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创新力量看浙Young ①丨他在之江畔 织一张太空计算网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3-14 21:41:00 来源:杭州网

潮新闻讯 编者按:让计算的力量赋能万物,在基因中寻找生命的奥密,从海洋中洞悉环境变化趋势……创新的力量,正涌动在浙江大地上。

发力原始创新,浙江十大省实验室是重要力量。在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中,许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青年科研人员成为创新的主力军,他们或忙碌在实验室中破解技术难题,或跨越过山川海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书写着一个个奋进向上的故事。

值此春暖花开之时,潮新闻策划推出《创新力量看浙Young》系列报道,通过蹲点探访省实验室,近距离观察一线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日常,展现浙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时代风貌。

“天赋和努力,哪一个更重要?”

“机遇。”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负责人李超毫不犹豫地回答记者。

科研工作者中,有天赋的很多,努力勤奋的也很多。但“东风”,不常有。

正值“东风吹柳日初长”的好时节,李超办公室的窗口印着一片蓝天,他笑着说,眼下,自己和团队,就正面临着一个关键机遇。

2月3日,由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智能星载计算机,搭着“东方慧眼卫星”上了太空,在2024年接下来的日子里,由天基中心研发的载荷还将陆续搭乘其他卫星上天。

一张太空计算网络越织越密,一个关于天基中心的“梦想”,正逐渐清晰。

给卫星装“大脑”

上午9点,当记者来到天基中心办公室时,李超刚结束今天和两名技术成员的第一场讨论。李超的办公室很简单,一桌、一椅、一台电脑,看起来和普通上班族无异。但手提电脑里的一行行代码背后,链接的,是遥远太空中那些观察地球的“眼睛”。

创新力量看浙Young ①丨他在之江畔 织一张太空计算网

李超和团队成员开会 记者 林辰辰 摄

当地球的另一端,火山激烈喷发,涌出滚滚红色熔岩,而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你,第一时间就能看到现场的高清图片。

李超说,未来,这将是智能卫星能实现的一大目标——“秒速级”获取地球上任意地表发生的关键信息,并实时进行灾害监测、预警等,更高效地造福人类社会。

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天空也在注视你。在我们头顶的大气层外,全球几千颗卫星,正在星轨上,不断旋转、瞭望地球,它们收集数据、拍摄图像,并将大量的信息传回到地面,进行处理,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

但这样太慢了。李超说话语速很快:“一般而言,传统遥感卫星传输数据回地面,需要几小时,处理数据久的话则可能花上数月,”他指指天上的云说,云雾雨雪都可能“阻扰”卫星的拍摄,传统卫星无法对图像进行判断识别,可能最终传回的是被云层覆盖的无效图像。

李超的办公室大门敞开,一上午,负责各个板块的工作人员相继来“打卡”,“已经和北京的专家联系了去交流。”“和这家卫星公司签订的合同要制定哪些条款?” 简短的讨论后,又带着电脑快步离开。

既要静下心来做技术研究,同时要和全国各大公司合作发射卫星。天基中心的重点工作,就是给各式各样的卫星装上聪明的“大脑”。这颗“大脑”,能帮助卫星执行与应答遥测指令,能处理、压缩、判断和识别海量的图像数据。

上天不久的智能星载计算机,能仅用一本书大小、1.4千克重的小体积,完成每秒32万亿次的操作。“能大大提升我国卫星的算力效率。”李超介绍。

到今天为止,这个计算机在轨已满月,从监控数据来看,总体运行均稳定,已经开展30余次测试,实现了所有功能的正常运行。

“不浪漫”的航天

李超没有午休的习惯,到晌午1点,办公室安静下来,他续了一壶红茶提神。这时候,他可以静心在电脑上“敲敲打打”,偶尔摘下眼镜,看着窗外思索片刻,又重新戴上。他笑道:“现在头发还多,可能几年后就秃了。”

在天基中心成立前,李超算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程序员”,大学专业是计算机,早前曾在北京的科研院所工作,进入之江实验室后,他负责智能计算技术相关研发,落实到应用,则涉及智能感知、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之前也接触过航天方面的项目,现在更专更精了。”

星辰相伴,我们常说航天是浪漫的事业,但李超坚决摇头:“航天完全不浪漫。”

在李超看来,航天工程,是近乎严苛的完美工程,“每天都有新的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一颗卫星一次发射机会,高昂的造价费用,背后上千人的付出,都意味着每个环节,一分一毫都不能出错的严谨细致和一丝不苟。“不能用随性的浪漫来形容。”

