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8 12:15: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这是一座以牡丹扬名世界的城市。

每年四月,这里有世界上最壮观的牡丹盛景,云集全世界游客。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33年。

人们因为牡丹知道这座城市,而菏泽的精彩绝不仅如此。

48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列分布,“菏泽造”频频出圈、走向世界。

他是中国牡丹之都,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他亦是一座产业崛起之城、希望之城、活力之城……

十年间经济实现“三级跳”“五进位”

从“全省垫底”到“跻身中游”

菏泽何以为菏泽?

我们一起溯源探寻。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part.1

何以菏泽

何以菏泽?不知历史,人将不知自己为何物。不知历史,一座城就不知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菏泽历史久远,源远流长。有丰富的古典文献记载为表述,有众多历史遗迹的勘探结果为佐证,七千年前先民就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稼穑渔猎,繁衍生息,创造着早期文明。从华胥履积迹雷泽生伏羲,到黄帝大战蚩尤与涿鹿之野;从帝颛顼生息于济濮流域,到帝尧都陶丘葬成阳,从舜耕历山渔雷泽,到大禹治水建夏都;从契至汤八迁,到仲丁十王都于毫(北毫),无不说明菏泽文化的厚重。时世变迁,沧海桑田。时至今日,菏泽仍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文化遗迹,从考古学家对具有鲁西南地方特色的安邱堌堆、安陵堌堆、肖堌堆、窦堌堆、官堌堆、历山堌堆等堌堆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自龙山文化晚期商时期,从大汶口晚期到商代晚期的文化积淀。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菏泽古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连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唐代更名为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菏泽市定陶区东北部。据清乾隆二十一年本《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1735)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疆域仍州之旧,赐名菏泽”。自此,“菏泽”作为一个县、市、区的专名沿用至今。菏泽地处黄河流域,处在中华文明中的东夷文化由西往东蔓延和儒家文化由东往西浸润的交汇交叉点,这使得菏泽在古代社会夏商周乃至唐朝都一直处于繁荣昌盛的状态中,不仅被史书誉为“天下之中”,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国文明演化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part.2

何以菏泽

何以菏泽?大河汤汤,华夏泱泱。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菏泽地处黄河下游,世代与黄河相生相伴,在菏泽境内,历史上有名的湖泊,如大野泽、菏泽、孟渚泽等,都与黄河相连接。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在菏泽境内全长185公里,流经东明、牡丹区、鄄城和郓城四县区。厚重的黄河地域文化成就了菏泽的人杰地灵,刻在菏泽人骨血中的文化基因成为了菏泽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东明,有了庄子的聪慧,智者乐水,方生方死有超越与逍遥。在牡丹区,有丹心一片的荣耀,木质之心深植厚土,不畏飘荡而立定了荣华。在鄄城,有孙膑等军事家的引领,水深智深,谋略无敌。在郓城,有了水浒好汉,这里没有救世主,人人都是豪杰,人人身怀绝技。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据统计,国史立传的菏泽人物就有200多人,国史上载名的不下千人。从人文始祖伏羲、东夷之帝少昊、贤明君主帝舜,到改革家吴起、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以及一代权后吕雉,这里名人辈出。刘邦在此登基称帝、曹操在这成就霸业;元代古沉船和郓城唐塔,见证了菏泽的千年变迁;72名梁山好汉的郓城传说,向世人讲述着好汉精神和水浒故事。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黄河泥沙于此停驻,从黄河上游搬运来了沃野平原,造就了中国北方的重要粮仓,2023年菏泽粮食再获丰收,总产量突破160亿斤大关,持续创历史新高。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改道曾让菏泽人民饱受上千年的水患之苦,但如今,水窝子变成“幸福滩”,14.6万滩区群众实现“百年安居梦”。广阔滩区被种上了莲藕、富硒水稻、黄桃、虎杖,养上了甲鱼、鲤鱼,赋能新型智慧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将“穷水洼”变成了“致富窝”。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part.3

何以菏泽

何以菏泽?说起菏泽,就绕不开牡丹,曹州牡丹甲天下。菏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产、科研、出口基地。目前,菏泽市牡丹种植面积已达48.6万亩,品种1308个,生动诠释了“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的热烈与繁盛。菏泽牡丹告诉世人,牡丹不只是能盛开在盛世长安和繁华洛阳,亦能根植大野与农耕地带的苍生一起,烂漫在乡土社会之中。一株株牡丹从泥土中迸发出惊人的活力,2023年菏泽牡丹产业实现总产值108亿元,直接就业人数逾10万人,间接带动种植、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研发等一系列行业就业人员约50万人。目前,菏泽市牡丹生产、加工、出口等各类企业达120余家,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和牡丹生物医药类产品11大类260余种,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牡丹特色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守得住富贵,也能耐得住贫瘠、寂寞,牡丹映射了菏泽多年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精气神,不驰于空想、埋头苦干。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part.4

何以菏泽

何以菏泽?菏泽的繁华由来已久。先秦时期,西汉之前,菏泽经济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商朝建都为北亳,即现在的曹县。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牛耕的推广,菏泽文化呈现繁荣时期。

战国时期,发达的陆路和水路交通,使陶成为四方贸易的枢纽,在经济上处于“天下之中”的地位。西汉初年,菏泽人口达百余万,是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地区之一。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菏泽社会安定,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成为山东重要的粮食生产供应基地。郓州在山东十四州中据第四位,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山东三大纺织业中心之一,是鲁西商业集散地。宋元时期,成为重要的粮食、酒类、中药和丝绸产地,定陶等地成为当时北方重要商业中心。唐宋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菏泽经济开始相对衰退,社会地位日益退后。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精气神在菏泽人的骨子里觉醒。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part.5

