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14年12月,贵州第一条高速铁路贵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贵州迈入高铁时代。以此为开端,十年间我省相继建成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南宁等高铁,全面融入国家高铁“八横八纵”网,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塑造了贵州内陆开放新格局。
2024年,贵州迎来高铁开通十周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高铁十年·飞驰贵州”系列报道,记录贵州高铁交通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追赶,反映贵州出山跨海的生动实践和交通巨变下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10年前的12月26日,在王昌利的记忆里,无比清晰。
那是2014年的冬天,他驾驶着贵州第一辆动车从贵阳飞驶出站,一路向南。
这是贵州开行的首趟高铁,沿着贵广线,跨越千山万水、行驶857公里、穿过无数的桥梁和隧道……巨龙一般,在粤桂黔的大地上疾驰。
36年火车司机生涯,王昌利经历了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铁动车的技术变迁,见证了中国铁路从时速80公里到350公里的飞跃。
“一晃三十多年了,一趟旅程从辗转数日到朝发夕至,三尺操作台就是我们司机的全部,仪表盘上跳跃的数字记录着贵州铁路的变迁。”
“铁二代”的王昌利,从小听着父亲讲汽笛回响的故事长大,每每看着火车司机走下车头,他的内心充满向往,就连玩游戏的时候,都争抢着演火车司机。
“直到1988年,我进入遵义机务段工作,与火车近距离接触。那一刻,我终于可以和‘梦想’并肩而行了。”
王昌利职业生涯的开启,正好赶上内燃机车服役的末班车。“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煤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机务段的。”他打趣道。
那会儿内燃机车烧柴油,王昌利每次出车回来全身衣服都是油腻腻、黑乎乎的,为此他和同事都把工作服笑称为油包服。
“行驶在贵州的山区铁路上,内燃车上坡十分费力,有时只有20公里的时速,就像‘老牛拉破车’一样,在爬。”王昌利回忆道。
当初,带王昌利入行的师傅陈洪根觉得,这个看着不起眼的毛头小子,和他开的火车一样慢慢悠悠。“没想到他圆了老一辈的‘铁路贴地飞行梦’。”
1995年,王昌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具有独立驾驶权的火车司机,接手了当时风靡一时的韶山3型电力机车,工作环境和驾驶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那个车是集中动力式的,在当时比较先进,有120公里的时速,不仅速度提起来了,车内还有空调设备,感觉我们终于能在铁轨上‘跑’起来了。”
2007年,王昌利第一次从电视里看到了日本的新干线,300公里的时速让他目瞪口呆:“居然还有跑得这么快的火车!”
“然而,当我返回驾驶室,看着显示的车速,一下子落差感就出来了,眼前的电力机车好像也没有那么快了。”
常年的绕山而行,王昌利不确定自己能否看得到贵州开通动车。“但心里还是很渴望,那已经不是‘跑’了,那是在‘飞’。”
“等贵州通了高铁,我能开上高铁吗?”带着疑问,王昌利等不起了,他不甘心只做一名普速列车司机。
“临时抱佛脚肯定是不行的,我决定提前做准备,长期保持学习状态。”于是,各种技术指南,安全手册,行车规章的书本笔记,随时都在他的桌上,他的枕边。
2013年,王昌利顺利通过了动车司机的资质考试,加入贵州第一批动车司机队伍,曾经遥不可及的梦,近在咫尺。
2014年10月,贵州第一条高铁开通临近,即将进入联调联试节段,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较高的政治素养,王昌利成为第一个将动车开进贵州的司机。
“当时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安全、平稳地把动车开回贵阳,具体到每一个操作细节,一点都不能分心,神经高度紧张。”
流畅自然的线条,光滑明亮的车体,令人怦然心动的科技感......联调联试期间,激动与紧张充斥着王昌利的内心,对他来说,每一次操作都是全新的。
终于等来首发日,天还蒙蒙亮,王昌利起身穿上制服,认真地抹平衣服上的褶皱后,戴上帽子、打好领带,镜子里的自己精神抖擞,没有一丝困意。
尽管数九寒天,心里却热辣滚烫,他提前三个小时到达工作岗位,深吸一口气后踏入驾驶室,进行着之前重复无数次的流程。
调试行车装备设置,待到发车指令发出,他驾驶动车组正式启动,速度逐渐提升,随着他的出发,贵州也迈入了高铁时代……
坐在驾驶室内,他再也不用像老一辈火车司机一样,要探头出去瞭望信号灯。靠着先进的无线通信传输列车控制信息,就能准确判断前方路况。
“看到动车以最高时速在‘飞“时,我的眼眶甚至有些湿润了。”王昌利说,当列车经过黔南州三都县时,当地百姓集体出动,成群结队地到附近的山头“看动车”。
“我在驾驶室里,虽然看不清他们的脸,却深深感受到了那一道道渴望的目光,这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穿千山腹地,越万壑深涧。2014年的那个冬天,在热火朝天的贵州高原,高铁动车扑面而来,列车飞驰而来的呼啸,淹没了逐渐远去的马铃声。
自贵广高铁开通后,十年来,贵州陆续开通了沪昆、渝贵、成贵、安六、贵南等高速铁路,王昌利也多次担任了首发司机。
从“爬”到“跑”再到“飞”,让王昌利感慨的不仅是速度,还有“高铁强国”的崛起。
这些年,贵州全面融入国家高铁路网,王昌利护送一趟趟乘客安全平稳抵达目的地。王昌利的妻子张莉深知,乘客们的岁月静好,必须有司机们的负重前行。
特别是逢年过节,当乘客离家人越来越近时,司机却离家人越来越远,是他们的坚守成就了更多人的归家路。
“每一趟列车安全行驶的背后,总离不开司机的勤学苦练,一秒的迟疑或者走神,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故。”如今,王昌利转变为一名动车指导司机。
多年严格要求、努力精进的习惯,让他受益匪浅,他也想把自己的“秘诀”和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的高铁司机。
在36年的乘务生涯中,王昌利实现安全行车150万公里,相当于环游地球37.42圈,先后荣获成都铁路局“十佳司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王昌利看来,速度的提升也代表着动车司机肩上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闸把虽小,重逾千斤。”面对身旁年轻的火车司机们,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策划/顾海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视频 / 刘力维 王怡
海报 / 龙春宇
特别鸣谢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机务段
编辑 姚梅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顾海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7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