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方士得罪了秦始皇被杀,是怎么就变成“坑儒”的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3:43:00 来源:戏说三国

上一讲留下一个问题:不论方士们出了多大的难题,也不论有没有存心刁难的成分,秦始皇都能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但神仙和不死药毕竟虚无缥缈,方士们总要想个脱身之计,不然的话,等到秦始皇失去耐心,追问成果的时候,就该是自己的死期了。那么,他们能怎么办呢?

卢生逃跑

办法是有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资治通鉴》的记载相当简略,说侯生和卢生私下议论秦始皇,对这位老板很不满意,于是连个招呼都没打,直接逃跑了。他们到底议论了什么,按说不应该有外人知道,但《史记》竟然有详细记载——内容来源的可靠性和内容的真实性显然都很可疑,但即便这些话通通是旁人编造的,倒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秦始皇的一般印象。

方士得罪了秦始皇被杀,是怎么就变成“坑儒”的呢?

话是这么说的:“皇帝的为人啊,天生刚愎自用,平定天下之后志得意满,觉得自己是古往今来第一人。皇帝治国全靠狱吏,身边受宠的官员全是狱吏,博士官虽然有70号人,看上去阵容不弱,但只是摆设而已。官员们自丞相以下,谁都拿不了主意,事无巨细全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很享受刑罚和杀戮带来的治理效果,这就使得天下人噤若寒蝉,但求自保,不敢对皇帝尽忠。皇帝听不到忠言,越发骄傲自满。臣下但求无过,只好夹着尾巴混日子。

朝廷法律有明文规定,搞预测的人,预测结果一旦和事实不符,就是死罪。然而现实情况是,占星术士300多人,没一个不是高手,但也没一个敢说真话,只会阿谀奉承。皇帝事事亲力亲为,甚至用秤来称量公文,还给每天要处理的公文数量设置了一个定额,没处理完就不休息。皇帝迷恋权力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可能得到仙药呢?”

这段内容,展现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秦国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了,那就是集权化会自动加速权力上移,皇帝变成了帝国的大脑。皇帝如果可以一直保持圣明,帝国就会飞速发展,效率胜过任何体制,人人感念皇恩浩荡,而一旦皇帝犯了一点糊涂,或是出了一点意外,帝国就有可能伤筋动骨。所以后来汉朝建国,黄老之道流行,“无为而治”成为政治主旋律,是有着对症下药,矫枉需要过正的意思。

侯生和卢生的议论,即便是好事者编造的,显然也是站在方士的立场,所以仙药不但是存在的,也是有机会寻到的,而之所以寻不到,只因为秦始皇权欲熏心,占星术也是可靠的,而之所以跟现实不合拍,只因为占星术士为了自保,不敢直言。

不验辄死

原文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到底什么叫“兼方”,很难看懂。注释家们各有各的揣测,主流意见是:所谓兼方,是指同时掌握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方术。比如某人既懂占星术,又懂周易占卜,在其他时代正是“艺多不压身”的好榜样,但在秦朝就违法了。

方士得罪了秦始皇被杀,是怎么就变成“坑儒”的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法律呢,怎么想怎么不合情理。有人推测,这是秦政府为了让专业人士术业有专攻而采取的专项措施。但当我们把这个意思代入上下文里,始终感觉有点别扭。如果仅从上下文来做推断的话,那么全句的意图是控诉秦朝法律的严酷,所以“不得兼方”有可能说的是法律规定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不存在任何通融的余地,不论哪个专业的预测专家只要做出的预测没禁得起事实的检验,就会被依法处死。

在今天看来,如果秦朝真有这种法律制度的话,简直称得上文明史上的一大进步,因为预测学的经典话术就是模棱两可,无法检验。假如人们真的可以拿出“不验辄死”的刚猛态度对待预测学的话,那么有很多预测会输的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从春秋时代的历史来看,贵族统治者以神道设教,龟卜专家、周易专家、占星术士这些人,其实都是搞宣传的。两国开仗之前,各自都会占卜,如果占卜的结果是吉,仗却打输了,那也没关系,专家们可以搬出类似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种套路的解释,认为吉兆终于会得到验证。

但显而易见的是,即便真有“不验辄死”这种法律,即便真有“不得兼方”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执法态度,方士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照样可以混得风生水起。这不,负责去找不死药的卢生一再失手,又一再捏造理由搪塞过关,徐市兴师动众,始终交不出任何成果,但秦始皇对他们,照旧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绝没有半分亏待。

盛怒之下

所以我们不难想见,侯生和卢生的逃亡可把秦始皇气得不轻。在秦始皇看来,自己明明给了这些人极高的待遇,心也一直很诚,怎么能被这样背叛和诋毁呢?

盛怒之下,秦始皇安排御史大搞审讯。

方士得罪了秦始皇被杀,是怎么就变成“坑儒”的呢?

