寒窗苦读,立志报国

汤斌,身处明末清初之际,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出生于河南,其祖上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世代为官,所以在此官宦世家之中的汤斌,自幼家教极严,从而对他一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在他16岁那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陷家乡,其母赵氏殉节而死,年少的汤斌因被伯父提早带出城外幸免于难,少年时期亲身经历的战火纷飞和民不聊生,使他立志长大后要奋发报国。

1644年(明崇祯十八年,清顺治元年),清朝入主中原,明朝灭亡。此时的汤斌并没有放弃努力求学的志向,最终在1652年(顺治九年),26岁的汤斌通过自己的努力荣登进士之位,从此踏入仕途,被顺治授予庶吉士、检讨等职。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3年后,汤斌被外放到陕西潼关任道员,真正的开始他的地方官生涯。在去往潼关的路上,汤斌为了不引人注目和麻烦地方官以及百姓,他只和家仆骑了三头骡子前往,在此任上汤斌颇有惠政。1664年(康熙四年),因父亲去世,根据礼制汤斌离职回乡守孝。在守孝期间,本身学识渊博的他结识了当时的大儒孙奇逢,遂拜其为师,在朱明理学方面颇有造诣,以致后来康熙皇帝都奉其为“理学宗师”。

1679年(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为了培养更多资深型人才,在科举考试之外又另设“博学鸿儒科”,通过者可直接入职翰林院。此考试不论参加者有没有入仕,只要有三品以上京官和地方督抚以上疆臣举荐,都可以有参加资格。汤斌因为素有贤名,且博学多闻,经过时任刑部尚书的魏象枢和左副都御史史金鋐的举荐,汤斌得以参加。在154位与试人员中,被录取者达50人,汤斌凭借自身的才学高中一等第一名,得到康熙的格外青睐,直接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成为真正的皇帝近臣。3年后康熙更是让其担任《明史》的总裁官,由此可见汤斌不仅在文学方面造诣不浅,在史学方面亦有不菲成就。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一生清廉,人称“豆腐汤”

虽然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但这并没有让汤斌恃宠而骄,相反他仍旧以忠心报国为己任。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初,因江宁(江苏)巡抚缺员,作为这一重要职务,康熙首先想到的就是汤斌。他认为只有汤斌可以独当一面,解决江宁困境。这是汤斌的第二次外派,现在的他已经算是十分耀眼了,但是在前往江宁的路上他还是穿着普通,坐着牛车。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当时的江宁地区,河水泛滥成灾,百姓颗粒无收,有苦难言。到任后的汤斌作为封疆大吏却完全没有官架子,百姓吃野菜他也跟着吃,这种做法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深深为之感动。后来在百姓的劝导下,汤斌只得在和百姓同样的饭菜中加入豆腐以示改善,没曾想竟成为后来的一日三餐必有之菜。因此百姓们都称之为“豆腐汤”,看似是一种调侃,实则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与尊称。

权臣构陷,郁郁而终

在江宁巡抚期间,汤斌与前任巡抚余国柱不和,余国柱依附于当时的权臣明珠一党。余国柱本意要拉拢汤斌与其同气连枝,结果汤斌生来不畏权贵更不愿与之为伍,不仅他本人,对自己的僚属他也三令五申禁止向明珠送礼投靠。于是就此让明珠一党怀恨在心,找尽办法整治汤斌。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康熙打算为已被立为太子11年的胤礽寻找老师教其功课,在太子之师的选择上自然要慎之又慎,最终在群臣的举荐和康熙的首肯下,汤斌以首席讲官成为胤礽的老师。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众所周知,胤礽在1岁多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受尽康熙宠爱,于是养成了一身嚣张跋扈、行为乖张的坏毛病。此时的胤礽已经旧习久积难治,所以纵使有汤斌这样的当世大才加以辅导,但效果甚微。明珠此时找准时机,以“教导无方”之由参了汤斌一本,康熙本意望子成龙,没想到却大失所望,所以将所有的怒火借此奏折全部发泄到了汤斌的身上。汤斌被罢免原职,连降五级。此消息一经传开,汤斌原先赴任过的江宁、潼关等地百姓纷纷为其打抱不平,甚至最后引起了当地多处击鼓喊冤事件。最终为了平息民怨,康熙只能将汤斌赦免,官复原职。但经此一事,汤斌大病一场,最终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在工部尚书任上去世,享年61岁。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雍正敬仰,乾隆加封

