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枣庄日报
千古治黄史 浩然正气歌
——观电视剧《天下长河》
□郑学富
我是不喜欢看电视的,但是看了电视剧《天下长河》则欲罢不能,有时一晚上在网上竟连看四集,成了“追剧族”。该剧以清康熙朝治理黄河为主线,演绎了一个个历史事件,讲述了朝堂内外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几千年来,黄河泛滥导致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上演多少王朝兴衰更替?因此,黄河治理问题成为中国历代朝政中的重中之重。康熙帝亲政之后,便把三藩、河务、漕运三件大事,写在宫中的柱子上,天天提醒自己,这是国事的当务之急,必须尽快解决。该剧一开始,展示的是康熙十五年黄河决堤的历史事件:咆哮的黄河一泻千里,波涛汹涌,惊涛骇浪,致使黄河多处决堤,洪水横冲直撞,百姓无家可归,饿殍遍野。康熙帝关心的不仅是百姓的死活,而且还有清王朝政权的稳固,所以必须选择一个既要有治河方略,又要廉洁奉公的官员来治理黄河,安徽巡抚靳辅进入了他的视线。
主人公靳辅一出现,就以一条硬汉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与民工日夜奋战在堤坝上,铮铮铁骨、刚正不阿的形象跃然荧幕。他任河道总督后,和幕僚陈潢对黄河的情况调查研究,制定了科学的治河方案,一天之内连上八道奏折。这八疏集中反映了他的治河理想、气魄和可贵的革新精神。治河工程开工后,靳辅和陈潢食宿在黄、淮河边,巡查施工情况,栉风沐雨,不辞辛苦。经过几年的努力,黄、淮、运河的治理工程取得初步成效。
治河专业性很强,单纯反映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治理过程,枯燥无味,引不起观众的兴趣。该剧围绕治河展现靳辅既要同洪水拼搏,又要同积弊斗争,还要克服国家财力、人力、物力不足等等困难,宫廷之争、朋党之争、贪廉之争,演绎出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剧情,塑造出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物,这才是能打动观众的内容。如明珠老谋深算、左右逢源,索额图飞扬跋扈、奸佞狡诈,二者之间,有争斗,也有和谐;孝庄皇太后情感丰富,既是一个威严无比的太后,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奚美娟将角色的所有情感拿捏得恰到好处,把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
该剧另一条线就是围绕高士奇、陈潢、徐乾学三位读书人追求功名和仕途展开,表现了人物的命运与人性。三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同舟共济、相互扶持,立下了“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却因一朝科举各自走上不同的命运之路。高士奇才高八斗、智谋超人,遇事举重若轻,而又八面玲珑、圆滑世故;徐乾学是个性格懦弱、委曲求全之人,对功名孜孜以求,一旦得了功名,就将一切抛之脑后,贪求名利,刻意逢迎;陈潢率真直爽,书生意气,心怀治河韬略,却又胸无城府,是个性情中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治河理想,不计名利,甘当幕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甚至不惜生命。
《天下长河》打破了忠与奸、清与贪泾渭分明的概念。清官未必办好事,忠臣往往贪名声。以清官形象出现的于振甲按照道学礼教的规范,追求君子之风,而又迂腐刻板、虚伪狭隘,身为桃源县令,为了一县百姓的家业,冒死护堤,的确悲壮感人,但却因为他偏执自私、没有大局观念,导致三省被淹,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这就是靳辅所谓的“大忠若奸”“小慈乃大慈之贼”。也就像剧中康熙怒斥于振甲那样:“有些个官员坐而论道,不通时务,朕最看不上这样的人。不顾别人的死活,只顾自己的名声,你算个什么东西?”
陈潢有句台词说得好,“天下不是他的(指康熙),黄河也不是,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地上的皇帝比天上的星星都多,但黄河只有一个。”《天下长河》寓意深长,天下,是锦绣江山,也是天下苍生;长河,是奔流不息的黄河,也是浩浩荡荡的历史。朝政清,黄河才能清,黄河安澜,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歌颂千古治黄脊梁,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天下长河》留给观众的精神财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0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