何以菏泽

何以菏泽?进入新的时代,随着“突破菏泽”战鼓的擂响,菏泽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23年,菏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4亿元,较上年增长6.8%,增速跑赢全省(6%)、全国(5.2%)。十年实现“三级跳”“五进位”,菏泽经济总量已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全省垫底”迈向“跻身中游”。看基础设施,鲁南高铁,横贯东西;牡丹机场,展翅高飞;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万福航道,通达四海;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形成。提升改造交通要道、打通断头路近百条,建设了丹阳公铁立交、人民路互通立交、长江路快车道等立体交通枢纽,为菏泽腾飞插上了翅膀。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看城市建设,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幢幢高楼鳞次栉比,道路越来越宽阔,口袋公园错落有致出门随处可见生态绿,大剧院、菏泽市民文化中心、档案馆等文娱场所接连崛起,一座宜业宜居现代化城市正蓬勃发展中。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看产业崛起,成就菏泽在全国甚至国际的多项冠军。千亿级产值、百亿级税收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芍药鲜切花销量突破1亿枝,占据全国70%的市场,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已经成为促进菏泽“美丽经济”发展的“引爆点”。巨野工笔牡丹画频频亮相重大场合,目前,全国各大画廊、画店销售的工笔牡丹画80%以上来自菏泽,作品远销美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等4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曹县,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00多家,网店14000个左右,所生产的汉服占据了中国汉服市场的1/3。曹县木制品产品包括板材、家具、雕刻、条柳编、工艺品、户外家具六大类别,三万多个花色品种,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日本有9成的棺材来自曹县。

郓城坐拥全国最大的酒类包装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国内20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东明石化从“小炼油”做到了全省行业领军,连续15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鄄城素有“中国发都”之称,是全国重要的发制品原料购销集散地和加工出口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20多个品种,是国家批准的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市场。……在未来,菏泽拿得出手的优势产业,会越来越多。

part.6

何以菏泽

何以菏泽一座城市的底蕴,大概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如同肥沃的土壤和雨露,滋润着城市的文明发展;现代与历史的碰撞,会赋予城市不同的内涵,展示出它非比寻常的一面,古朴厚重而又充满勃勃生机,菏泽,就是这样一座城市。穿越历史长河,历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至今,在这方沃土上,仍保留着鲁西南鼓吹乐、大平调、山东琴书、曹州面人、鲁西南织锦技艺等1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三皇舞、大洪拳、水浒拳、粮画、古筝制作技艺、黄泥古陶制作技艺等39项省级非遗项目,享誉中外。而今,菏泽已是名闻遐迩的中国牡丹之都、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民俗文化之乡。

这就是山东·菏泽 | 何以菏泽...

以牡丹之名千年相继,未见其衰,足见其盛。何以菏泽?这就是答案!

来源:大众网菏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中国之城|山东菏泽:黄河花语 水韵花城
菏泽,静卧于黄河下游温厚的臂弯之中。蜿蜒流淌的黄河不仅雕琢出菏泽的筋骨,更哺育了国色天香的牡丹,造就“水韵花城”。每逢谷雨时节,菏泽千余品种牡丹竞相绽放,花市熙熙攘攘,游人衣袂翩
2025-07-03 17:40:00
...帆)2022年,山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435亿元,其中菏泽市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地区生产总值4205
2023-02-20 04:24:00
黄河入海流 | 菏泽:黄河入鲁第一市的传承与巨变
...红打卡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沿黄九省 (区)的30名大V将沿着菏泽、济南、东营等山东省内沿黄主要标识性地区、城市实地打卡,多角度绘制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全景画卷。活动首站来到黄河
2023-07-13 12:14:00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黄河入鲁第一市,菏泽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丰富。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推动菏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今年,
2024-11-06 16:34:00
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举办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菏泽报道4月10日,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在山东菏泽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黄河天上来 牡丹为你开”,旨在促进黄河文化与牡丹文化
2025-04-11 15:20:00
沿着黄河看菏泽,这些“宝藏”藏不住
...众网记者 王晓姝 综合整理九曲黄河逶迤、奔流不息,从菏泽入鲁,在东营汇入渤海。黄河安澜,山东谱新篇。盛夏时节,“黄河入海流”沿黄省市网红打卡活动从菏泽开始。黄河在鲁23年不断
2023-07-14 19:13:00
新华社密集关注背后,是菏泽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大众网记者 南祥伟 菏泽报道3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3版刊发《犁翻千层浪 人勤地不懒 从春耕一线看山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报道郓城县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科技春管情况。同日
2025-03-31 16:11: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杜昊 菏泽报道驾驶收割机去救火抢收小麦的山东菏泽大哥孙志东是菏泽见义勇为第713位英雄,6月4日,获评“菏泽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发放奖金5000元。6月1
2025-06-06 18:03:00
千人龙虾宴点燃夏夜激情 “2025黄河大集—曹州牡丹园夜游消夏季”盛大开幕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王会珍 菏泽报道6月18日晚,由菏泽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黄河大集—曹州牡丹园夜游消夏季”在曹州牡丹园盛大开幕。此次夜游消夏季活动将
2025-06-19 17: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