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融为民谱新篇,守护权益防风险
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
识别针对“新市民”常见的
金融诈骗手段
“新市民”作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消费主力军,已成为创新金融服务的重要群体。但因其金融知识相对缺乏,抗风险能力相对薄弱,常常成为不法分子的“诈骗对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擦亮自己的“火眼金睛”,识破不法分子的招数。那么对于新市民而言,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有哪些呢?
不良”校园贷“
不良“校园贷”机构通过“日息低”“放款快”等虚假宣传,诱导高额贷款。但其实“日息低”并不等于低成本,往往还有“高利息”“手续费”“高违约金”等各类隐性成本,此类宣传故意模糊实际借贷成本、综合息费率普遍较高。
银行卡盗刷
银行卡盗刷案件中,绝大部分受害人为新市民,其安全用卡意识不足,极易泄露银行卡和密码,且绝大数没有将银行卡和短信绑定,不能及时收到异常交易风险提示。另外一部分受害者则被虚假优惠诱惑,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刷卡或打开钓鱼链接,从而因泄露个人信息造成经济损失。
电信网络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冒充公安、检察院等工作人员,打电话声称受害人身份被冒用或涉嫌各类犯罪,要求配合机关工作,进而诱骗受害人将钱财转到嫌疑人提供的“安全”账户。更有甚者假冒电商客服、快递物流,以“解决售后”“退货退款”为名实施诈骗。
面对五花八门的诈骗套路,新市民们应如何应对呢?不要向任何人透露银行卡或网上银行用户名、密码等,设置密码时避免选用易猜测的数字或字母组合;不轻信来路不明的电话号码及短信,遇事多核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力而行、理性消费。一旦上当受骗,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贵州省保险行业协会
一审:王静怡
二审:李懿
三审:雷晓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4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