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东日报
图为李卓满措(右二)正在给学员培训。
□本报记者 赵新秋 摄影报道
初见李卓满措,她头发束在脑后,穿着公司统一订制的工作服,身高1.6米左右,工作时手法麻利而娴熟。无论她在讲述她的护工工作经历,还是给培训班成员讲课,都思路清晰、口齿伶俐。李卓满措表现出的干练气质让人丝毫想不到她是一名来自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镇西庄村的农村妇女。
“我高中没毕业就开始打工,并且做过很多工作,销售、服务员、流水线工人等,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高。”采访中,李卓满措给记者讲述了她是如何从农村家庭妇女蜕变的经历。当时的她渴望改变生活,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在一位亲戚的介绍下,她去北京市参加了护工培训。
护工培训班每月只有一期,每个班级只有10个学员。为了适应医院工作的高压状态并培养出优秀的学员,培训过程采取一边学习一边淘汰的方式。一个月下来,只有5个人能够留下。
李卓满措深知,只有高中学历的她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了。她把学习家政理论、服务技能当作合格家政员的根本。李卓满措每天睡得最晚,起得最早,不断学习各科知识点,进行各种实操练习。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在毕业时,她的理论和实操成绩都是第一名。
“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那时我经历着人生中最艰苦最拼命的阶段,同时也是最幸运的阶段。”李卓满措回忆道。毕业后,她成了唯一一个被分配到北京市303航天中心医院骨科的医疗级护工。
进入医院后,李卓满措遇到了一位从ICU转出来的老人。老人由于年龄和各种疾病,导致大小便失禁。当时,没有护工愿意去照顾这位老人,李卓满措却站了出来。她将老人推进病房,清洗和擦拭她的身体,即使李卓满措戴着两层口罩,仍然能够闻到老人身上的异味。老人看着她,无言以对,眼睛满含泪水微微眨动。
看到老人泪光的那一刻起,李卓满措突然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意义,并且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她更加认真地工作,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服务,日复一日积累更多的技能和经验。
直到2022年7月,李卓满措得知家乡正在打造互助家政劳务品牌,她义无反顾回到家乡,在互助互相家政集团护理部担任主管,开启护工培训班,继续从事她热爱的护工工作。
后来,她又在西宁市几个三甲医院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逐渐适应和熟悉了青海省的护工市场,扎实的技能让她获得了很多称赞与信任。
“带着从北京学到的新理念、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我每天穿梭在西宁的几个三甲医院。我始终坚信,有努力就有回报。”李卓满措告诉记者,面对不同的病患,她要了解病人是什么病、病人的年龄等基本信息,甚至病人的家庭环境和性格爱好也要知晓,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李卓满措从围着老公转、围着孩子转、围着灶台转的“三转妇女”转变成从事家政行业的顶梁柱。这份工作不仅改善了李卓满措的家庭生活,她还主动帮助家境困难的姐妹,鼓励周边农村妇女加入家政行业。“如今的我收入提高了,生活改善了。希望更多‘三转’妇女成为有工作、有理想、有目标的职业女性。”李卓满措告诉记者。
在李卓满措的带领下,2023年8月23日,在青海省第二届家政服务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李卓满措和她带领的团队分别获得养老护理员类别比赛的个人一等奖和团体一等奖两个奖项。
“李老师在培训课堂上十分严厉,私下里却经常温柔地鼓励我们。”来自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孙家村的牛霞告诉记者。在李卓满措的指导下,牛霞也成为护工团队的一员,工资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
李卓满措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激励着更多妇女自立自强。“我将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带领更多的农村妇女摆脱‘三转’的束缚。”李卓满措满怀希望地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