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泉州洛江:“十四五”绘就文化惠民新图景,让千年文脉浸润百姓生活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11-07 19:22:00 来源:中国网

“十四五”以来,泉州市洛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夯实设施基础、创新服务供给、打造特色品牌,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绘就了一幅生动的文化惠民新画卷。

设施筑基:从“城市书房”到“乡村客厅”,织密全域文化服务网

洛江区将区级文化场馆建设列为“十四五”文化惠民工程的首要任务。通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高效推进,累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2238万元,历时数年高标准建成区文化馆与图书馆,并于投用后相继获评“国家二级馆”。

新落成的区图书馆不仅建筑现代、环境舒适,更在服务能级上实现全面提升。馆藏资源实行常态化更新机制,年均新增纸质书刊1.5万余册、电子图书1.4万册,有效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习惯市民的需求,年接待读者量持续增长,已突破23.6万人次,成为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城市书房。

区文化馆依托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空间,科学设置10余个专业功能室,设有展演厅、非遗馆、舞蹈排练厅、独立学习室、资料档案室、合唱排练室、戏曲室及道具库房等功能室,成为全区群众文艺创作、排练、展示的核心平台。

洛江区强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234万元用于全区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标准化提升改造,实现达标率100%。其中,马甲、罗溪、虹山3个文化站因设施完善、活动丰富、管理规范、效益突出,获评“全省特级站”称号,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区财政专项投入550万元,全面完成8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的达标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建设标准统一要求配备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科普教育室、未成年人活动室及室外健身路径等,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齐全,有效解决了基层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超越传统场馆模式,洛江区积极探索“文化+”融合发展路径,创新打造了一批“嵌入式”、“沉浸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马甲镇杏川村成功实践,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库区体育馆、乡村振兴科技馆等设施功能进行系统性整合,打造出集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学普及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亮点。

罗溪镇龟峰山项目则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奕聪故居的古建筑群,创造性将掌中木偶戏、十音铜锣演奏、妆糕人手工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展示、体验活动“搬进”古厝。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模式,使古老宅院焕发新生,成为备受青睐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和文化体验目的地。

服务创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让惠民活动暖到心坎里

洛江区建立“送文化”与“种文化”长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常态化。区文化馆常年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基层,开展舞蹈、声乐等多艺术门类辅导培训。过去一年,下基层辅导70余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300余人次,提升基层文艺水平与活动质量。

“百姓大舞台”年均组织20余场专场演出,突出群众主体,鼓励基层团队和民间艺人登台,节目涵盖多种艺术门类,累计参演超千人,观看达数万人次。

“世遗桥韵”系列演出是洛江区重点惠民项目,依托洛阳桥文化内涵,策划闽南特色文艺演出。近几年在桥南古街举办百余场常态化表演,精选传统与现代节目,送高品质演出至百姓身边,成公共文化服务名片。

洛江区立足本地资源打造特色文化IP。整合“名山、名桥、名人、名传说”经典文化资源,精心策划打造“洛江文化一台戏—古桥新声”,组建150多人的创作演出团队,围绕“传统曲艺节目+现代音乐舞蹈”,完成14个原创节目创排。推出全阵容舞台演出的“精装版”和轻量级沉浸式的“简装版”等2个版本剧目,成为洛江区一台兼具地方特色与时代内涵的原创文旅演艺项目。

以名传说为韵,深挖洛江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陈三五娘传说”文化资源,以民间故事焕活文旅消费新IP,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2025年春节,泉州市洛江区联合泉州市文旅局共同创作了梨园戏《陈三五娘》沉浸式互动演绎,打造余庆楼主题表演空间,通过每周日和重大节日期间定期常态化展演,构建“非遗+故事+消费”的文旅消费新模式。通过游客和演员现场互动,增强了“人在戏中游”的体验,使游客成为传说故事的参与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春节和“五一”期间,梨园戏《陈三五娘》沉浸式互动演绎和洛江“文化一台戏”在桥南古街余庆楼轮番上演,吸引游客日均超5000人次,成为洛江区一台兼具地方特色与时代内涵的原创文旅演艺项目。

非遗传承:从“保护”到“活用”,让千年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洛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硕,目前已形成覆盖8大类、共36项的非遗项目体系,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4名。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6项,市级12项,区级17项;省级传承人5名,市级19名,区级40名。自2021年起,全区非遗保护成果持续扩容,新增区级项目7项、传承人22人。

