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
一叶生出 致富一方
——慈利县三合镇茶叶产业发展侧记
“采茶咯!”
春和景明,草木繁盛。在慈利县三合镇,随着清明时节的春雨落下,沉睡了整个冬天的茶山终于被唤醒。
茶农唐植东趁着一场春雨骤歇的间隙,一早就奔着茶山去了,这一批明前茶,十分珍贵,他必须尽快采完。他的茶园位于三合镇牧羊冲村,那里有一条茶马古道,曾经,这里的茶就已从古道出发运往西亚和东欧。如今,以牧羊冲为主产茶区的三合镇,已经发展成全镇15个村都种上了茶叶,拥有4万亩茶园、产量达8000吨、茶叶总产值可达近4亿元的产茶大镇。
茶香弥漫的茶马古道延续至今,这里的产业合作、人文交流也愈发活络、通畅。这片神奇的东方树叶,让三合镇点“绿”成“金”,在漫山遍野的茶园里,绘就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产业画卷。
把历史茶韵转化为富民茶经济
说起三合的茶经,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时期。据西晋《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上达天子之宴,下予黎民之饮。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酷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这是古人对三合茶叶的描述。
“这里是牧羊冲,据现存石碑记载,至少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茶马古道存在。它蜿蜒穿越整座茶山,三合的茶叶正是通过这条古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牧羊冲,每一位村民都对这段茶历史如数家珍。这里是三合镇最早也是最核心的产茶区,当地传说,在唐朝时期,大将尉迟恭精选两种上等茶叶献给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饮后顿觉唇齿留香,神清气爽,遂将这两款源自三合的茶叶命名为“云雾王”和“笔峰春”,封为贡茶。而这两款茶叶,至今仍由三合镇茶农按照当年技法精心制作。
这里的茶文化,厚重远播。
寇周全是关岩村出名的制茶师傅。上世纪八十年代,家里就开始种茶,但始终没有发展成规模化。2015年,原慈利县国太桥、庄塌、三合口3个乡合并成三合镇。如何把历史茶韵转化为富民的“茶经济”,该镇党委政府聚焦高山云雾茶主导产业,推动区域茶叶产业集群发展,以牧羊冲为中心,布局铺开了一张辐射全镇的产业蓝图。
寇周全所在的村,也成为了全镇茶叶种植的重点区域。如今的三合,茶叶种植占慈利县种植面积的69%,15个村有400亩以上茶叶种植基地,其中关岩、牧羊冲、茶马、三合口、月亮岩、枫香坪、西庄居委会、庄塔等村种植基地面积均超过3000亩。
千年三合茶,焕发出了新的风采。品牌化、高端化初现端倪。
以茶为媒打造茶旅新经济
群山环抱,苍翠欲滴,牧羊冲的连片茶园掩映在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中。茶香与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茗观光。
“1982年,就已经开始大面积种茶,但以前大家只是埋头种茶。”牧羊冲村党支部书记黎昌本说,“更不会把茶叶和旅游联系到一起。”
上一代人种茶是为了谋生,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的三合人种茶,更多是把茶叶当作文化来做,想的是“琴棋书画诗意茶”。茶的文化属性不断提升,茶的旅游价值逐渐彰显。三合镇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契机,以茶为媒,全力打造茶旅新经济,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
既有着千年茶马古道的历史厚重感,又有着“湖南省十大最美茶叶村之一”湖南茶叶“十佳茶旅景区”等金字招牌的牧羊冲村,全村家家有茶山,人人会种茶、制茶。
“202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尝试茶旅融合,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游客来到牧羊冲,可以重走茶马古道,可以体验采茶制茶全过程。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黎昌本特别自豪地说,“来牧羊冲采茶,是一种享受。”
以牧羊冲为示范,三合镇在全镇范围内坚持良种化高标准种植,大量采用无性系良种苗栽培,坚持深耕改土、深施有机肥,积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园区,每一个村的茶园都建得像公园一样漂亮。在收获“湖南最美茶乡”美誉的同时,三合镇科学规划、打造了两条茶叶休闲旅游线路。不仅建造茶文化博物馆,通过陈列茶叶品种、古董茶具、茶事书画,助力千年茶乡历史传承,还通过茶俗茶事开展“茶王赛”“品茶赛”等节庆茶旅活动,将人文、历史、自然的茶旅资源不断变成游客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
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分享自己对茶的感悟,可以听鸟儿唱歌,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重新与自然连接,心灵和精神都得到滋养。谁能不想在周末,去茶园来一场别样乡村游呢。
如今的三合,正可谓是,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
从脱贫攻坚的希望到乡村振兴的支柱
雨后的庄塔水库,碧波荡漾间一片雾气缭绕,渐渐升腾到水库两旁的山中茶园,逐渐定格成一幅泼墨山水画。这是从金慈银澧茶叶有限公司二楼观景台看到的景象。企业负责人正在边泡茶,边向客人介绍自家的新产品。与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相对应的,是一条全自动制茶生产线,从分拣开始,揉捻、杀青、烘干,全部由机器代替人工,当传统制茶技艺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仅仅一个季度,茶叶产量就能达到十多万斤。
在关岩村的康源茶叶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今年的明前茶新鲜出炉,“关岩馨”“关岩红”品牌即将销往全国各地。
在三合镇,大大小小的茶叶经营主体有51家,包括公司10家,专业合作社18家,茶叶加工工厂30多家。其中以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等为主业相关业务有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均超过2000万元。
“我们在全镇成立了茶叶产业发展集团,以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桥梁和纽带,采用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合作,使得茶叶生产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稳定渠道。”三合镇党委书记颜波说道,“2020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达14693元,高于慈利县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
一片茶叶,正在撬动一个绿色朝阳产业,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产业。
近几年,三合镇不断加强冷链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能力,建设集茶叶初制、精制、加工、包装、集散运输为一体的大型茶产业基地,力争打造成为湘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促进茶工融合发展;逐步拓展电子商务、农超对接、新鲜直供等销售渠道,实现择期、错峰、跨季销售,入驻“832平台”、政府采购网、京东、惠农、真农等12家电商平台,全面拓宽营销新渠道,促进茶商融合发展。
茶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产品,如今正带动第二、第三产业一起发展,三合镇通过不断地延链补链,构建了一条绿色种植、精品加工、品牌营销、休闲观光、资源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绿色产业链。
(文/全媒体记者 向欣 通讯员 杨博伟 图/全媒体记者 胡卫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1: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