一年365天,多是横戈马上行。从去年开始,团队就很少有按时下班的时候。办公楼的东边,是实验室提供给李超的公寓,“交付任务重的时候,偶尔会加班到半夜,但家离办公室很近,上周还刚新开了一条小道,上班下班10分钟就够了。”

在之江实验室高级工程专员张辉看来,“这是特别有意思、有挑战的项目。”工作组里,他主要负责星载智能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的研发,从项目立项开始,他就坚定地选择了天基中心。

天上的卫星不停“走”,系统就要在地面上做好相应情况的测试,保证云计算网络的稳定。所有的准备必须等到系统上天,数据返回到地面的那一刻,才能验证成功。张辉说:“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螺丝钉精神,航天工程需要合作和突破的点很多,但也是最能带来成就感的。”

如火如荼的“二次创业”

下午两场会,一场是技术难点攻关会议,要盯紧项目的技术进度,另一场团队组建会议,要完善并清晰所有成员的考核标准。跟着李超工作的一天,电话不停、会议不停,饭后绕着实验室散一场步,是为数不多的休闲时光。

早春,鲜粉的海棠花在枝头含苞待放,实验室沿路可以看见绿水青山,风景秀美。路过足球场时,李超表示,很久没有在下班后,来踢一场球了。

去年,之江实验室全面启动综合改革,一场“二次创业”摆在了李超等之江实验室科研人员的面前——

从无到有的天基中心汇聚了200余人、且90%以上都是80后90后的大兵团。

未来,之江实验室还将持续突破太空计算技术,为在轨航天器提供算力,为国家自然灾害监测、环境生态监测、城镇化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众多场景需求服务。

“加强沟通,带好团队,让所有人能树立起自己的小目标,凝聚在一起,朝着天基中心的大目标而坚定奋斗。”这几个月,李超在和团队不断地磨合中,更了解年轻人,也更理解“管理”不易。

“但创新的路总是难走的。不管是航天科研,还是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当今世界各国必争之地。”提起为之奋斗的事业,李超很自豪。天基中心研发的智能星载计算机,成本更低,算力、效能比等关键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们中心的激光通信团队,在星间激光通信和月地激光通信上也做出了重要的技术突破,将为我们编织‘太空计算网’提供关键载荷。”

李超觉得,能身处其中,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也是务必迎难而上的挑战。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团队成员劲往一处使,产出让自己一辈子值得骄傲的成果,“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之江力量。”李超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之江实验室星载智能计算机昨日升空在太空看见计算的力量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肖乐 盛汪淼芷本报讯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肖乐 盛汪淼芷) 2月3日11时06分,
2024-02-04 05:22:00
这段时间,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负责人李超与他那240余人的团队一起,见证着智能计算的神奇力量——他们在太空织一张算力网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算力32TOPS,功耗35
2024-01-08 09:52:00
...快报讯 2月3日上午,广东阳江附近的海面上,风平浪静。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中心张亚兵站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发射船的不远处,全神贯注地等待着东方慧眼高分01星发射。11时0
2024-02-05 10:54:00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之江实验室发布多项科技成果从太空到纳米尺度,看见计算的力量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陈航 肖乐本报杭州12月11日讯 (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陈航 肖乐) 浙江举全
2023-12-12 04:45:00
...会乌镇峰会“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分论坛上,之江实验室总工程师赵志峰发布了“三体计算星座”项目。这是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一个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的基础
2024-11-22 07:42:00
...天算”还不够,为了让卫星算得更高效,“阿曼星”搭载之江实验室研发的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该系统能把多颗卫星的算力协同调度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卫星的计算效能。“阿曼星”还搭载了之
2024-11-12 09:44:00
记者从之江实验室了解到,实验室第二代星载智能计算机“智加X2”已于日前交付,将于9月25日发射升空。当前,智能算力平台仍以地面算力为主。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星载智能计算机,着眼于将智
2024-08-30 10:04:00
浙企助力阿曼首颗卫星发射成功 浙产卫星抢抓“窗口期”强链补链
...的伙伴国家,去建立这种商业联系。这颗卫星上还搭载了之江实验室研发的操作系统和遥感大模型,提升了卫星的太空数据处理能力,为地球观测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之江实验室天基计算系统研究
2024-11-12 22:29:00
联合国大数据黑客松首届中国赛即将启动
...合国支持下,联合国统计大数据和数据科学全球中心联合之江实验室举办了首届中国赛。首届中国赛以“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地
2024-09-27 20:3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