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22 14:18:00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71岁的刘瑞琦是西安市鄠邑区孝义坊村人,他种过地,当过兵,随后参加高考上了大学,当了32年的大学老师。退休后他还未停止奉献,他在老家鄠邑区孝义坊村办起乡村图书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知识,造福乡党。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寒风料峭 乡村图书馆读书忙

“你把这个电脑页面打开,在搜索栏搜索,选首字母……”12月17日,西安市鄠邑区孝义坊村,天寒地冻,村道几乎看不到人,但是,在村里的孝义书院,却是一副热火朝天读书忙的景象。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赶到时,孝义书院的创办者刘瑞琦正在教前来借书的村民如何找书。71岁的刘瑞琦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看上去完全不像70岁的老人,他笑着说,自己体检时,医生说身体年龄顶多55岁,“所以我一天有使不完的劲儿”。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眼前的孝义书院,位于村子西边的原村委会旧址,一层小平房里,摆满了书柜、书架,上面的图书有文学类、经济类、科技类、工具类、杂志类等等,大人们爱看的《平凡的世界》,小朋友们爱看的《陕西寻宝记》,都能觅得踪影。当下的农闲时节,村民们放下手机,坐在乡村图书馆里,静静读书,斑驳的阳光顺着窗户洒进来,真是一副静谧的乡村图画。

退伍后自学考上大学 自嘲“脱离了农业社”

刘瑞琦出生的年代,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积贫积弱,“我家八个男孩,我是老四,全靠当农民的父母在生产队干农活为生,那时候缺衣少穿,家里什么东西都是分着吃,我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什么时候家里的东西不用分着吃,娃们都能吃饱。”刘瑞琦回忆说,十几岁初中毕业之后,他和五弟都面临上高中,父亲说家里的情况只能供一个孩子,他无奈放弃了学业,参军入伍。

到部队之后,刘瑞琦被分到发电机班,学的是“发动机的构造”,需要有数学知识,计算电压、电流、电阻,但他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我二哥帮我买了本《电工基础》,我一看,书里边有很多数学公式。当时,在新华书店买不到数学课本,好在连队驻地附近有老三届高中生,我问他们借了《代数》《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就开始整本整本地抄书,画图。”凭着这样的钻研劲儿,刘瑞琦掌握了数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数学公式里有英文字母,我还得学习英语,我又想方设法听英文电台,跟着电台学英语。那时心中就种下了要学习外文的种子,也知道了读书的重要。”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几年后,高考恢复,为了参加高考,刘瑞琦选择复原回家,备战高考,“那时候,农村人可没法单纯学习,一边备考一边还得干农活,我记得每天中午十二点,广播上就会播英语课程,那个时段,我雷打不动放下一切活跑回去听课,记笔记,也对英语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努力刻苦自学下,1978年,刘瑞琦参加了高考,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意味着我脱离了‘农业社’,即将吃上‘商品粮’,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毕业后支援边疆 一直热爱读书藏书

进入大学,刘瑞琦觉得,新的世界大门打开了。爱读书的他,才发现有一个叫做“图书馆”的地方,这里的书怎么也读不完,“在陕西师范大学上学期间,我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因为经常帮老师干活,还能蹭进教师图书馆读书。也是从这时候起,我心中就有了图书馆情结。”

1982年,刘瑞琦大学毕业,他说,那时候国家号召大学生毕业后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边疆去,“我主动报名去西藏,被分配到了西藏农牧学院,教大学英语。当年,我还作为陕西省的大学毕业生代表上台发言。”刘瑞琦回忆说,那个年代,恰同学少年,自己也决心要把青春献给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教期间我努力工作,发表教育教学科研论文20多篇,也晋升为教授。这一干,就是32年。”

刘瑞琦说,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依旧是读书,“因为在西藏工作,我的待遇比较好,那个年代工资就能拿到一个月90元,是非常高的工资了。我不断买书,除了买教研使用的书籍,还买一些文学类、科技类、艺术类书籍,涉猎非常广泛,这一生,不管遇到什么事,爱读书的习惯一直坚持着,我个人藏书大约有45000册。”

