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雨花台区以党建为引领,蹚出普惠性“双托双进”基层治理改革新路径——
“红力量”燃动,暖心守护“一老一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
通讯员喻华轩
7月2日中午,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菊花里社区3楼的养老助餐点,像往常一样迎来了众多就餐的老人。
88岁的吴奶奶跟十来个在托老站“驻点”的老人一起,围坐一堂边吃边聊,红烧鸡腿、丝瓜炒蛋、蚝油生菜、青椒土豆丝、丝瓜豆腐汤……明厨亮灶现炒出来的饭菜让人食欲大开,吴奶奶吃得满意,不禁对身边的服务员感叹:“这顿饭十块五毛钱,在外面哪能吃得到哦。”
吴奶奶冬天时因摔伤卧床不起,需24小时专人照料和康复护理,子女求助社区后,街道养老中心的短期托养服务解了这一燃眉之急。吃住都在站点、日间有专人照护、专业理疗康复,3个月的“驻点”后,吴奶奶现在已能自主行走,乐呵呵地享受起日间“托老服务”。
赛虹桥街道的这一街道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面积1200平方米,有17个养老短住床位,更有理疗室、活动室、药房、诊室等空间。托老站的楼下,是菊花里社区的办公室,跟楼上的托老站和一楼二楼1000平方米的社区多功能服务中心相比,社区办公室仅4间,31岁的社区书记郭少闻中午没休息,正在跟几个同事合计爱心暑托班的课程,他说:“中午在暑托班吃饭的孩子们,饭后应该开展点有趣又轻松的活动,不能‘放鸭子’,咱们商量商量。”
郭少闻是雨花台区最年轻的社区书记,2016年从淮阴师范学院毕业后,通过社工考试进入了社区工作,9年来一直在赛虹桥街道工作。想起当初自己学的广告学专业,郭少闻笑着说:“上大学的时候,天天接触的是引发爆款流量的广告创意,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跟最基层的爷爷奶奶们打交道。”
话虽如此,郭少闻却随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干一行爱一行,这不是空话,在社区工作,让从小到大一帆风顺的我发现,这个社会真的有人,需要外力托一把帮一把,我愿意做这样的守护者。”
郭少闻还记得他刚刚担任菊花里社区书记时,走访困境儿童小雨(化名)家时的场景,13岁的小雨患有先天性肌无力症,父母均离家出走杳无音信,靠70岁的爷爷一人拉扯带大,“孩子的病情越发严重,现在连手指都动不了了,看着她坐在轮椅上怯怯的模样,我心里难受得不行。”郭少闻说,从那天起,他下定决心要把社区的“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照护好。
社区帮小雨爷孙申请了所有可以申请到的补贴补助,社区只要开展少儿活动,一定会叫上小雨,还安排了专业的志愿者上门“一对一”帮扶,“送声上门”教她学播音,因为小雨目前只有讲话朗读不受病症影响。不久前,社区还在一次关工委组织的活动上,专门邀请小雨上台朗读,13岁的孩子坐在轮椅上演得认真、笑得灿烂,台下的郭少闻红了眼眶。
在雨花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红力量”燃动守护“一老一小”,已成闪亮的“先锋名片”。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全面推进“双托双进”(托老、托幼,进社区、进园区),用心用力破解“一老一小”难题,已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让“一老一小”群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公共服务。
去年底,雨花台区“聚焦‘一老一小’探索普惠性‘双托双进’模式”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县域案例”。在郭少闻看来,区里的“双托双进”部署,正是自己和社区居民的“心之所向”。
郭少闻带着社区党委全体党员,不断尝试蹚新路、寻妙招,社区打造了以“老幼共融,双龄共养”深化“双托双进”嵌入式社区建设书记项目,“老幼共融半日托”“青幼随行全日托”“片刻同乐临时托”等新招频频诞生,5个党支部的190名党员、70多个楼栋长及居民骨干拧成一股绳,专注为居民排忧解难,社区老支书和党员骨干等70余人还组建了“万寿菊”助老志愿服务队,91名空巢独居老人个个有“搭子”、有帮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