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贵州,层峦叠嶂之间,一座钢铁巨龙横跨花江大峡谷,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近日,新西兰资深焊接工程师帕特里克·丹尼斯(Patrick Dennis)站在刚通车不久的花江峡谷大桥前,远眺这座世界级工程,难掩内心的震撼:“我从未想过能亲眼见证这样的奇迹。”
作为“新西兰人在中国”项目活动的一员,帕特里克与另外两位新西兰伙伴一同来到贵州,希望以贵州为窗口,感知真实的中国。
探访花江峡谷大桥是帕特里克此行最期待的行程。尽管参观当天烟雨蒙蒙,大桥也因综合提升而无法上桥游览,但在观景台上远眺大桥仍让他感到激动无比。透过这位内行人的眼睛,这座世界级工程的壮美与精妙,也层层展露。
在云渡服务区的摄影展前,帕特里克的视线,被那根横越天际的蓝色主缆抓住。“看那根蓝色的承重缆,它是桥梁的生命线。”他解释道,悬索桥的精髓在于,如何将万吨桥面重量,通过这根缆绳,传递到两岸的锚碇和塔柱上。“把这样一条巨龙般的缆绳,提升至600多米的高空,精准地架设过塔顶,再牵引至对岸,这本身就是一个世界纪录级别的壮举。”
作为一名资深工匠,帕特里克对施工细节有着近乎本能的关注。他的目光扫过工人在600米高空安全笼中作业的照片,语气充满敬意:“这些人是真正的勇士。他们的工作从地下锚碇基础开始,然后一步步向上,直到在云端行走,这是技术与勇气的攀登。”
还有钢缆捆扎的画面。“这些银色缆绳,单根易动,相互摩擦会导致断裂。所以需要用液压设备紧紧‘抱’在一起,再用钢带捆扎固定。每一道工序,都关乎整座桥的未来。”他说,“我能想象,会有专门的工人,从桥头到桥尾,检查每一颗螺栓、每一个连接点。”
细雨朦胧中,帕特里克披着雨衣走上观景平台,云雾弥漫,大桥面貌若隐若现。他情不自禁向家乡的人们介绍:“快看!我们就身处在云层之中,而这里的人们在云端建起了这座桥!”这一刻,工程师的理性也让位于最纯粹的情感震撼。
花江峡谷大桥以1420米的主跨径、625米的桥面高度,成为世界山区峡谷地区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在此之前,两岸居民需要绕行两小时才能抵达对岸。帕特里克感叹:“在我的家乡,我们可能会选择绕路。但在这里,人们选择飞跃天堑——建造一座破纪录的桥梁,这不仅改变了交通,也重塑了人们的生活。”
在帕特里克的眼里,花江峡谷大桥不再仅仅是混凝土与钢铁的堆积,而是一首由勇气与智慧共同谱写的宏大诗篇,它静卧于贵州的青山云雾间,向世界诉说着中国人不断挑战极限、连接未来的梦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旗 潘先万
编辑 李娟
二审 李劼
三审 闵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1-08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