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历史真的会被如实记录下来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9 13:3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古语有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对历史的记录和传承都非常重视。

古人对历史记载的动机,最初只是规劝、警示君主及其后代。

官方写史最早出现在西周末和春秋时期。当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就分别出现了国史,这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正式史书。

孔子撰写的《春秋》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到了战国时期,私人历史撰述有了很大发展,这个时期出现的史书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等都出于私人撰述。汉代,随着《史记》《汉书》的先后问世,纪传体史书普遍受到欢迎,而且被后来的史家当作“正史”争相仿效。唐初,设史馆于禁中,修史成为国家组织下的重要活动,以史官为主的史书编撰也成为最重要的一种历史书写模式。

关于历史记录和传承,有三种不同模式,即:史官写史、文人记史、民间话史。三种形式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为我们记录下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中华历史。

史官写史

史官修史大多是官府主持下进行的,这就要求史官必须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按照统治者认可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因此,在历史书写方面往往有不少禁忌,成王败寇、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等成了一种潜规则,即使像《史记》这样以“实录”见称的史书中也可以看到不少神化、美化刘邦的不实之笔。

此外,官修史书主要记载的是某一个皇朝的历史,而从唐代开始,基本上都是由新朝为前朝修史,出于“以古鉴今”的目的史官会坚持实录的原则,但史官毕竟是站在本朝的立场上来记述、阐释前朝历史的,因此在史料的取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自然会带上“当代”意识,这就会使所写的历史带有明显的倾向性。

以三国历史为例,历代史官在究竟以谁为正统这个问题上就一直存在分歧: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帝魏寇蜀”,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则变为“尊汉抑魏”;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曹魏为正统,南宋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则以刘蜀为正统。之所以如此变化不定,都与特定的时代有密切联系,这也是史官文化政治性特点的一种突出表现。

文人记史

读书人笔下的记史,形式就相对比较灵活,或亲历,或传闻,或读书所得,作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手摘录,日积月累,汇编成书。这样一来,材料取舍的标准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内容十分丰富,有的侧重社会风俗,有的侧重历史掌故,有的侧重考辨和订正前史讹误,但总的来看,文人记史的写作属于私人撰述,因而作者有更大的自由度。

与史官不同,他们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来审视、呈现历史的,因此选择史料的角度、所记的内容、叙事的方法等都与官修正史有一定差别。

例如,晚唐时期出现了一批“历史琐闻”类笔记,如李肇的《国史补》、韦绚的《刘宾客嘉话录》、李德裕的《次柳氏旧闻》、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赵璘的《因话录》、郑棨的《开天传信记》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记本朝的史事,都涉及了唐代中晚期的政治和社会变化,但所记与正史却大为不同。

例如《开天传信记》虽然只写了开元、天宝时期的32件史事,但却把唐玄宗在开元年间的励精图治、天宝年间的奢侈享乐,以及安史之乱后他作为“太上皇”的惆怅和失落都写了出来,作者关注的中心都是唐玄宗本人,而且比较注重写他的个人感受。

民间话史

民间话史的“民间”是相对于高高在上的“庙堂”而言的,它是一种与史官写史、文人记史的叙事截然不同的方式,代表着另一种价值取向与审美风格。

历史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历史也可以是从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中派生演绎出来的,带有虚构、想象和叙述色彩的历史故事。

与史官写史求真求实的理性思维不同,民间话史带有更多感性色彩,在历史书写中更注重生动性、趣味性,因此,讲史艺人往往将历史简约化、故事化,讲述者往往选择某个历史时期最精彩的事件、最有特点的人物,尤其是那些最具可听、可读性的故事题材,并尽量把故事讲得大起大落、一波三折,以引起听众或读者的接受期待。

