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丰收意境。如今,这一景象在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成为生动现实——稻田里,村民们一边忙着收割水稻,一边捕捉黑斑蛙,蛙鸣声与收割机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丰收的乐章。
笔者在位于琊川镇朝阳村的黑斑蛙种养殖基地看到,小型收割机正来回穿梭,高效收割金灿灿的稻谷;不远处,村民们俯身在田间,熟练地捕捉一只只肥美的黑斑蛙,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贵州省裕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斑蛙种养殖基地技术人员余玉林说:“我们基地采用‘稻蛙共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黑斑蛙吃稻田里的害虫,它的粪便能肥育稻谷,全程原生态、无化肥、无农药。今年我们的亩产稻谷达到600公斤,黑斑蛙也有500公斤左右,真正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了‘一田双收’。”
黑斑蛙是出了名的“环境挑剔户”——干净的水质、无污染的土壤是它们健康成长的关键,这就要求稻田必须完全摒弃化肥和农药。同时,黑斑蛙不仅能除害虫,其排泄物还可还田培肥。这种生态循环模式有效提升了水稻品质,产出的稻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糯,更实现了绿色生产。
贵州省裕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斑蛙种养殖基地负责人彭松说:“我们的稻蛙米在市场上卖到30元一公斤,是普通大米的三倍多,且市场上依然供不应求。再加上黑斑蛙的收益,亩产值整体能超过4万元,现在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生产观念的转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稻蛙共作”的广阔“钱”景。
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村民薛维说:“我主要在基地负责管理水稻、喂养黑斑蛙,干了差不多一年多,技术基本上都学会了。看着老板效益这么好,我打算明年把家里的几亩田也改成稻蛙种养田,自己当老板,赚得更多。”
彭松说:“我们稻蛙种养基地现有固定员工12名,同时还带动当地30余人参与临时务工,他们主要在基地从事种植、养殖、销售等工作,基地每年人工工资支出超过40万元。”
近年来,凤冈县积极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不断完善农田灌溉设施,深入挖掘土地增值潜力。通过出台专项补贴政策、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开展全流程技术培训,在全县推广“稻+”综合种养面积已超2000亩。这一模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绿色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邓邦英 曾信潮 卢永)
一审:余从源
二审:王 信 姚 腾
三审:唐全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3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