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贾政选择二月廿二搬家,这个日子好在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3 20:34:00 来源:戏说三国

《红楼梦》里多伏笔,很多“草蛇灰线,伏线千里”,充分表明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呕心沥血。

但也有很多读书人觉得多想属于“牵强附会”,故事情节并没有作者太多深意。

读书的角度不同,很难说谁对谁错。

其实辨别有些情节是不是“伏笔”和作者的故意设譬,就看与其他情节有没有关联。有的话就是伏笔,没有就只是情节。

比如本文要讲的众人搬进大观园的日子,便属于伏笔和情节极为模糊。到底是日常描写,还是曹雪芹故意选择的精妙日期,就需要分析“为什么”是二月廿二日!

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贾政选择二月廿二搬家,这个日子好在哪?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第二十三回)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

“二月廿二”为什么“日子好”?说起来不奇怪。

古人行事都要看黄历。迁居搬家是大事,必须要黄道吉日才行。

如今的日历上依旧有“今日宜”“今日不宜”等注释,就是黄历标记。古人日常以此为行事准则。

甄士隐对贾雨村说,八月十九是黄道之期,宜出行。

贾母八旬之庆选在八月初三,也是黄道吉日。

众人集体搬去大观园住,也肯定要看日子迁居。二月廿二是“好日子”,符合当时的行事规矩,作者写的很细。

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贾政选择二月廿二搬家,这个日子好在哪?

但为什么非要是“二月廿二”,而不是其他日期?这里头就肯定有说法。

曹雪芹是有意设譬伏笔,还是日常一笔带过。就需要看其他线索的关联。

首先,元春的急迫

二月二十二日,距离元春省亲才过去一个多月,可见她旨意下的很快。

贾元春为什么那么着急?

要说辜负了园子里的景色,当时才二月,还不到烟花三月,景色并不是那么好,也没那么着急。何时让弟妹们住进去不行?

所以,元春急着下旨,肯定是有人比她更着急。

元春的反常,要从结果去反推原因。

贾宝玉当时十三四岁,已经不适合再和女儿们同住。

那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虽然贾府规矩没那么严苛。贾宝玉一直和姑娘·们在一处。但那是在贾母眼皮底下,有长辈看护,谁也说不出什么。礼教的标准执行,实际越是上流社会越宽松,并不那么严格。

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贾政选择二月廿二搬家,这个日子好在哪?

但贾宝玉脱离长辈管束,单独与女儿们住进大观园,肯定不符合规矩和礼制。传扬出去对贾府和诸女儿名声都有影响。

可见贾元春的一意孤行,肯定事出有因。

贾宝玉住进大观园,唯一的“好处”是离开贾母身边,脱离贾母管束。王夫人终于得到儿子的监护权。

后文王夫人眼见贾宝玉闯祸,袭人提醒她将贾宝玉搬出来也无动于衷,只因贾宝玉一出来又要回到贾母身边,她不愿意。

从这个角度去看,元春急迫和不合常理的下旨,明显是替母亲做主,与祖母争夺弟弟的监护权。

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贾政选择二月廿二搬家,这个日子好在哪?

其次,贾政的态度

贾政对贾宝玉被安排进大观园,看似没有立场。但二月廿二实际反应了他的态度。

元春下旨后,贾政便召集儿女来训话。对贾宝玉更是直言:

(第二十三回)“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这便是不太同意贾宝玉住进去,只是碍于贵妃女儿的身份,不得不从罢了。

尤其当他听到袭人之名时,一口咬定是“浓词艳曲”,也耐人寻味。

袭人和晴雯的名字,出于陆游的《村居书喜》,“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首诗怎么样都不算“浓词艳曲”。

贾政这话难掩对陆游诗以及贾宝玉不学习的不满意。

但他虽不惜袭人名字,却也没强制修改。

这个细节就有意思了。

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贾政选择二月廿二搬家,这个日子好在哪?

袭人,袭为钗副,影射薛宝钗。贾政对袭人不满意,就像对蘅芜苑不满意一样,是反对金玉良姻的立场。而贾元春和王夫人则支持金玉。

袭人,又与林黛玉同为二月十二日花朝节生日,花袭人又是草木人。贾政默认留下袭人之名,就像他默认“红香绿玉”一样,依了贾宝玉,默许宝黛姻缘。贾母支持宝黛。

再说贾政说陆游的诗是“浓词艳曲”,分明是警告贾宝玉别不务正业。

陆游娶了表妹唐婉后,就因不务正业被母亲强迫休妻,导致唐婉外嫁的《钗头凤》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终身误],明显借鉴自《钗头凤》和《孔雀东南飞》典故。

贾政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是作者在暗示他维护宝黛姻缘的立场。

贾元春下旨开放大观园,贾政选择二月廿二搬家,这个日子好在哪?

