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明朝时期,在王府文官的任用与考核上,藩王都有何特权?——首先,我们从永乐时期说起,永乐二年,朱棣擢刑部郎中艾少岳为晋府左长史,礼科给事中何仕让为右长史,赐敕谕曰:古昔帝王有天下,必树藩国以卫邦家。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创有大业,仿古制封建诸子,皆慎简端人,以辅导之。朕兄晋恭王长子济熺,嗣承晋封,亦既有年,其前长史龙镡,既不能以礼处己,又不能以道事王,故纵群下侵夺百姓,以累王之德,今已黜之。
特命尔等往为王辅,尔其恪守成宪,导王德义。将王无过举,尔亦有休闻。勉尽乃心,毋替朕命。钦哉!从朱棣的敕谕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派遣两名京官作为晋王府左右长史,是要其去“导王德义”,使王无过,结合朱棣削藩的政治举措,这自是安插耳目以达到对晋王的监视。
王府教授伴读等官则委派科举中的三甲进士担任,永乐二年六月,吏部尚书兼詹事府蹇义等建议:“各王府教授、伴读多缺,拟于第三甲内选用,仍令食进士八品之禄”,成祖从之。亦有任命下第举人为王府伴读的,永乐四年,朱棣考虑下第举人中或有遗才者,亲自进行复试,得文学优等二十一人,并简李弼为汉府伴读。
对亲王的分封
从仁宗朝始,作为皇帝之子的初封亲王,其王府长史等官一般由京官出任。郑王朱瞻埈,仁宗二子,郑府左长史以春坊左司直王沦升任,右长史,则以吏部考功员外郎何源升任。越王朱瞻墉,仁宗三子,越府右长史,由刑部员外周忱出任。襄王朱瞻墡,仁宗五子,襄府左长史由詹事府丞周孟简生任。滕王朱瞻垲,仁宗八子,滕府长史为姚友直,以左春坊左庶子升云南左参政掌长史司。梁王朱瞻垍,仁宗九子,梁府右长史,以吏部郎中宋子环改任。
卫王朱瞻埏,仁宗十子,卫府右长史杨黻,担任长史之前,为四川道监察御史,仁宗皇帝嗣位,下诏求言,杨黻上疏论敬天勤民、崇俭戒奢等十余事,多被釆纳,故被擢卫王府右长史,卫府左长史金寔,原为右春坊司直郎,后升卫府左长史。
弘治朝,兴王、岐王、益王、汝王和泾王,先后之国,孝宗为这四位皇弟选任的辅导官皆为翰林院官。弘治三年,以兴王和岐王将之国,升翰林院检讨马政为兴府左长史,刘良为右长史,中书舍人刘儆为审理正,冯经为审理副,检讨朱绶为岐府左长史,郑宗载为右长史,中书舍人丘永为审理正,董森为审理副。
弘治四年,以翰林院检讨胡承为益王府左长史,丘文瀚为右长史,中书舍人杨本清为审理正,胡钦为审理副,待诏万纶、黄琮俱为纪善,以王将之国故也。弘治九年,升汝府原随侍翰林院检讨陈端为本府左长史,授进士王用才为右长史。弘治十一年,以泾王将之国,升本府教读官翰林院检讨张显为左长史,范兆祥为右长史,中书舍人郭旵为审理正,范仲温为审理副,待诏杨敬等为纪善、伴读、仓库等官,皆除授如例。
王府官的差异
弘治十二年四月,以荣王将之国,授原随侍检讨王选为左长史,柯拱北为右长史,中书舍人方显为审理正,张端为审理副,待诏刘济、李文泰俱为纪善。可以看出在洪武王府官定制之后,宣德之前,王府官主要由这几种人担任。
一,詹事府官员。如:洪熙元年,升右春坊右司谏罗昭为襄府长史司左长史以昭侍襄王讲学久也。二,言官。如:卫府右长史杨黻,进士出身,任四川道监察御史,仁宗皇帝见其练达,由御史而擢为卫府右长史。
三,国子监官。赵府左右长史皆由国子监司业除授赵府长史。四,翰林院官。如,永乐三年,升翰林院编修陆具瞻为赵府左长史,除了作为皇帝之子的初封亲王,继袭亲王的王府长史等官,则不再派遣京官出任。
宣宗年间,亦有个别京官出任王府长史的例子,如:宣德五年,刑科给事中方祖安出任楚府左长史,宣德六年,升行在礼科给事中姜士仪为蜀府左长史,但从宣德七年开始,王府长史及教授一职逐渐开始由亲王举荐,从王府内部产生。
