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14年12月,贵州第一条高速铁路贵广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标志着贵州迈入高铁时代。以此为开端,十年间我省相继建成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成都、贵阳至南宁等高铁,全面融入国家高铁“八横八纵”网,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塑造了贵州内陆开放新格局。
2024年,贵州迎来高铁开通十周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推出“高铁十年·飞驰贵州”系列报道,记录贵州高铁交通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追赶,反映贵州出山跨海的生动实践和交通巨变下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前方到站,贵阳北车站,也是本趟列车的终点站……”
深夜,送别了最后一班旅客,随车机械师程俊波的工作也进入尾声。
他对车内服务设施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没有问题后,陪伴动车组平安“回家”。
每天跟着高铁穿梭于不同的城市,运行轨迹有数千公里,有时候一天就能跑上大半个中国,程俊波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
“安全返程后,我都要先给家人打个电话报平安。”十年来,这是他与家人之间的默契。
程俊波是贵阳车辆段的一名动车组随车机械师,曾担任贵广高铁首发列车的随车机械师。
“如果把随车机械师比作‘高铁医生’,那我们一定是‘全科医生’,大到运行安全,小到热水温度都离不开机械师。”
随车机械师穿梭在每一列疾驰的动车上,巡视检查监控动车组的运行状态、车内服务设施,确保动车组运行绝对安全可靠。
“因为我们是单兵作业,所以要对列车设备十分熟悉,途中应急处理和设备故障维修也是我们的工作,一刻都不能马虎。”
2008年,大学毕业的程俊波进入铁路系统,从事车间检修员工作。2014年10月,他收到去山东青岛接车的任务,这是贵州的第一辆动车。
从此,程俊波有了新的身份,动车组随车机械师,开启离地三尺、漂泊在外的生活,被赋予守护列车安全的重要使命。
回想起十年前贵州首趟动车的随车经历,程俊波历历在目,“为了这一天,我们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了。”
时间拉回2014年12月26日,凌晨4点天还没亮,程俊波来到出乘备班室,进行出乘前的准备工作。
整理着装、酒精测试、领取工具、存车线作业、车厢巡检……这些动作他已重复练习无数次,但这一次还是有些紧张。
当天,他值乘贵广高铁开通运营的首发列车,对于这趟车,他期待许久,俯身、下蹲,触摸、静听,每一项检查都要十分细致。
“12月的天气,动车外部摸起来有些冰凉,触摸了几次后,我逐渐平静下来,车厢仿佛也开始有了温度。”程俊波回忆着。
他手持检测设备,在列车的各个关键部位穿梭,从车身的外观到车下的复杂机械结构,从电气系统到制动装置,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所有检查完毕,确保零故障后,时间过去了1个多小时,天空开始变亮,乍破了远山的轮廓,就这样,迎着第一缕曙光,贵州首趟动车缓缓出库,驶向站台。
当动车飞驶出站,乘客激动地望向窗外,程俊波却没有时间欣赏风景,而是开始了又一轮巡查,每节车厢他都像沙里淘金一般,不放过任何细节。
途中,程俊波实时通过监控屏检查动车组运行状态,每隔半小时,利用巡检系统对车组状态进行拍摄、回传,每隔2小时对车厢进行巡视,确保旅客服务设施状态良好。
“中医上有‘望闻问切’,我们的动车组检查也有‘听看闻巡联’的五字作业法,通过气味、声音等辨别车组状态,确保安全运行。”
“动车组的设备高度智能化,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必须具备沉着处理各类突发状况的能力,比如空调故障、烟雾报警和非正常停车等。”程俊波说。
十年随车机械师生涯中,程俊波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在一次随车执勤中,中途司机换班后,发现钥匙插不进钥匙孔了,处理不了或不及时,不仅影响该趟动车组的准点开行,还会影响整条高铁线路正点发车。
在试了几次仍无法插入后,程俊波迅速打开钥匙孔的箱台,从操控台内部找原因,争分夺秒的他,额头开始冒汗。
两分钟后,钥匙终于插入,没有耽误出发,程俊波擦了擦淌下来的汗,“之前的培训中,没有类似的案例,我是靠平时看书,将书本知识临时运用到了实践中。”
他的这次成功应急,成为了其单位的教学案例。而在各式各样的突发情况中,他遇到最多的是烟雾报警。
今年8月,程俊波在执勤贵广线时,控制室里的烟火探测系统弹出某车厢的卫生间报警信息,他立即通知列车长一同前往。
到达现场后,发现是一名旅客在厕所内抽烟引发,程俊波二话不说,开始翻找厕所各个角落,最后在纸篓里找到了熄灭的烟头,这才松了口气。
“烟头属于易燃品,有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吸烟也会触发烟雾报警器,导致高铁降速。”程俊波说,安全无小事,需要乘客共同维护。
十年来,动车组在大地上飞驰,程俊波则在车厢内巡视,从车头到车尾,从车尾到车头,不留死角,就连每个水龙头都要打开试试。
在车下,程俊波绕动车组检查一圈是400多米,不时地弯腰、下蹲、抬头、伸手,用他的话说:“我多弯一次腰,旅客安全就多一份保障。”
哪怕休假,他也经常给自己加练,练习出库巡检的脚力、训练站台侧边观察受电弓及高压部件状态的眼力和提升对列车“异响”的听力,“只有增强技能,才能遇事不慌。”
随车机械师,一个不被大众所熟知的职业,他们每天行走几万步,在站台上、在车厢里,在乘客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守护平安,是动车组上最精锐的单兵。
策划 / 顾海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图、视频 / 刘力维 王怡 安启余
海报 / 龙春宇
特别鸣谢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车辆段
编辑 姚梅
二审 王淑宜
三审 顾海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