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铜鼓“寻苏迹录”:以文化为核,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9-18 06:31: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彭国建 吕文龙

引子:大江东去,千古一人

提到苏轼,中国人几乎无人不识。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也是旷达人格的象征。无论在赤壁临江之夜,还是海南荒僻之地,他都能以一颗从容之心书写“此心安处是吾乡”。

然而,人们或许并未留意,江西西北的铜鼓,这座山水小县,也曾与苏轼结下文化因缘。带溪乡的“游苏巷”,至今仍在地名中保留着东坡先生的身影;而即将在十月对外开放的胡濬源文化展示馆,则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地方文脉。倘若以“寻苏迹录”为主线,将苏轼的文化资源与铜鼓的山水、人文结合起来,便能为这片赣西山谷注入新的文化能量。

铜鼓旧迹:带溪烟水与游苏巷

铜鼓位于罗霄山脉腹地,峰峦叠翠,溪水环绕。带溪乡的山谷间,世代流传着“游苏巷”的故事。

元丰七年(1084),苏轼北上赴任途中,绕道江西探亲。他途经铜鼓,得闻带溪有一位布衣隐士胡安鼎,素负盛名,便特意造访。胡安鼎亦久仰其才,欣然相迎,携家人热情款待。二人秉烛夜谈,或论经义,或咏山水,情谊甚笃。临别时,苏轼留下诗篇,称赞“泉石透”“高人自在居”,不仅歌咏山水之清美,更寄托对胡氏高洁品格的敬仰。

清同治《义宁州志》与胡氏族谱均有记载,称苏轼此行“相得其欢”,带溪百姓更为纪念,遂以“游苏巷”名之。虽经千年沧桑,原巷早湮没无存,但这一称谓却代代相传,成为地方记忆的独特标识。

“游苏巷”不在于宏伟,而在于其象征意义。它见证了大文豪与地方贤士的相遇,也折射出山水之间的文化温度。今天若能复建此巷,并融入东坡元素,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将地方文旅资源具体化的契机。溪水潺潺,田舍环绕,若于此设一处“东坡驿馆”,陈列史料、展示传说,供人歇憩读书,便可让东坡精神重新“行走”于山谷。

文脉赓续:胡濬源文化展示馆的当代意义

与千年前的东坡印记相呼应,近现代铜鼓亦有胡濬源这样的文化人物。作为胡安鼎的后裔,他承续家族传统,以学术与操守立身,其精神已成为铜鼓近代文化的一部分。

2025年10月即将开馆的胡濬源文化展示馆,不仅是对一位地方人物的纪念,更是地方文化自觉的体现。倘若能在展示馆中开设“寻苏迹录”专题,让苏轼与胡濬源两条文脉在此交汇,便能形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一边是东坡的旷达胸襟,一边是近代士人的坚守担当。这样的叠加效应,能赋予铜鼓一个独特的文化身份——既有大文豪的光辉,也有地方贤达的血脉。

在这一意义上,展示馆不应只是静态的陈列,而应成为文化的“活水”:可以举办“东坡讲坛”、学术研讨、诗词雅集,吸引学者、学子与游客汇聚一堂,让文化真正流动起来。

山水与人文:打造“寻苏迹录”的新文化坐标

铜鼓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它不可能依靠重工业发展,而生态与文化正是它最宝贵的资源。围绕“寻苏迹录”,完全可以打造一条兼具历史记忆与现代体验的文化旅游线路:

历史之旅:复建游苏巷,重现苏轼访友场景,让游客在竹林清溪间追寻“东坡行迹”。

人文之旅:在胡濬源文化展示馆设立“东坡专题”,并配合文艺展演与讲座,成为文化传播的核心阵地。

生态之旅:依托铜鼓的竹林茶园,结合苏轼“以食入诗”的传统,推出“东坡茶宴”“竹林雅集”等体验。

教育之旅:打造“东坡研学营”,让学生在山水间读《赤壁赋》,习书法,尝东坡美食,把文化转化为鲜活课堂。

通过这样的布局,铜鼓不只是“观光地”,更能成为一个承载文化体验、生活美学与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文化坐标。