审讯对象,《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原文都是“诸生”——“诸”的意思是“多”,“生”的意思是“学者”、“学生”,“诸生”泛指学术界人士。等到独尊儒术以后,“诸生”的指代范围就缩窄了,基本上就仅限于儒生了。

就这样,咸阳第一大案就在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正式开始了。案子能办到多大,不取决于案子本身,仅取决于办案人对案子有多重视。既然皇帝盛怒,那么在办案人员看来,无论多么重视都不为过。就这样,受审诸生张三供出李四,李四供出王五,牵连出了460多人,通通在咸阳坑杀,以儆效尤。

帝国各地的读书人和普通百姓听说了这个消息,不知道会不会生出物伤其类的情绪。就在同一年里,又有不知多少名所谓罪犯被强制迁徙到边境地带,等待他们的命运未必比咸阳诸生更好。

终于,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忍不住来提意见了,说诸生都是孔子的徒子徒孙,如果下这么重的手来惩办他们,恐怕会动摇天下人心。

这番话如同火上浇油,秦始皇一怒之下,把扶苏打发到上郡,在蒙恬的军营监军去了。

以上内容,就是“焚书坑儒”当中的“坑儒”事件。问题显而易见:明明是侯生、卢生这样的方士得罪了秦始皇,怎么就变成“坑儒”了呢?公子扶苏的那番劝谏,明确说出了“诸生皆诵法孔子”的话,也就是说,扶苏作为在场的目击者,历史大事件的亲历者,认为被坑杀的那些人都是诵读孔子的教诲,以孔子为榜样的学者,那么被杀的人到底是方士还是儒生呢?再看那两名罪魁祸首,侯生和卢生,竟然成功脱身,从此再也不见于记载,难道秦政府的缉查能力这么糟糕的吗?

方士得罪了秦始皇被杀,是怎么就变成“坑儒”的呢?

关于秦政府的缉查能力,我们倒不是第一次领教了。先前博浪沙遇刺,兰池宫遇盗,哪一个不是兴师动众折腾一通,最后却一无所获?侯生和卢生又有蓄谋,又有资源,能逃得掉倒也不算很令人意外。

但是,前两个问题怎么看怎么令人费解。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所谓“焚书坑儒”,“焚书”和“坑儒”是两码事,都不是针对儒家而发起的残害行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1 16:45:1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秦始皇一个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
...故事的评书场,为名人说故事。千百年来,许多人围绕着秦始皇编造了一个又一个故事,添油加醋,真假参半。他的家世,被涂抹得阴暗淫乱。说他的父亲是吕不韦,一个大商人,说他的母亲养面首
2023-02-21 21:47:00
秦始皇当初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历史,从帝王到贩夫走卒,永远都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秦始皇。始皇帝雄才大略,成为第一个一统中华,并将中华一统的信念根植人心的千古一帝。然后,后世多有诽谤,经常被提及的就是焚书坑
2024-05-17 21:27:00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始皇又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等仙人踪迹,后来又使韩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对于秦始皇这种行为,也有儒生表示劝谏的,博士齐人淳于越建议始皇仍实
2024-05-01 20:26:00
焚书坑儒,焚了哪些书,坑了哪些人
秦始皇“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这是毛主席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的诗句。毛主席可是为数不多的通读二十四史的人才,对中国传统历史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焚坑事件需
2024-07-14 19:53:00
秦始皇找寻一辈子的东西,竟被一个老汉意外得到?
秦始皇是我国的千古一帝,他雄才伟略,一统六国,有“始皇帝”之称。在位期间为我国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统一文字,使其成了一个民族的基础;废分封,立郡县,方便统一管理,历时数千年
2022-12-10 17:18:00
“焚书坑儒”被骂惨,在“坑儒”一事上可能冤枉了秦始皇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同时也是一个暴君。这一点应该没有什么争议。秦始皇的罪行中,有“焚书坑儒”。但是这其实是两码事,“焚书”固然是对文化的破坏,但是在“坑儒”这件事上,秦始皇可能被冤
2023-06-11 11:53:00
秦始皇的禁忌是什么?
...国的伟业,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秦朝,自封为秦始皇帝。一时间,神州大地寂静无声,仿佛都在为эт位魄力惊人的皇帝敬畏战栗。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巩固统治
2023-08-29 16:31:00
秦始皇其实没有焚书坑儒,还原“焚书坑儒”的历史真相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不仅满足于疆域及制度的统一,同时也致力于文化上的统一。始皇三十四年,短短30天的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这边是历史上著名的秦火焚书一事件了。不
2023-01-06 17:04:00
秦始皇身上最大的误解是什么,为何说我们冤枉他两千多年
...能谎言也就不再是谎言了。两千多年历史中,有一件事让秦始皇颇受指责,这就是焚书坑儒。很多人认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暴政统治的重要表现之一。真相真的如此吗?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主要
2024-06-21 15: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