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中经评论: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老字号大有可为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1-08 08:5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老字号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字号走出“舒适区”,坚持守正创新,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一块招牌,就是一段传奇。”老字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独有的品牌价值。作为民族自有品牌,老字号的保护、传承、创新历来备受关注。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和具体任务。

近年来,新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国潮”之风兴起,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老字号“复兴”提供了契机。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总能发现老字号的新面孔。告别“土味”“过时”的标签,一些老字号打造了形象“IP”,不但“刷”某博,还会“拍”某音,甚至“写”某书,这些新潮玩法也令消费者感到惊喜。

当然,深受不少人喜爱的老字号不仅是有好看的“面子”,还有真正支撑其走远的宝贵“里子”,即优秀传统文化。正因如此,《通知》强调,加强老字号文物保护利用、传承老字号传统工艺、支持建设老字号题材博物馆,以便深入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联动文化旅游资源、营造体验消费场景,才能更好利用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指向的就是促进品牌消费。随着我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正当其时。本土品牌的优势,在于以更快的速度抓住国内市场不断变化的品味。品牌之间最终竞争的不只是价格高低、包装美丑、渠道宽窄,还有对一代人生活价值观的理解。历经百年风雨,凝结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扎根本土的老字号理应抓住机遇,大展宏“兔”。

应当看到,无论是发挥重要平台作用,还是举办消费促进活动,抑或创新营销推广手段,《通知》布置的工作任务正是为了不断激发品牌消费潜力。当然,对于老字号来说,真正能让消费者“留下来”,实现复购和口碑传播的基础,还是在于产品本身。老字号品牌之所以成为老字号,是因为它本身的“好”,而不仅是“老”,这个“好”对应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事实上,老字号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才不会“老”。进一步说,无论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消费潮流能否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市场能否良性发展。为此,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也不可或缺。个别老字号如果把金字招牌当成“倚老卖老”的“本钱”,或只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许未来就只能看着人家企业“大口吃肉”了,自己能不能喝上汤都难说。

新时代,老字号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字号走出“舒适区”,坚持守正创新,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转型需多方合力

老字号“上线”,转型的重要一步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老字号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字号走出“舒适区”,坚持守正创新,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一块招牌,就是一段传奇。”老字号,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独有的品牌价值。作为民族自有品牌,老字号的保护、传承、创新历来备受关注。近日,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促进品牌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和具体任务。

近年来,新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国潮”之风兴起,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老字号“复兴”提供了契机。从美食饮品到服装美妆,从电影电视到文创周边,总能发现老字号的新面孔。告别“土味”“过时”的标签,一些老字号打造了形象“IP”,不但“刷”某博,还会“拍”某音,甚至“写”某书,这些新潮玩法也令消费者感到惊喜。

当然,深受不少人喜爱的老字号不仅是有好看的“面子”,还有真正支撑其走远的宝贵“里子”,即优秀传统文化。正因如此,《通知》强调,加强老字号文物保护利用、传承老字号传统工艺、支持建设老字号题材博物馆,以便深入挖掘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联动文化旅游资源、营造体验消费场景,才能更好利用老字号历史文化资源。

这些指向的就是促进品牌消费。随着我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正当其时。本土品牌的优势,在于以更快的速度抓住国内市场不断变化的品味。品牌之间最终竞争的不只是价格高低、包装美丑、渠道宽窄,还有对一代人生活价值观的理解。历经百年风雨,凝结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扎根本土的老字号理应抓住机遇,大展宏“兔”。

应当看到,无论是发挥重要平台作用,还是举办消费促进活动,抑或创新营销推广手段,《通知》布置的工作任务正是为了不断激发品牌消费潜力。当然,对于老字号来说,真正能让消费者“留下来”,实现复购和口碑传播的基础,还是在于产品本身。老字号品牌之所以成为老字号,是因为它本身的“好”,而不仅是“老”,这个“好”对应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事实上,老字号只有不断求新求变才不会“老”。进一步说,无论对消费者还是生产者,消费潮流能否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市场能否良性发展。为此,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行业规范也不可或缺。个别老字号如果把金字招牌当成“倚老卖老”的“本钱”,或只想“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也许未来就只能看着人家企业“大口吃肉”了,自己能不能喝上汤都难说。