建言与路径:以文化为核,推动文旅融合系统化实践

铜鼓要真正把“寻苏迹录”打造为文旅融合的核心品牌,关键在于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机制创新:建立跨界协同平台

铜鼓县文旅管理部门,应统筹文化、旅游、宣传、财政、科技等部门的力量,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的集成。同时引入社会资本,设立“铜鼓文旅融合发展基金”,吸引企业、科研院校、创意团队共同参与,把“寻苏迹录”打造成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公共品牌。

产业融合:从文化叙事到全域体验

“寻苏迹录”不仅是一条历史文化线索,更应成为铜鼓全域旅游的组织轴。可以推动三方面融合:

旅游+演艺:打造沉浸式实景演艺,将苏轼与铜鼓的历史因缘,通过灯光、影像、舞美与演员表演重现,增强游客的感官体验;

旅游+科技:建设数字博物馆、互动AR导览,让游客在手机上“解锁”苏轼故事片段,形成跨时空的文化对话;

旅游+产业:开发以“苏学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茶具、书法纸墨、文人雅集体验等,形成文化消费链条。

品牌打造:构建可传播的文化IP

“寻苏迹录”要成为文化IP,需要精准的品牌化路径。

一是强化学术支撑,邀请苏轼研究专家、知名高校参与文化阐释,提升项目的学理高度;

二是策划年度节庆,如“寻苏文化周”“苏轼书画雅集”,通过持续性活动形成社会记忆;

三是打造传播矩阵,利用短视频、纪录片、国际传播渠道,把铜鼓塑造为“全球苏学爱好者的打卡地”。

人才培育与社区参与:让文化成为共同体实践

铜鼓应加大对本地导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创设计师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文化故事的传播者。同时,要调动社区居民积极性,让“寻苏迹录”不仅是外来游客的风景线,也是本地人引以为傲的精神寄托。

综上,铜鼓的“寻苏迹录”只有在机制、产业、品牌、人才四位一体的系统推动下,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为核”的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

结语:让千年风雅重回山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的文字穿越千年,仍能在山谷间唤起共鸣。