宣德七年三月,辽王奏请将辽府右长史汤新升任为本府左长史,审理正杜述接替汤新担任右长史,宣宗从之。这一任官方式,在英宗景泰间逐渐普遍,嘉靖四十四年,《宗藩条例》颁布,对王官出身做了新的规定。由于王府长史纪善等官多老不堪用,或由援例监生、白丁纳级者担任,文理不通,时务欠达,难以尽辅导之责。
因此,《宗藩条例》规定自后长史必须科甲出身,方许升除,不许本省人充补以存远嫌之意,纪善审理也必须科贡正途充之,仍照京官六年考察,如有年深贤劳茂异者,许本王照例奏加服色俸级以示激励。其异途见任者,巡按御史查送吏部,照品级改授闲散职事。
王府文官的任用与考核
第一,藩王可保荐人选。藩王虽然没有直接任免王府文官的权力,但在靖难之后,藩王可举荐合适之人,奏请朝廷任命。最早是在宣德三年,辽王主贵烚奏举前荆州府学教授陈绍先端重有学,乞除本府纪善,永兴王朱志墣奏举陇西县学教谕冯益通经,乞除教授,宣宗谕行在吏部曰:“王欲亲近儒者,讲论经史,以资辅导,此意良嘉,其从之。”
吏部认为选才授官当出自朝廷,藩王不可自择,宣宗曰:“朕推诚以待宗室,不必校此。”这次保举的人选所担任的官职是王府纪善,与长史相比,是属于王府文官中的品级较低的官员,因此很快获得宣宗的批准。
藩王举荐人选
到了宣德七年,王府长史一职,藩王也开始上疏举荐,朝廷也多许之。宣德七年,辽王奏请将辽府右长史汤新升任为本府左长史,审理正杜述接替汤新,宣德六年八月癸卯:“起复楚府长史司左长史方祖安还任,令便道之官,从楚王孟烷奏。”担任右长史,宣宗从之。到了英宗景泰二朝,藩王举荐人选担任王府文官的现象开始普遍,几乎各藩府都奏请,故《明英宗实录》的相关记载也最多。
宣德十年二月,唐王奏举唐府前长史万恩之子万里为王府纪善,吏部谓不可,英宗以笃亲亲之意,故从之。正统元年四月,淮王奏请升淮府奉祠正王彪为本府右长使,从之。正统四年,郑王奏请升郑府伴读赖添贵为本府右长史,英宗以辅导王者正宜老成人从之。同年四月,秦府永寿王奏:“前教授陈本道男深谙晓文义,乞除教授,资共辅导。”从之。
正统五年正月,宁王奏本府教授游宗年七十五,当致仕,其子游坚通经学,堪代其父,故英宗游坚为宁府教授。同年五月,襄王朱瞻墡奏请升襄府纪善罗忠为本府右长史。六月,以耀州民李灏为秦府伴读,从秦王朱志荐其能诗善医故也。景泰元年,升鲁府纪善杨必贵为鲁府右长史,从鲁王奏请。
天顺六年,因郑王朱襄埈奏保,升郑府教授雷纯为郑府长史司右长史。天顺七年,升秦府纪善所纪善易谦为右长史,从秦王公锡奏保也。正德四年,朝廷对保升官员做了一项规定,王府承奉等官并郡王內使,俱有定额,其员缺并数少者,许乞升补,不许额外滥保,及擅立内典膳职名,希图保升。违者罪坐营求之人及辅导等官。
这项规定在嘉靖四十四年颁布的《宗藩条例》中进行了重申。除了奏保人选任用为王府文官外,藩王还可奏请留用致仕王府文官在府中。正统二年三月,秦王奏伴读钱盛年虽衰迈,但博学多才,乞留府中以资讲解,英宗从之。亦可奏请王府文官夺情起复。正统七年,晋府长史陈琼以母丧去职,普王朱钟铉奏陈琼经术文雅且有诲迪之益,乞留复任,吏部认为不可,英宗嘉王能好学,特从其请。
景泰四年,庆府长史周弘丧母,回原籍守制,庆王朱秩煃欲诣京请朝廷夺情起复,景泰帝特允所请。第二,王府官铨选规定的出台。正统五年六月,秦王朱志举荐耀州民李灏为秦府伴读,声称李灏能诗善医。但后来陕西布政司上奏,李灏实为逋亡军余,初以剪字习医出入秦府,现犯事被监禁在耀州狱,夤缘举保,英宗命行在都察院械李灏诣京鞫治,令按察司取长史重罪招伏,同时贻书秦王令其毋蹈前愆。
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藩王举荐人选担任王府文官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也出现了空冒儒名、任人不实的问题。其实早在正统年间,这一弊端就已显现。到宪宗一朝,问题逐渐严重和普遍,相关规定也因之相继出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1 14: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