纵观汤斌一生,为国为民肝脑涂地,不畏权贵洁身自好,是当时文人士子们的入仕模范,只可惜为权臣所害,令人扼腕不已。其一生清廉,去世之时全部家当仅有8两银子,连入殓都是好友帮衬才完成。1732年(雍正十年),素来仰慕汤斌为人的雍正为其正名,不仅恢复其全部荣誉,而且还将其入祀“贤良祠”。1736年(乾隆元年),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追封汤斌谥号为“文正”,给予他文臣之最高礼遇,这也使其成为清朝历史上“文正”之先例,直到如今,他的种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他是清朝第一位受赠“文正”谥号的廉吏,以“豆腐汤”著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正、忠献、忠武,谁才是真正排名第一的谥号
谥号是古代对于一个人的终极评价,有盖棺定论的意思,不仅帝王们都有,文臣武将们也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谥号,只有那些对于王朝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可以获封谥号,文武文武,文臣以
2023-07-24 20:50:00
谥号“文正”:古代文臣地位的金标准以及最高荣誉
...,他曾因屈服于权阉刘瑾的淫威而心生惶恐。他担忧死后谥号会受到玷污,毕竟在明朝的谥号制度中,文臣的谥号能被追封为“文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正德十一年八月十七,李东阳的生命已经岌
2024-01-18 20:55:00
司马光与文正谥号的背后故事
...候,不仅仅对国家对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还把一个谥号给宣传了出来,这个谥号也成为无数的文臣争相追求的谥号,但是谥号虽好,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能够得到这个谥号的文臣却寥寥无几,
2024-01-29 09:39:00
刘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
...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其正。”刘统勋病逝后,乾隆帝赐谥号“文正”,是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高谥号。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里,一共才有8位文臣获此殊荣。刘墉是刘统勋的长子,受家风影响,
2023-06-02 10:18:00
历史上的在帝王死后,谥号为何越来越长?
...的人的特权,而除了庙号之外,还有个更加普及的东西,谥号。谥号这个东西呢,基本算是后人对你一生功过的总体评价了,比如刘备一辈子为了复兴汉室呕心沥血,所以他的谥号是汉昭烈帝;杨广
2023-01-26 21:52:00
...人据此说赵云是文臣而非武将,更有人根据赵云的官职和谥号,推论出他在刘备集团的地位相当于西汉初年的陈平。赵云当过牙门将军、留营司马、翊军将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谥号
2023-07-24 21:11:00
周瑜为孙权立下大功,为何去世之后没有谥号?
...去世之后都会得到一个由若干个字组成的评价,这就是“谥号”。谥号始于我国西周时期,至周穆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因为是对死者的评价,所以谥号也被大致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
2023-06-27 13:12:00
贾充是文臣,为何司马炎要给他“武”的谥号呢?
...安心。世家同僚们最后一致同意用“荒”字来作为贾充的谥号——荒诞的荒、荒妄的荒,荒废的荒。贾充尽管未能凡事都遂司马家的意,但作为篡魏扶晋的功臣,他是一双优秀的黑手套。抗下了所有
2023-02-17 20:36: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漫谈武将谥号方笑一■方笑一三国时代,刘备手下有五员大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三国演义》里,他们被称为“五虎上将”。民间有顺口溜说:“一吕二赵三典韦
2024-04-09 05: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