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一、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也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根据病因学证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分类更新为6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混合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未分类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二、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及分型
糖尿病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
(1)阴虚热盛证: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气阴两虚证:表现为倦怠乏力、心慌气短、盗汗、自汗,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酸膝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3)阴阳两虚证: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酸膝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目前膳食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8条原则和建议。包括:1.食物多样,养成和建立合理膳食习惯。2.能量适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预防消瘦。3.主食定量,优选全谷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4.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敏感性。5.清淡饮食,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6.食养有道,合理选择应用食药物质。7.规律进餐,合理加餐,促进餐后血糖稳定。8.自我管理,定期营养咨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0 11: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