最后,二月廿二是“好日子”

贾政对贾母说“二月廿二是好日子”,注意他说话的对象是贾母,是告诉贾母他的选择请放心。

二月廿二虽不是什么重要日子,却与林黛玉有某种关联。

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花朝节。

林黛玉进京之日,恰好是二月初二日。

(第二回)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

当时贾雨村邂逅冷子兴,冷子兴说他回家过年探亲,回程路过扬州盘桓几日,要在正月十五回京。

证明林如海说的“出月初二日”,就是二月初二。肯定是出行的好日子。

林黛玉的生日二月十二花朝节,也是好日子。

林黛玉住进大观园的二月廿二,被贾政认为“日子好”,都在二月,且都应在“二”日上,显然是作者在表达贾政对林黛玉的认可。

尤其贾政告诉贾母二月廿二是好日子,无论贾元春和王夫人如何“动作”,他们母子的立场一样,都支持宝黛姻缘,请贾母放心。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深度好文计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3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百年贵族贾家的衰落是偶然还是必然
...谋。宫中规矩,妃子省亲必须住别院,因此贾府决意兴建大观园。倘若贾府能够认识到皇帝对他们已经不满,就应该谨小慎微,操办地朴素一点。但偏偏他们张扬惯了,大观园自然是怎么富贵怎么来
2024-02-07 19:48:00
就为这事,贾府掏空自己的家底给别人买热闹,还惹得皇帝不高兴
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贾探春归省而建造的省亲别墅,从第一年的腊月选址开始,到第二年的腊月完工,整整用了一年时间。这个大观园的建造不仅耗时长,还耗钱多。贾蔷要到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
2024-11-29 10:35:00
林黛玉在贾府生活多苦?贾母贾政接连表态,让她活得还不如个丫头
...上的“求不得”。这一点随着她与贾宝玉等人被“调”进大观园,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之前宝黛二人住在贾母院子里,相当于老母鸡的羽翼呵护着的小鸡。贾母为她遮风挡雨。可随着贾元春的一道旨
2024-11-19 10:17:00
贾元春的贤德妃是何级别?为什么说皇帝安排她回家省亲阴谋满满?
...可以回家探亲,只要家中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住宿和防卫。大观园贾元春这个贤良的妃子对政治显然缺乏敏感性,竟然要参与这样的事情。后宫的妃嫔探望与她自己出宫回家探亲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作
2024-12-11 09:45:00
贾政为何对贾宝玉起了杀心?看透宝玉做的几件事,才发现容不得他
...楼梦》里的那些事儿细数贾宝玉犯下的错误,还要从搬进大观园说起。其实以贾宝玉的年纪,不应该与众姐妹一起进到大观园居住。抛开作者有意安排,真正让他不顾礼法规矩搬去大观园,源于贾府
2024-09-18 18:23:00
...元春省亲,耗费巨资,大兴土木,建造了豪华的省亲别墅大观园。终于等到了省亲的这一天元宵佳节。贾母等人凌晨四点钟就起来梳洗打扮了,大观园也都装饰一新,所有人都排好队等候着元春的到
2023-02-12 15:19:00
贾政对贾宝玉起杀心,是王夫人让他愤怒,这女人他一天也不想忍受
...出诗词文章方面的天赋,堪称文采风流。后面贾政通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也对儿子的表现满意,才会放任他跟着祖母受教。二,顾及王夫人。 王夫人与贾政生了二子一女。长子贾珠早逝,
2024-09-14 17:23:00
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建造,用了多长时间?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是为了贾元春省亲而盖的省亲别墅,书中的大部分故事情节都和大观园有关系,那么建造这个大观园用了多长时间?我们从书中看一看吧!在书中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
2024-12-01 09:57:00
贾元春下旨,让贾宝玉住进大观园,是故意针对贾母,没安好心
贾元春省亲后不久下了一道旨意,吩咐大观园不要空置,打开让姐妹们都住进去,为不辜负美好景色,又让贾宝玉也跟着进去一起住。(第二十三回)如今且说贾元春,因在宫中自编大观园题咏之后,忽
2024-09-18 18: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
2025-04-02 11:32:00
季布一诺:楚汉风云中的诚信丰碑
他是项羽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令刘邦闻风丧胆;他也是汉高祖悬赏千金也要生擒的“死敌”。可当生死攸关之际,竟有人甘冒灭族之险
2025-04-02 09:34:00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可有多少人知道他哥后来为他而死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上出过很多有高尚美德的名人,也有很多关于美德的故事。比如说“曾参教子”
2025-04-02 00:05:00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却为何极度受宠?她最终的结局如何?
铁打的万贵妃,流水的皇后”,说的就是明朝皇帝朱见深对万贵妃的专宠。自古老夫少妻的组合很常见,但老妻少夫却相对“另类”。这不
2025-04-02 00:09:00
迁西县塔子山村:八十余载坚持守护无名烈士墓
图为村民为烈士扫墓。王喜增摄3月27日清晨,燕山深处的迁西县上营镇塔子山村,薄雾轻笼。清明节即将到来,塔子山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宾和几名村民带着铁锨和笤帚
2025-04-02 06:46:00
大皖新闻讯 为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传承和弘扬赵朴初先生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精神,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近日同时举办三组主题展
2025-04-01 22:06:00
清明节吉林省各博物馆用35个展览带观众“邂逅历史”
清明节小长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吉林省内各博物馆将推出35个展览,邀您共赴春日之约。此外,有多家博物馆延时闭馆,让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中尽情度假
2025-04-01 23:03:00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