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贾元春喜不喜欢林黛玉?关于宝玉将来的婚事,她是倾向于薛宝钗?还是倾向于林黛玉?二百余年来,争论不休,没有定论。
从价值观上来说,她当然是倾向于贾母和宝玉的,从心性上来说,她和黛玉更为一致,因此,说她是支持宝黛姻缘的,有充足的证据。
但是,小说里她有不少具体的做法和行动,证明她站队王夫人,站队金玉良缘,给贾母和宝玉平添了些烦恼和麻烦,只是在清虚观打醮之后,对于宝玉的婚事,贾元春再也没有发表过任何的意见。
因此,可以这么理解,清虚观打醮之间,贾元春受王夫人蛊惑和影响,她站队了金玉良缘,被薛家和自己的母亲利用,但清虚观之后,贾母通过张道士传话,令她明白,宝黛同心,贾母不同意和薛家联姻,黛玉是宝玉将来唯一可能的婚配对象,从此,她再也没有掺和过这件事。
元春不喜欢黛玉,有没有依据?有的,其实她与黛玉仅仅接触过一次,连话都没有交流一句,对于黛玉的了解,也仅限于她省亲回家时的一面之缘,和黛玉所做的颂圣诗。
看完众姊妹所做的诗,认为薛(宝钗)林(黛玉)的文采在自己的妹妹们之上,但这种应景的颂圣诗,不过是例行公事般的完成任务,并没有给黛玉发挥空间,倒是黛玉后来为宝玉作弊所作的《杏帘在望》的的确确为林诗风范的代表作,不过,元妃看了这诗纵是欣喜,她也是认为宝玉的学业精进了。
所以,省亲这简单的一次见面,众姊妹并没有谁特别出挑、出格之举,总体都是差不多的,但贾元春后来的一系列举动的确感觉她不喜欢黛玉,其实也非常好理解,因为每个月,王夫人都被允许入宫见元春,王夫人极力要促成贾薛联姻,但面对贾母这个最大的障碍,她想要借元妃这棵大树的力也在情理之中。
端午节赏赐,元春为宝玉宝钗所赐的礼物有很强的赐婚意味,这样公然站队薛家,很明显是受王夫人的影响。
从亲缘关系上讲,与林家的姑表亲比薛家的姨表亲更为亲密;从逻辑上讲,林黛玉是从小到贾府的,和宝玉两个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样的关系也是贾母刻意在条件上安排促成的,元春应该知道;从一般观念上讲,黛玉小宝玉一岁,而宝钗大宝玉两岁,到了贾府这样的门第,一般是不会娶一个比自家公子年长的女子做媳妇的。
但元春站位薛家,她不见得是喜欢宝钗,但显然,她对黛玉不感冒,否则,最少也会征求一下贾母的意见。也就是说,王夫人在争取实现娶宝钗的同时,她也向林黛玉泼了脏水,这样的逻辑才能讲得通。
通过这件事,可见元春思维的幼稚。元春最后的结局是被缢杀的,到了皇妃这样的地位,就算不受宠,最多被皇帝厌弃,打入冷宫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亦或是刚烈自己不堪受辱而自杀,但元春是被他杀的,这种情况只有亲眷谋反被连累才会发生,贾府以及四大家族早就没有能力翻起风浪了,因此,元春之死,可以推理是她不成熟心智幼稚的结果。一、元春不识母亲王夫人
王夫人表面上吃斋念佛,本质上心狠手辣,荣国府里死人,几乎全是王夫人的手笔;王夫人表面温和宽厚,实际上自私狭隘,她想为宝玉联姻商户女,就是目光短浅的表现;王夫人表面顺从贾母,背地里使坏和对抗,是一个糊涂至极的女人,连宝玉都当众说“太太被金刚菩萨指使糊涂了”。
贾母曾评价这个儿媳是个木头,宝玉评价自己的母亲糊涂,贾环说太太偏心,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骂凤姐和奴才,何尝不是愤恨于自己的这位嫡母,林黛玉《葬花词》说自己的生活是“风霜刀剑严相逼”,试想,整个贾府,除了王夫人,还有谁有资格、有能力逼迫她?
贾元春也是熟读诗书的人,十余年的家庭生活,竟然对自己的母亲没有类似的理解,可见,元春的洞察力不够。二、元春不识弟弟宝玉
最懂宝玉的人是黛玉和贾母,然后是凤姐、探春、晴雯。悲哀的是,最不懂宝玉的人,是贾政和王夫人,当然还有薛宝钗,不能说,这是一大人生悲哀。
元春从小带着宝玉,不仅仅是生活上照顾,她也是宝玉的文化启蒙老师,二人是姐弟,感情上行同母子,以这样的关系,她应该是懂弟弟的,但是,从后来二人的互动来看,宝玉对自己的这位姐姐显然越来越疏远了,元春并不懂自己的弟弟。
三、元春不识林家和姑妈贾敏
林家对于贾府意味着什么,贾政虽说没出息,但他有一点好,就是懂贾府需要进行文化转型,因此才会娶进清贵之家的小姐李纨作为儿媳,上一代的荣国公早就意识到了,才将女儿贾敏嫁给诗礼书香之族的林家,贾府这些刻意亲近文化的行为,元春应该有深刻的理解才是。
因此,在面对弟弟宝玉婚姻的选择上,就算是为家族将来计,也当然首选林家的小姐黛玉,而不应该选一个商户之女,也就是说,贾元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是一个头脑不清醒的人。
没有分析力,智慧欠缺,思想幼稚,才是贾元春最后悲剧结局的重要成因,她这些问题,在对于宝玉婚事被影响的选择上,已经凸显无疑了。
#深度好文计划#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