新时代,老字号乘势而上,既是一个“经济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期待越来越多的老字号走出“舒适区”,坚持守正创新,在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推动老字号数字化转型需多方合力

老字号“上线”,转型的重要一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8 09: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近日,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55个品牌被移出老字号名录,73个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品牌被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曾经,承载着丰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文化传
2023-11-23 10:35:00
近日,128个中华老字号未通过复核,其中55个老字号被摘牌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优中选优”才能保住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的现实,让相关经营主体进一步明白了中华老字号荣誉不是一劳永
2023-11-27 15:05:00
近期,老字号上海第一百货引入二次元新潮流,释放出新的活力。观察身边,类似的旧中出新现象越来越多,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老字号摇身一变,成了热门打卡的时尚新宠。不靠吃老本,中华老字号们纷
2025-06-27 10:59:00
筝鸣时评丨潍坊昌乐“老字号”正在讲述新故事
(图源:昌乐县商务局)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老字号”作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载体,在地域文化与地方商业融合上有着独特的价值。最近,潍坊市昌乐县商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首批“昌
2024-06-20 06:38:00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商务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1日对外公布。(2月1日新华社)“这人也姓贾
2023-02-03 14:21:00
节令消费看涨 商超、老字号拼粽子创意
...访中了解到,商超提前备货节令商品保供“端午消费”,老字号举办节令活动吸引消费者到店,传播传统民俗文化,门店客流量、销售额均实现增长。传统节日,老字号的产品备受关注。北京商报记
2024-06-10 21:02:00
【大学生网评大赛】东湖评论:国货要“翻红”更要“长红”
...象,以此来巩固和扩大自身的市场地位。2023年,《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出台,为中华老字号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老字号、传统品牌是我国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具
2023-11-30 15:23:00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今日社评北京老字号实现“三个首次”的有益启示本报特约评论员今年的服贸会老字号创新发展体验区设置了四大主题板块,其中不乏新意和亮点,主要体现在创造了“三个首次”
2023-08-27 00:47:00
...外设追新,投其所好,让颜值与内涵相辅相成。近年来,老字号与新国货相得益彰,“国潮风”与“国际范”相互交织,共同引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一是各类商品的设计、颜值、社交属性不断升级
2024-05-06 22:55: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中新经纬10月5日电 据“海南市场监管”微信号,5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台风“麦德姆”提供放心消费服务的倡议书
2025-10-05 13:37:00
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预计带动旅游收入1.68亿元余韵悠长,“小票根”延长消费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金飞陈岑国庆中秋黄金周前两天
2025-10-05 07:07:00
特色活动聚人气,“苏超”观赛引人流,假期前4天——南京百家商贸企业实现营业额19.6亿元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10月4日
2025-10-05 07:07:00
江苏南京:“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
看球赛、逛市集、品文化,“三进城”文明实践热潮涌——“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十月四日,“苏超”四分之一决赛上演
2025-10-05 07:07:00
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江苏园博园内烟花大会点亮夜空相迎南京“秋糖”夜,火树银花开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10月1日—2日,作为全国糖酒会“秋糖季”重要活动之一的烟花大会在江苏园博园举行
2025-10-05 07:0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通讯员苗竹欣陶燕10月4日早上7时,滁州市来安县碧桂园城市花园小区的公交站台上,李阿姨拎着刚蒸好的玉米
2025-10-05 07:07:00
国庆中秋假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每天演绎60余场节目“穿越”明朝“赚银票”,让游客“赚”足快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10月4日的南京奥体中心,战火重燃——“苏超”淘汰赛首战,南京队迎战连云港队,争夺四强席位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邓露洁钟山风景区作为南京的“地标”景区之一,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月1日起
2025-10-05 07:08:00
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
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吸引近5000名选手齐聚江北新区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假期里,2025年全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在南京乐创汇体育场举行
2025-10-05 07:08:00
国庆中秋假期,“文博游”依旧火爆。我市多个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以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先后发布了“限流提示”
2025-10-05 07:29:00
国庆中秋假期,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义井街道精心策划的“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当代城MOMA小区成功举办
2025-10-05 07:30:00
国庆期间,大众旅游需求迎来集中释放。这些年来,太原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2025-10-05 07:30:00
近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省公安厅机关举行
2025-10-05 07:30:00
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河北日报讯(记者师源 见习记者安洋)“蒸饺皮薄馅儿大
2025-10-05 0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