退休后定居成都 在成都建起同福书院

2013年,刘瑞琦光荣退休。由于妻子是四川人,在西藏工作期间,两人已在成都买房,退休后,他们在成都定居。离开西藏的时候,刘瑞琦把自己的图书全部打包带到了成都,他先后购买了120个铁皮柜子放置自己的书籍。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退休之后,性格外向的刘瑞琦喜欢和身边的人交流,当他所在的社区得知他有数万本藏书,提议他建一个社区书院,这和刘瑞琦的想法不谋而合,“我认为,提高全民文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力所能及地推动全民阅读,帮助身边的居民特别是孩子们多读书,让他们学有所成。因为我深知书籍对我的影响很深。”

说干就干,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找了一个地方,刘瑞琦把自己的书籍拿过去,一个社区图书馆就建成了,成都的图书馆被命名为“同福书院”,至今还是当地居民争相去免费读书的地方。

回馈老家 在鄠邑办起乡村图书馆

“2020年年底,我回鄠邑老家过年,和我的发小刘昌娃聊起我在成都办图书馆的事情。他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都能在外地办图书馆,咋没想着在咱老家办个图书馆,让村里的娃娃也能受益?”刘瑞琦说,在此之前,自己是被动办图书馆,在此之后,他开始认真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建起越来越多的图书馆。

刘瑞琦说,鄠邑区孝义坊村,是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也是自己最想回馈的地方,“我清楚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家兄弟八人,我排行第四,家里交不起一元钱的学费,是大队开了证明:该生系多子女家庭,免去学费一元,我才能免费上学。我没齿难忘,那时候就立志,将来有能力了,要报报答这一元钱之恩。”

其实,早在2017年,刘瑞琦就为家乡鄠邑区捐过书,当年鄠邑区正式撤县设区,他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捐赠书籍表达自己对故乡发展的赤子之心,“我想起了国学大师季羡林领衔主编的、摆起来有一面墙那么多的、123册《传世藏书》。我买了这套书捐赠给鄠邑区图书馆,这件事也得到了馆长的积极响应,特别组织了隆重的捐赠仪式,还邀请了很多我的学生前来,他们都学有所成,让我十分感动。”

2021年4月,刘瑞琦在家乡孝义坊村创办了公益性质的图书馆——孝义书院。一年多后,孝义书院还通过评估验收,被授牌为鄠邑区图书馆孝义书院分馆。

让孩子热爱读书 教孩子们学习英语

孝义书院办成后,刘瑞琦和村民都深刻感受到了阅读带给乡村孩子们的改变。

“以前娃们放学后,寒暑假,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玩手机,现在娃们都喜欢来书院,这里有他们看也看不完的书。”刘瑞琦说,村上一个二年级的小朋友,每次来都要看《大中华寻宝记》,看到好玩的章节,孩子眼里亮晶晶的,说长大要去看外面的世界,这样的孩子,肯定能通过读书走出农村,改变命运。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退休老教授在鄠邑老家办起乡村图书馆 希望书籍让更多乡党受益

记者采访时,孝义坊村村民齐宁侠说:“我的孩子今年15岁了,一度沉迷手机,寒暑假天天捧着手机,后来孝义书院建成,我就带他来看书,他看到村上许多学生都在这看书,而且这里有许多他感兴趣的军事类、科技类图书,他就天天来,后来几乎不看手机了。我心里对这个书院充满了感激,它给我的孩子还有村上其他孩子培养了读书的习惯。”

除了让孩子们读书,暑假期间,刘瑞琦还在书院免费教孩子们学英语。截至目前,孝义书院先后接待读者2000多人。为吸引读者,营造浓厚读书氛围、活跃乡村文化,刘瑞琦先后多次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例如中秋节联欢晚会、国庆节书法展、猜谜语、棋类比赛、重阳节广场舞等。书院还根据时令节气,给前来参加活动的大人小孩提供月饼、糖果、时令水果,活跃氛围,增强大人小孩对书籍的热爱。

展望未来 希望多建图书馆

除了孝义书院,刘瑞琦还在其他地方积极办书院。昆明、成都、西双版纳……刘瑞琦像“候鸟”一样,走到哪里,就把图书馆建在哪里。

在成都,他和所在的社区共建了“同福书院”。在昆明安宁温泉旅居时,他自建了“温泉书院”,将2500余册书籍带到了温泉小村,后搬到西双版纳景洪市曼贺蚌村,将书院改名“瑞琦书院”,后又搬到陕西省宁强县巴山镇茅坪沟村,更名为“巴山书院”。