例如《三国志平话》按照时间顺序叙写了魏、蜀、吴由崛起、鼎足而立到三分归一的历史进程,主要情节和人物都于史有徵,但作为讲史话本,掺杂了众多来自传说及想象的东西,其中最吸引读者的就是诸如:桃园结义、三战吕布、献貂蝉、千里独行、古城聚会、孔明杀曹使等故事,这些都不见于正史。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作者也是以“趣”为主,如平话中写孙权在诸葛亮的劝说下决心抗曹,拜周瑜为帅,不料周瑜因其妻“年幼,颜色甚盛”“每日伴小乔作乐,怎肯来为帅”,诸葛亮只得用计激之,于是就说:“今曹操动军,远收江吴,非为皇权之过也。尔须知,曹操长安建铜雀宫,拘刷天下美色妇人,今曹相取江吴,虏桥公二女,岂不辱元帅清名?”周瑜闻言大怒,这才答应出兵抗曹。这种写法与周瑜的身份显然不符,但它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生动有趣,因而颇受欢迎。

综述,今天我们读到的历史之所以如此丰富和完善,史官功不可没。史官始终秉持着他们独有的史官精神,利用他们的纸笔,书写出了许多发人深省、教育后世的历史文章,而且史官写史基本上还是重视追求历史的求真,以书法不隐为良史,其目的是出于史学致用的需要,通过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从中获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文人记史与史官写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作为官史的附证,去伪存真,有些记载还是能够弥补史官的不足和缺陷;而民间话史就不可当真,只不过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9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小乔后来怎样了为何史书没有记载
...,尤其是在乱世之时,美人之名更是传遍天下。三国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这个时代有不少的豪杰义士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中原征战,王者称霸。同时这个乱世中也有几位美人被世人关注着,
2023-02-24 14:46:00
...乔小乔,三国时的大乔和小乔合称“二乔”,是中国古代历史新上著名的大美女,分别是三国东吴霸主孙策和大将周瑜的妻子。正史《三国志》对于二乔的记载极少,只记述了二乔“皆国色也”,是
2023-08-28 20:23:00
帝王出生的异象:中国历史上的虚构与真实
...都设有专门纪录事件和编纂史书的史官,这些史官在纪录历史时都务求精准,为此不惜得罪当权者。史官中不畏强权最著名者,写在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春秋时齐国大
2024-01-02 20:47:00
...地方,一旦战事兴起,谁还会顾得上安排专门的史官记录历史。而诸葛亮虽然心思细密,但是刘备去世以后,他是一手抓内政,一手抓北伐,两手都抓的很硬,以至于积劳成疾而死,他那么忙自然也
2024-03-19 20:39:00
人殉制度存在多久,为何关于人殉的记载如此之少
...相关记载。为何关于人殉的记载如此之少?说白了,记载历史的,还是那些掌权人。自古至今,真理,正义,是站在哪一边的?毫无疑问的,都是站在历史的胜利者那边的,如果翻遍史书,权威的史
2023-05-06 10:57:00
史官们是如何知道历史中那些绝密事件的
在阅读历史资料的是很多同学都会发现史书上记载了很多非常隐秘的事情,这些事情不是亲身在场的话,恐怕很难杜撰出来。譬如像晋惠帝坐着羊车去嫔妃那里过夜,嘉靖皇帝险些被自己的宫女勒死,这
2024-03-24 17:08:00
历史上最记名的一件事是什么?
说起历史上最有名的史官,第一反应就是那个写了《史记》而出名的西汉史官司马迁,司马迁被人尊称为太史公,他的官职是太史令,因为汉武帝问司马迁关于李陵投降匈奴的事,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了几
2023-08-25 06:47:00
...雄,大汉天子和大汉百姓的日子,可能还不会那么凄惨。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被胜利者屠戮的百姓、在群雄争霸中战死的小兵,只不过是个数字而已。吃帝王俸禄的史官,有时候连那些数字都
2023-02-21 19:07:00
唐太宗非常重视大臣的谏言,晚年为何刚愎自用?
...录,因忌讳玄武门事变,而常常召见史官,暗示史官篡改历史。唐太宗以“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为借口,多次查阅《起居注》、《实录》,一改帝王从不查看史书的惯例,对褚遂良、房玄龄等史
2023-03-08 2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