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敲响千年铜鼓喜迎新春
开 栏 语
1月19日,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拉棠村村民在敲响铜鼓喜迎新春佳节。
2012年12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10年来,河池市始终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多措并举,创新模式,高位推进实验区建设,实现铜鼓文化活态传承、整体保护、影响力稳步提升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即日起,河池日报推出“铜鼓声 非遗情”专栏,突出报道实验区建设涌现出的新经验、新成效、新鲜事、新典型。敬请关注。
本报讯(首席记者 高东风 通讯员 李雪松 黄丽月 摄影报道)1月19日,都安瑶族自治县开展“非遗文化进乡村 铜鼓声声迎新春”非遗展演活动,当地文艺工作者与非遗传承人深入该县地苏镇拉棠村表演非遗节目,并向村民传授铜鼓敲打技艺,深受村民欢迎。
长期以来,都安县结合当地特色,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宣传活动,发掘历史文化财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惠及各族人民群众。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山歌唱非遗”民歌汇、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板报展,以及向群众发放非遗宣传资料等形式,将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贯穿乡村振兴的始终。
“组织文艺工作者进行‘非遗文化进乡村 铜鼓声声迎新春’非遗展演活动,是都安县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安县文旅局副局长黄丽月说:“通过‘非遗进乡村’,可以让更多群众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提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让传统文化激发出新活力。”
河池是世界铜鼓之乡,现存传世铜鼓1458面,其中民间收藏与使用的传世铜鼓多达1388面,是铜鼓文化活态传承及其整体生态保持得最好的地区。2012年12月,原文化部批复设立涵盖河池市全境11个县(区)的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对分布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铜鼓习俗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文化生态实施区域性整体保护。近年来,河池市注重将实验区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了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引领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21 0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