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产才融合 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12 01:1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盐阜大众报

褚家佳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当前,盐城正处于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机遇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三产融合、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的人才。作为乡村人才的重要主体,乡村产业人才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持人才引领、产才融合,积极探索人才深度融入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乡村产才融合成效

近年来,我市聚焦“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实施农业农村人才“百千万”工程、名校优生“汇盐行动”、百名菁英“强村行动”、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020年,我市出台《盐城市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连续三年实施以农业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村科技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行动。每年安排705万元用于支持全市培养农业领域人才,其中定向培养农业类专本科学生230名、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村科技带头人5000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万人以上。2022年,面向乡村能人、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创新实施百名菁英“强村行动”,共吸引2000多人报名,村务管理岗共引进大中专优秀青年人才100人,确定兴农创业岗资助项目28个、总金额400万元。

乡村产才融合的成功经验

江苏各地在推动乡村产业和产业人才融合发展上,出台一系列政策,成就一批典型。如徐州市大力推进“三乡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引导推动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苏州市通过“定向委培”方式,培养“永久牌”本土化农业农村人才;连云港市探索高校与地方合作新模式,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泰州市姜堰区出台“三水田园英才1+6”实施办法,回引“新乡贤”选派“洋秀才”;镇江市句容市围绕葡萄、草莓特色产业,定期选派“葡二代”“莓二代”等新农人赴国外学习深造或参与项目合作。

乡村产才融合存在的问题

乡村产业人才发展不平衡。如按生产经营类、技能带动类、社会服务类、电商兴农类4个类别和领军型、中坚型、基础型3个层次来进行乡村产业人才地域集聚度排序,苏南、苏中、苏北与其经济发展梯度一样,呈下降状态。目前,苏南等地区已掀起新一轮人才竞争,对盐城乡村产业人才的“虹吸”效应仍在持续。

乡村产业人才发展不充分。从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来看,供不应求成为制约盐城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瓶颈。“造血”能力还不强的盐城农村,具有现代乡村发展和治理意识的在乡、返乡及下乡等各类乡村产业人才仍严重短缺。与此同时,在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特种养殖业等产业现代化发展中,技术短缺、人才不足现象也很突出。

乡村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盐城乡村产业结构正在由一产向二、三产业加速转变,种养加工贸易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在迅速提升,目前我市乡村产业人才结构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构间有较大差距。乡村产业人才队伍中,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低层次管理人才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乡村人才严重短缺,能真正对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起牵引作用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乡村产才融合发展不深入。乡村产业链、乡村人才链未能有效衔接,产业和人才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需求导向的乡村产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健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还不够。

乡村产才融合的新路径

以产聚才,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实施人才精准培育、招引,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机制,建强教育培训基地,鼓励发展“乡村振兴学院”。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民为重点,分层分类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进一步深化“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建立“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探索“人才+项目+产业”模式,对致富领头人、返乡大学生等创新金融支持、选拔推优等灵活政策,实现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让乡村成为人才向往的地方。除大力吸引外部人才,还应用好存量人才,采取一切措施吸引和留住产业人才,除相应物质支持外,县域内统筹解决乡村产业人才子女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问题。农业经营有其先天风险,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产业人才创业初期,应在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经营补贴、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

以才促产,发展乡村产业经济。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技术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巩固提升机械化绿色化作业水平,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高质量完成高产稳产“吨良田”建设,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快全产业链建设。筑强县域商业体系,着力发展农村电商,统筹商务、交通、供销等多部门资源,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提升建设和改造升级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县域商业项目,提高农村商业设施水平和商品服务质量。引导各类企业将更多产业链条留在乡村,提供就业岗位。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做优“土”“特”“产”文章。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智慧农业,加快在种子、装备等方面的成果转化和实现。

产才融合,增强产业振兴动力。人才振兴,还应与产业振兴相结合。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的核心在技术和人才。聚焦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引进方案。我市各级政府和村级带头人要立足实际,把握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对标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引进方案,畅通发展渠道,集中精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集中资源支持乡村产业人才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中至关重要。各级政府要持续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治理效能,建设美丽乡村,既为留住人才营造优美的人文生态环境,也为人才振兴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兑现政策红利,激发产业人才战斗力。各级政府要对标引进承诺,构建发展平台,优化职称评定方案,激发人才活力。此外,还要设立产业人才培养基金和技术攻关专项课题基金,鼓励产业人才继续创新创造,持续提升人才效能,增强产业振兴的动力。

(作者为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盐城产业经济研究院专职研究员。本文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下苏北低收入农户特征研判与防贫策略研究〈2021SJA19019〉”及市政策引导类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盐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战略研究〈YCBR2022003〉”阶段性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2 05:4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
2022-12-30 04:40:00
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
2023-06-27 20:19:00
人才逐梦沃野 赋能产业振兴(人才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编者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
2024-03-27 10:27:00
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共话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培育——“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集中活动座谈会侧记■本报记者李芳话困惑、讲难点、提建议……省两会召开前夕,全国、省、市、县四级
2023-01-09 10:52:00
...仅制约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效率和水平,而且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以实际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努力补齐数字化短板,以信息技术驱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
2023-08-12 00:05:00
...报杨亚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具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独特优
2023-07-10 05:36:00
人民建议|推广农产品、培养乡村人才……内蒙古网友为乡村振兴献策获回应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一名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围绕推广乡村振兴产品、加强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内蒙古乡村振兴建言献策。网
2024-03-28 10:35:00
...讯(记者 来逸晨 通讯员 裘云峰)人才,是全面激荡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记者22日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共有225.9万名乡村人才扎根浙江广大农村,近十年累计带动60
2024-02-23 08:51:00
九龙山乡以“人才链”赋能“振兴链”
...头促产业 文化传承倡新风九龙山乡以“人才链”赋能“振兴链”本报仙女湖讯 通讯员黄莹 报道:近年来,九龙山乡通过聚才引智、精准培育、打造品牌,激发人才优势,以“人才链”赋能“振
2023-06-16 08:5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