为推动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洛江区构建起多维度保护传承体系:常态化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推动非遗走进景区,以文旅融合为非遗注入创新动力;通过助力非遗项目与传承人发展,推荐优秀项目参加非遗大师作品展,推荐传承人申报人才计划,并建设非遗馆桥南分馆,全方位助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从区级场馆的“华丽转身”,到村级站点的“遍地开花”;从常态化演出的“家常味”,到特色活动的“新体验”,十四五以来,洛江区用文化惠民工程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的“幸福网”。如今的洛江,无论是城区的图书馆、文化馆,还是乡村的文化站、古厝空间,都充盈着文化的气息;无论是街头的南音演奏,还是古厝里的沉浸式演出,都传递着文化的温度。未来,洛江将继续深化文化惠民,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走进百姓生活,让“世遗桥畔、烟火洛江”的文化名片更加亮丽。【责任编辑:胡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8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泉州洛江:以城建“巧针”绣活文脉肌理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聚焦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保护管理的系统性举措守护城市文脉,让千年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日前,桥南古街入选第六批
2025-08-07 19:21:00
...城“文物保险+技防+人防”的文化遗产管护新模式;出台惠民措施,助推解决私人产权文物保护单位管理难点……以规划为引领,泉州建立起覆盖文物保护各环节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文物保护,
2024-08-14 12:12:00
厦门国际银行泉州分行与泉州洛江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赋能华侨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近日,厦门国际银行泉州分行与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政银携手,聚侨赋能”华侨金融服务活动在著名的归侨社区——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南山社区举办。洛江区人民政府与泉
2024-01-03 11:10:00
近年来,福建泉州洛江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深化乡村建设行动,以“五个美丽”建设为切口,打好“机制牌”、答深“融合题”、做优“全域卷”,撬动乡村发展全面变革,
2025-08-28 00:44:00
洛江:过年看老电影成为新春“新年俗”
...闹度过假期,也是农村的贺岁“新年俗”。春节期间,在洛江罗溪镇建兴村岭头亭老知青农场,一个放映机、一块幕布,把一部部红色电影、一个个革命英雄故事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村民们从电影中
2023-01-28 11:41:00
福建泉州洛江:“三正”清风拂街巷,文明新景入画来
...小日子、待人诚信有礼,就是在走正道!”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居民王阿姨攥着刚领到的移风易俗宣传册,笑着和身边街坊分享感受。今年以来,洛江区紧扣“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新风
2025-11-07 19:22:00
泉州洛江万安街道:56处改造温暖生活,让城市无“碍”更有爱
...一场为“通行无碍”而来的品质革命,正悄然重塑泉州市洛江区万安街道170公顷土地上的生活街道。235个缘石坡道让高低落差化为平缓过渡,12公里盲道在街巷间织就安全脉络,54处无
2025-07-17 21:52:00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这条“街”,就是泉州中山路。中山路修建于
2024-06-29 05:33:00
福建泉州洛江:统筹城乡全域推进,书写乡村振兴共富答卷
...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县,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近年来立足本土实际,深入实施“千村示范引领、万村共富共美”工程,以产业为基、生态为韵、文化为魂、治理为要,全力推动乡村
2025-09-11 22:5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开栏语:山,是世界的脊梁,也是连接彼此的纽带。11月11日,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中国贵州隆重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片多彩的喀斯特王国
2025-11-13 13:35:00
在武汉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关键时期,“坚定在表扬声中干工作的志气”是当前提振干部 “四气”、升腾发展气场的重要指引
2025-11-13 13:45:00
记者走基层|移动博物馆 别样大课堂
近日,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赴邢台市临城县第二中学开展校园文化服务活动。图为活动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大家还记得《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七色宝莲吗
2025-11-13 07:55:00
画里有话|医保卡不能成了购物卡
图、文/曹 一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部分药店与生产企业合谋,将牙刷、面膜、防晒冰袖等普通日用品包装成“牙科用毛刷”“医用敷料”“医用隔离垫”等医疗器械
2025-11-13 07:56:00
百姓看日报|这个“双百”,给世界打个样!
总监制:曹阳葵监制:刘成群统筹:王博 赵丽肖文案:李晓宁手绘:石璇出镜:王伟宏编导:高原雪摄像/剪辑:戎晓杰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以来,我省交通运输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基本建成河北日报讯(记者曹智)11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2025-11-13 07:57:00
情绪价值,拉高文旅热度的流量密码
你向往怎样的旅行?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游客中,将“情感体验”列为出游首要目的的比例为68%,远超“景观观赏”的23%
2025-11-13 07:57:00
“十四五”江西商务发展成绩亮眼
你是否注意到收发快递更快了?便利店离家门口更近了?能买到的进口商品种类更丰富了?其实,你的“购物车”装着江西商务的“十四五”成绩单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陈春伟)如何让居家上门服务更规范?11月1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江西家政消费扩容升级系列活动在南昌举行
2025-11-13 06:45:00
本报讯(罗玉珍、全媒体记者谢凌瑾)“永修县距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以下简称海昏侯博物馆)只有十多公里,建议开通城际公交
2025-11-13 06:45:00
今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440亿斤
11月的江西,多地进入晚稻集中收割期。赣鄱大地上金浪翻滚、机器轰鸣,处处呈现秋收的繁忙景象。记者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3 06:46:00
11月12日从阳曲县获悉,今年阳曲农商银行已为该县东黄水镇27名小米种植农户授信286万元,助力小米从“小作物”蝶变为乡村振兴的“金穗子”
2025-11-13 07:09:00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在国家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浪潮中,建立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是我市深化数字经济发展
2025-11-13 07:09:00
并州安全行聚焦安全生产 守护美好家园11月11日,娄烦县公安局盖家庄派出所组织警力深入林区及周边村落,开展护林防火巡查与宣传防范行动
2025-11-13 07:09:00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以下简称“晋祠博物馆”)作为承载千年历史文脉的文化地标,不仅是展示古建艺术与三晋文明的重要窗口
2025-11-13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