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潘俊强
日前“2023年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结果发布,延庆区儒林街道办事处申报的《如家共治,邻睦公举,传递“儒林温度”》榜上有名,成全国典型。
儒林街道地处延庆区主城区中心位置,辖区常住人口多,居民诉求多而复杂。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水平,儒林街道把楼栋、单元作为基层治理“最小单位”,探索实施“楼门管家”参与社区治理民心凝聚项目,进一步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社区治理局面在街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冬天的早晨,寒意深深。家住儒林街道温泉南区西里社区的“楼门管家”刘景旭每天都习惯在单元门走一圈,随手扫一扫地上散落的纸屑,看一看公共设施有没有破损脏污,和邻居们聊一聊家里的大事小情。社区里的大事小情他都会反映给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大家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像刘景旭这样的“楼门管家”,温泉南区西里社区共有56名,他们都是通过选聘机制,根据社区自身特点通过住户推荐、居民自荐、和社区指定等多种方式,选定的有能力、有意愿的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社区“名人”“能人”,对居民的情况最熟悉,最了解居民需求,对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也最有发言权。
“从志愿者升级成为‘楼门管家’,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能够帮街坊四邻解决难题,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我在社区找到了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这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了。”刘景旭坦言。
依托“楼门管家”队伍,近年来,温泉南区西里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立了楼门院议事机制,每周五召开“管家说事”例会,通过议主题、议内容、议管理了解居民意愿,做到问需于民、居民参与,从而实现了“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目标,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楼门院。
2022年12月底,儒林街道温泉南区西里社区12号楼前围墙外一直有块闲置空地,居民们纷纷反映夏天滋生蚊蝇不卫生,冬天枯树烂枝不安全。于是,4名楼门管家在“管家说事”例会上提出了对绿化空地的整改意见。经社区党总支、居委会研究决定,一致认为这个事“能办”。于是经过设计、施工,历时半年,“共享花园”建成。设计充满现代感,休闲种植功能分区合理,12号楼的居民对改造结果非常满意。设计的21块共享绿地和30盆绿植则分别被 35 户有未成年人的家庭认领养护。居民们还召开议事协商会共同讨论种植规则,包括定期除草、种植品种以及“最美一平米”花园评选等内容,并为花园取名“花睦邻里共享花园”。
而在儒林街道的格兰山水二期社区,为破解社区治理问题,社区以党建引领作为“绣花针”,从“楼门”这个居民公共生活的“最小针眼”入手,串起社区治理千条线。按照楼门管家所能,突出居民住户所需,优化活动主题,清晰时间脉络开展“楼门管家”民心凝聚服务活动,党总支率先开启“点亮楼门‘微心愿’ 架起幸福‘连心桥’”楼门管家项目。
格兰山水二期社区党总支在原有“红色网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社区治理单元,构建起“社区-网格-楼门”纵向管理的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将精细化治理延伸至居民“家门口”。按照“一楼门一管家”的原则,经过居民自荐、社区推荐,推选出具有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威信高、服务意识强、有充裕的闲暇时间、了解居民情况的68位社区“名人”“能人”担任楼门管家,以单元“熟人圈”引导居民自治,打破社区治理屏障。群众“点单”,管家“接单”,楼门管家们响应号召,认领任务,主动担任党的政策“宣传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管理“监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社区信息“采集员”,成为社区党组织的好帮手,带领居民和社区党组织联动解决难题,助力文明城区创建、环境治理等工作高效推进。
有事好商量,居民的事儿得由居民说了算。社区以楼门居民为主体,以楼门居民需求为导向,厘清楼门的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楼门管家们还围绕楼门文化、公共空间治理、物业服务等方面提出微治理“金点子”,并将各自楼门的个性化“微心愿”贴在了“愿望树”上,制定统一行动方案和个性化治理方案,充分激发居民参与楼门环境整治、文化建设和楼门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经验汇总,基于居民普遍反应的同类问题,社区党总支、楼门管家共同制定了“洁净楼门”“美化楼门”“文明楼门”“和谐楼门”四步走楼门治理与美化统一行动方案,不断解锁推进社区治理的“新密码”。
在儒林街道,“楼门管家”是邻居们的“身边人”,平日里,他们想大伙儿所想,急大伙儿所急,总是热心帮助大家解决各种忧心之事,更积极为邻居之间搭建沟通平台,架起邻里“幸福桥”。儒林街道把绣花功夫贯穿社区治理各环节,不断夯实网格化工作基础,深化“红色网格”运行机制,持续完善精细化治理和常态化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带动街道、社区、居民小组、“楼门管家”、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五级体系;依托议事协商机制、“红色网格”、党员“帮帮团”、志愿者等原有社区力量助推“五社协同”发挥合力;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注重培养本土力量赋能,专业陪伴助力居民队伍形成组织化、多元化的治理结构,完善的机制保障,构建起社区治理的同心圆。
为顺利开展服务工作,儒林街道“楼门管家”服务项目建立了选聘机制、荣退机制、保障机制、关怀慰问机制以及表彰奖励机制,对优秀的楼门管家进行半月、月、季度或年终表彰奖励;楼门住户投票、自荐、推荐,推举出积极参与楼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邻里的优秀住户;对活跃度高、凝聚力强的楼门集体采取定期评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推动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由“旁观者”变“主人翁”。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6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