今天,当我们站在铜鼓的溪水旁,回望游苏巷的传说,走进胡濬源展示馆的展厅,不禁会生出这样的感慨:这片土地,正等待着一次文化觉醒。

“寻苏迹录”,不仅是对东坡足迹的追寻,更是对地方文化自信的重建。倘若铜鼓能以此为核,让东坡的风雅与地方文脉共生,那么,这座赣西小县必将在未来的文化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彭国建,高校副教授,现任职九江学院文学院庐山文化研究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18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首届伏波将军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幕
...新程再启,海南铜鼓岭景区将深挖历史文化创新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往后每年春节期间都将举办伏波将军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海南铜鼓岭、旅游新标志”
2024-02-04 01:04:00
“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铜鼓主官这样布局经济工作
...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铜鼓县始终以文旅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目标,高位谋划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客家家风内涵,对当地69处革命遗迹遗址、122
2025-01-14 06:26:00
...闻记者 黄飞鸿初夏时节,走进贞丰县龙场镇对门山村,铜鼓文化广场上,巨大的铜鼓文化雕塑墙展示着布依群众演奏铜鼓的生动场景。“鼓中为许,鼓沿为少,要学好‘铜鼓十二调’,必须先把谱
2024-06-06 06:06:00
奇特而神秘的铜鼓 如何见证广西青铜文化的最高峰?
...时间上承前启后,在传承创新中发扬光大。”在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欣妍的讲述中,也许得以窥到这片土地上所拥有的璀璨而悠久的青铜文化。“吉金万里
2023-10-12 13:40:00
上海话中的“敲铜鼓”与博物馆中的铜鼓有多少故事?
来源:极目新闻中国的大型博物馆都有与铜鼓相关的收藏,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展厅结尾处就展出了好几面铜鼓,在昨天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联合打造的公益文化品牌——“上博讲坛”上,长期从事民族
2023-10-16 09:48:00
《北流型铜鼓大观》新书发布会在南宁举行
...瑜、广西民族大学邹桂森副教授三位作者编撰的《北流型铜鼓大观》新书,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新书发布会。发布会现场。陈虹伊摄北流市古代曾称为铜州,是出土古代铜鼓最集中的地区,编写《北
2024-12-13 09:15:00
海南铜鼓岭景区第二届伏波将军文化节将于1月23日开幕
南海网1月19日消息(记者 吴岳文)海南铜鼓岭景区第二届伏波将军文化节——“伏泽千秋,吉年盛巳”活动将于1月23日开幕。此届文化节深入挖掘和传承伏波将军马援的豪情壮志以及铜鼓岭深
2025-01-19 22:14:00
数智赋能 让博物馆可亲可近
...智赋能 让博物馆可亲可近本报记者 秦 雯 文/图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中的互动魔方屏。AR导览让大小观众同享逛展乐趣。文物互动游戏寓教于乐。 本报记者 秦 雯 文/图全
2024-04-02 07:01:00
敲响千年铜鼓喜迎新春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敲响千年铜鼓喜迎新春开 栏 语1月19日,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拉棠村村民在敲响铜鼓喜迎新春佳节。2012年12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
2023-01-21 03:1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养老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烟台市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共同指导
2025-11-12 19:36:00
王正谱在沧州市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调研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落实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11月11日至12日
2025-11-12 19:45:00
11月12日从小店区教育局获悉,刘家堡乡洛阳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烹饪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烟火气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魅力
2025-11-12 19:47:00
莒南县板泉镇中心小学举办国防教育演讲比赛
鲁网11月12日讯为厚植少年儿童的国防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强国必有我”的远大理想,11月12日,莒南县板泉镇中心小学举办以“童心向国防
2025-11-12 16:32:00
鲁网11月12日讯平邑县郑城镇作为著名的"药材之乡",近年来依托金银花、山楂、党参等特色中药材种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2025-11-12 16:32:00
徐家楼街道宅子村背街小巷硬化工程续工 补齐民生道路短板
鲁网11月12日讯“以前这条小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根本没法走,现在终于要修了,以后出门可方便多了!”看着施工队进场划线、清理路面
2025-11-12 16:32:00
大皖新闻讯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怎样提升,产业培育有哪些创新举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安徽工业如何绿色低碳转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怎样发展壮大……在11月12日上午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
2025-11-12 16:33:00
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东方御园社区开展“文化惠民 情暖社区”文艺汇演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拉近邻里情谊,近日,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东方御园社区联合九歌梆子剧团开展“文化惠民 情暖社区”文艺汇演活动
2025-11-12 16:34:00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师生在2025年山东省“技能兴鲁”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鲁网11月12日讯近日,2025年山东省“技能兴鲁”研学旅游指导师职业竞赛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落下帷幕,学院财经系教师郝天齐
2025-11-12 16:34:00
雨污分流“小切口” 托起万家庄村“大幸福”
鲁网11月12日讯近日,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的街头巷尾多了一道道忙碌的施工身影,挖掘机有序作业,工人们正加紧铺设地下管网
2025-11-12 16:34:00
鲁网11月12日讯为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近日,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组织工作人员以入户走访的方式深入开展排查矛盾纠纷与普法宣传工作
2025-11-12 16:34:00
鲁网11月12日讯“这张‘食品经营许可简易续证’的明白纸,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生意一忙,真容易忘了证照到期这回事。”在青岛市崂山区海信·财智谷食百味美食城
2025-11-12 16:35:00
信阳:委员下沉网格 居民幸福满格丨贯彻落实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
大河网讯(记者 祝传鹏)从争论不休的“飞线充电”难题,到引进第三方公司新建11处充电桩;从搭建政企平台,到推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信阳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2025-11-12 16:35:00
全会精神“声”入人心 泰安高新区石灰官庄社区开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10日,石灰官庄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学思践悟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共建社区”主题宣讲活动,用“接地气
2025-11-12 16:36:00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学子在首届山东省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鲁网11月12日讯11月8日,首届山东省大学生消防安全技能大赛在日照落幕。山东服装职业学院组建的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
2025-11-12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