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在与急症“死磕”的路上,技术、冷静、责任感,缺一不可。一切付出只为让带着笑脸回家的人更多一些——
郄涛:在如履薄冰的路上笃定前行
工作中的郄涛(右一)
郄涛(图中右一),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心血管急危重症、各类中毒及危重创伤的急诊救治,任河北省急救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急救医学会理事会理事,河北省药学会急救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保定市急救危重病医学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委员,保定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
□保定日报通讯员 夏 凡
与任何专科不同,急诊是一个不分“普通号”“专家号”的科室。来到这里的病患没有预见性,且大多病情紧急、危重,需要每一位医护人员迅速判断、立即处置。“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医护人员的医技渗透在救治过程的每一步,不易察觉却立竿见影。”郄涛如是说。
最大的确定就是不确定
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每一次接诊,都可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与急症“死磕”的路上,郄涛习惯在每个病例里找突破口。
曾经一次值班,郄涛接诊一位男性中年病人,突然发病,胸闷、晕厥、烦躁、大汗、意识不清,心电图显示类似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既往还有冠心病史。郄涛凭经验初步判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立刻指示抢救人员按此症状进行抢救。
几次流程下来,患者的病情却无任何改善,意识逐渐丧失,死神悄然逼近。“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补充电解质!”他再次指示,然而患者病情并未按着他的预期好转,反而迅速恶化,患者心跳逐渐趋向停止,随即实施心肺复苏。没几分钟,患者又恢复了心跳,但心电图显示的仍然是入院时的快速心律失常。
面对重重疑点,郄涛反复分析患者家属的描述,急救的确是“对症下药”,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就在这时,患者家属迟来的回忆,成了揭开迷雾的关键。“他下午喝了自己熬的保健中药后,感觉头有点晕、胸闷、大汗、恶心呕吐,突然就晕倒了……”
听了这番描述,郄涛产生了一个猜测——会不会是自泡药酒中的乌头碱中毒?想到有这个可能,他立刻转变思路,指示抢救人员停用一切抗心律失常药物,仅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生命体征。
一个小时,二个小时……他继续密切观察着仪器上的各项数据,患者的快速心律降了下来,生命体征也逐渐趋于稳定,这迟来的转机让他终于可以稍松一口气,后检查药酒发现,果然印证了他的推断。
“有些病症的判断,不能单纯地依靠单一的检验检查,更需要的是关注到患者从发病以来的主要表现和症状的演变,从所有临床可以获得的信息中寻求突破口,有时候最大的确定就是不确定,问题会不断推着你走,这就是急诊科。”郄涛说道。
第三个志愿
谈及自己的从医之路,郄涛说,高考填报的第一志愿是他喜欢的机械工程,第二个志愿是父亲选的金融专业,母亲则出于对医生职业的认同感,一心想让他学医,最终他听从了母亲的意见。
2003年,在基层医院工作的郄涛赴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抢救中心进修。“看到很多危重患者在这里通过医生的努力起死回生,那种成就感确实无以言表。”
2004年,郄涛来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摸爬滚打15年后,带领团队先后打造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保定市急救中心和区域综合救治中心、市医学重点专科、重点学科。
尽管急诊科在很多人眼中属于“吃力不讨好”的科室,但天生喜欢挑战的他毅然决定留在了急诊科,“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急诊医学无疑是打通生命救援的‘高速通道’,同时,急诊医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甚至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的总体水平,这意味着急诊医学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放开手脚,大胆做事,从一张白纸到今日蓝图,郄涛不减当年的笃定与坚毅。“我觉得在急诊我能做得更多,如今看来,当年那第三个志愿才是正确的选择。”郄涛笑言。
视角放社会 思维归到人
身为科室主任,郄涛总是风风火火地在各个诊区穿梭。交流时,他更是“连珠炮”般地将每一项工作迅速安排协调,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他尽力做到平衡。当科室有谁想找他时,大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主任刚才还在这里,现在不知道又去哪儿忙了!”
所有的忙碌都是为了患者。谈及医患关系,郄涛想的不止“换位思考”这么简单。他认为医生不仅要从医学层面考虑问题,还需把视角放在社会层面,思维回归到人的本身,“我们救治服务的对象是人,但人具有社会属性,比如成长环境、逻辑思维及情感表达方式都大不相同。一个合格的急诊科医生不仅专业底子硬,还必须有社会、历史以及哲学等知识储备。”
急诊科患者流动性大、病情紧急,加之对病情的不了解,有一些患者及家人情绪激动,常有各种突发情况发生。对此郄涛认为,身为医者,最重要的是坦诚,有问题要直接说清楚,绝不能含糊,把复杂难懂的医学知识用简单通俗的话给患者或家属讲清楚,为他们提供选择方案,才会尽快争取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这也是解决医患问题的钥匙。所以,郄涛要求自己的团队接诊后必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综合考虑利弊、准确判断病情的发展方向,“一要有技术,二要冷静,三要责任感,缺一不可。”
选择急诊,就等于踏上一条注定不平坦的道路。医路漫长,行至半途,郄涛深感医学的局限性,“医生见多了生死并不意味着对生死麻木,面对众多疾病,医疗的帮助总是有限的,而病人的期待是无限的,通过我们的全力以赴,让带着笑脸回家的人更多一些,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期许。”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4 0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