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播洒爱心 情暖身边人
热心公益,心系孤寡老人,关爱贫困学子和残障儿童,13年倾情付出,为200余位需要帮助的人送上关怀与慰藉。近年来,泊头市医院的刘培培先后被评为“沧州好人”“河北好人”和沧州市“优秀青年标兵”——
看望孤寡老人
本报记者 赵玉洁
母女携手 照料独居老人
“李奶奶,我和妈妈来看您了。”前不久,刘培培和母亲又一次来到李奶奶的坟前祭拜。其实,这位老人与她们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她们心中,早已把老人当作了亲人。
在刘培培的记忆中,妈妈是村里公认的“热心肠”,周围不管谁家有事,她都会主动帮忙。在妈妈的影响下,刘培培也非常有爱心,时常帮助身边的人。
同村70多岁的李奶奶,儿女都在外打工,独居在家。每逢家里做了好吃的,刘培培的妈妈总会先给老人端一碗过去。平日里,妈妈也总是隔三差五到李奶奶家探望,帮老人做些家务琐事。
后来,刘培培主动承担起了为李奶奶送饭的任务,每次她都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路小跑地往李奶奶家去。看着气喘吁吁的刘培培,李奶奶总是心疼地把她迎进屋,让她坐在炕上歇歇。有两回看到她的衣服破了,李奶奶还一针一线地为她缝补好,这让刘培培心里暖暖的。
从此,刘培培时常陪着妈妈一起去李奶奶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即便是上了大学,每逢放假回家,她也总要第一时间去看望李奶奶。
就这样,刘培培和母亲一起照料了李奶奶整整6年。
李奶奶去世时,刘培培因在外地上学没能赶回来见李奶奶最后一面,这也成了她永远的遗憾。
此后,每年清明节、中元节等节令时,刘培培都会和母亲一起去祭拜李奶奶,寄托对老人的思念之情。
刘培培更把对李奶奶的这份真情,带到了更多孤寡老人身边。每年她都会去走访慰问当地的五保户,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用品和慰问金,普及健康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很多老人都亲切地叫她“好闺女”。
平凡小事 点滴汇暖流
大学毕业后,刘培培走进泊头市医院,成为了一名护士。她不仅用心照顾每一位患者,更是不论分内分外,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困难。
看到有的病患无人陪护,刘培培便主动承担起打水、打饭等琐事。有一次,她发现有个病人,每次只买两个馒头,就着自带的咸菜吃饭。通过了解得知,这位患者经济条件不好,为了治病省吃俭用,连几块钱一份的菜都舍不得买。于是,每到吃饭时,刘培培就多打一份菜,送给那位病人,告诉他这是医院专门为困难家庭提供的。看着病人吃得津津有味,刘培培心里也甜甜的。
像这样的事情,在刘培培身上不胜枚举。
许多经她照顾和帮助过的患者,出院后纷纷写来感谢信。她收到的锦旗更是挂满了家中的一整面墙。
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后,是点滴爱心汇聚成的一股暖流。多年来,刘培培就这样用真诚和善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爱心姐姐”真情慰童心
“老师,孩子们现在情况怎么样?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吗?”放寒假前,始终牵挂着贫困学子的刘培培,又一次给帮扶学校的老师打去电话,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身体状况,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特教学子,这些特殊的孩子始终牵动着刘培培的心。
除了为他们送去新衣、棉被、保温杯、学习用品等,刘培培更愿意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予正向引导,鼓励孩子们自立、自强。
有一次,刘培培到特教学校看望孩子们,有一个11岁的男孩儿,怯怯地躲在老师身后,一句话也不敢说。刘培培轻轻牵起他的手,把他领到自己身边。也许是感受到了刘培培的善意和关怀,男孩儿突然紧紧抱住她,放声大哭。刘培培抚摸着男孩儿的头,轻声说:“不怕,不怕,有阿姨在。”男孩儿依偎在她怀里,许久才渐渐平复了情绪。
后来,刘培培了解到,这个男孩儿是个孤儿,平时总是独来独往,不愿与同学们交流。于是,刘培培总是抽空来看望男孩儿。久而久之,只要一看到刘培培的身影,男孩儿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慢慢地,他变得乐观开朗,与老师和同学也相处得越来越融洽,大家都觉得,他像变了个人似的。也许,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0: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