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春秋时期,齐僖公长子齐襄公承继大业后,沉湎酒色,荒淫无道。行事全凭个人喜好,随意杀戮,朝野为之惊恐不安。
齐僖公的另外两个儿子公子小白和他的哥哥公子纠见状,立即离开齐国故土,分别前往莒国、鲁国避难。
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在齐襄公及自立为君的、齐襄公的侄子公孙无知相继被杀后,做了齐国国君,是为齐桓公。
公子小白执掌齐国后,大力整顿吏治,重用贤能之士,改纠之前的错误之举,努力振兴齐国。这样,齐国逐渐发展为诸侯国中的佼佼者。
齐国的兴盛,既与贤能之士的勤谨佐助有莫大关系,也与齐桓公的倾心国事,善纳谏言等德政密不可分。
话说有一次,齐桓公统帅军兵狩猎,进至麦丘(今山东商河县境内)一带时,看见田野里有一位须发尽白、慈眉善目的老先生。于是,齐桓公就暂停狩猎活动,来到老先生近前,与老先生交谈起来。
当齐桓公得知这位老先生已经高寿八十三岁时,就非常希望得到他这样一位年高德劭的长者的夸赞、祝福。
老者没有拒绝,立即恭谨、虔诚地回应齐桓公,祝福、期盼他能以国家百姓为重,轻贱金银财宝。
接着,他又对尚不满足的齐桓公说:“祝福您能不耻于学习,礼贤下士;祝福您的身边不仅有才能出众者,更有敢于犯颜直谏的臣下。”
齐桓公听了老先生的这些所谓的“祝福”后,仍意犹未尽,要他继续发表高见。
这时,老先生轻柔地捋了一下飘动在胸前的白净的胡须,然后望着齐桓公,慢条斯理地说道:“祝福君上不得罪群臣、百姓。”
齐桓公一听,当即眉头紧皱,不高兴地回道:“我只听说儿子得罪父亲,臣下得罪君上,从没有听到过君上得罪臣下之说。你这话说得不得当,请换换说法吧。”
老先生见齐桓公甚是不悦,就仰头一笑,随之解释道:“我认为,我刚才的’祝福’,比前面所说的更中肯、得当。
因为,如果儿子得罪了父亲,可以请姑母、叔伯们来帮忙消除罪过;臣下得罪了君上,可以通过自己友好不错的同僚去谢罪。
反之,如果君上得罪了臣下,问题则难以解决。夏桀得罪商汤而被替代,商纣王得罪周武王而丧身亡国,这都是君上得罪臣下的例证。这样的后果,根本无法通过谢罪消除,直至今天。”
齐桓公听了,沉思片刻后,边点头边感慨地说:“老先生,你说得太好了,真乃至理名言!”
之后,齐桓公不但重用了这一睿智贤德的幡然老者,而且,依从老者的谏言,善待帮助自己治国理政的各位臣下。
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有过节,乃至来自对立阵营中的人,只要他们真心实意地辅佐自己,兢兢业业地服务于国家,齐桓公就一律量才任用。
有个叫管仲的,原本是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的智囊、贴身侍从,曾经在齐桓公返齐争做国君的途中,伏击齐桓公,差点要了他的命。
当时,大难不死的齐桓公发誓,一定要擒获管仲,将他千刀万剐、碎尸万段。
齐桓公执掌齐国后,不敌齐国的鲁国被迫杀害了藏身己处的公子纠,还把“大逆不道”的管仲,乖乖地交给了齐桓公。
本想严惩管仲的齐桓公,在鲍叔牙的解劝下,并没有将“仇敌”处死,而是留为己用,让其做了大夫。
随着管仲才能的逐渐显露,加上鲍叔牙的适时举荐,齐桓公提升管仲为齐相,令其操持国家日常政务。
被委以重任后,管仲根据齐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大力推行改革。凡是出台的政令,必定切合民情,以百姓好恶为标准。
不几年,齐国大治,各行各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变得国富民足、军强兵壮,威震中原,旋即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作为一国之君,能够领悟、接受深谙“临下”之道的麦丘老者的逆耳之言,信用管仲、鲍叔牙等臣下,强盛国家,当然算得上是一名开明、有抱负的领导者。
以德临下,巧御人心的领导艺术,是为官行政的方法策略之一。
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如果刚愎自用,一味挑剔属下的缺点,滥施权威,必然引发部属的不满,导致上下级关系紧张,甚至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如此一来,部属的工作责任感丧失,积极性无法调动,工作就会陷入尴尬、困窘的局面。
如果领导者能够体恤部属,切实为他们着想,并能及时发现、利用他们的长处,就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拥护,从而免除一切可能产生的矛盾和不良后果。
这样,上下就可以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9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