2024年6月,刘瑞琦入选2024年第二季度“陕西好人榜”,根据当时的公开报道,他先后给陕西、四川、海南、云南四省18个公共图书馆、文化站、中小学幼儿园捐赠中外文书籍3000多册;提供、捐赠图书15000册,共建、捐建、自建公益性图书馆(室)3处,供读者免费借阅。

谈起未来的生活,刘瑞琦依然“斗志”满满,“我现在身体好得很,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我的愿望,就是把现有的图书馆越办越大,越办越好;此外,在更多的资源匮乏的地方开办图书馆,让更多喜欢读书的人能更方便地读书,造福更多人。”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文 强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2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跨越千里 结对帮扶 北大学子走进重庆深山里的鹿鸣书院
...鸣中心校内,于去年6月开院,是重庆首家《诗经》主题图书馆,获捐书籍超万册,旨在用10年时间让苗乡孩子能背诵30首《诗经》作品和70首唐诗宋词,促进文化振兴。同记者一同抵达鹿鸣
2023-08-05 17:32:00
“一本书,就是一颗种子”
...”前夕,李刚完成了第一次书籍捐赠。那天,他和赣州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100多公里外的于都县银坑镇富竹小学。一踏入教室,李刚就看到黑板上写着一句话——“如果有天堂,那一定
2023-05-16 06:04:00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遍布全国各地的特色图书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生动注脚。如今,越来越多公共图书馆突破传统模式,巧妙地将阅读与艺术、社交、智慧服务等多
2025-01-21 08:23:00
...原址上建了一栋很漂亮的别墅,还在旁边建了一座“惠民图书馆”,馆里藏书颇丰,免费供村民来阅读。如今,勇哥的别墅成了文人墨客雅集的地方,一时雅音鼎沸。不用再为生活发愁的时候,勇哥
2022-12-15 04:13:00
李玉院士和Steven L. Stephenson教授向吉林农业大学捐献珍贵原版书籍
日前,吉林农业大学在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举办李玉院士和Steven L. Stephenson教授图书捐赠仪式。Stephenson教授是国际著名菌物学家
2025-03-14 23:31:00
“雪佛兰·红粉笔”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十万个为什么”变身好奇图书馆
...“相信。”“同学们,你们愿意带着心中的大问号在好奇图书馆学科学,爱科学吗?”“愿意。”160多位小学生的回答响彻了整个校园。近日,“十万个为什么”联合“雪佛兰·红粉笔”在福建
2023-02-18 20:18:00
...信。第六届太图读书节以线上和线下形式开展,发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作用,创新服务维度,让更多人走进图书馆,联动新华书店、各出版社、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
2023-04-18 07:04:00
...学、文学、哲学、少儿、百科生活等多个领域,与正规的图书馆相比毫不逊色。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学生和农民,彭礼堂教授和张如亮教授还携手带领学生们开展了助农知识会。他们深入田间地头,
2024-04-07 14:47:00
爱心市民为乡村孩子“书”送希望
...方便附近市民捐赠图书。2.号召全市各中小学校、高校、图书馆、书店等,积极参与爱心捐书活动,以书为媒,用阅读传递温暖。3.此次活动诚邀爱心车队、物流公司加入,共同开启书香之旅,
2024-05-08 02: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第九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11月15日,由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上海中心、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南京图书馆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华诗词吟诵大会在“文学之都”南京顺利举办
2025-11-15 20:43:00
2025年黄山书会|千万粉丝大V陈磊边画边讲安徽文化
大皖新闻讯 黑白线条勾勒出马头墙,几笔之间,墙下头戴长翅帽、身着圆领官袍、额上弯月牙的包拯形象跃然纸上。这幅仅用两分钟画出的漫画
2025-11-15 21:07:00
《年度散文50篇》品读会举办 作者编者读者共同感受文字芬芳
大皖新闻讯 文墨生香,缘聚合肥。11月15日,众多《年度散文50篇》的作者、编者、读者相聚在2025黄山书会,一同感受过去三年汉语散文的思想星光与文字芬芳
2025-11-15 20:33:00
北京平谷:用翰墨丹青绘就乡村新画卷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第十三届“大美平谷·水墨周庄”书画展今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开幕
2025-11-15 20:00:00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黄山书会与新安小记者面对面 解锁创作与阅读密码
大皖新闻讯 11月15日,2025中国黄山书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温情启幕。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亮相,瞬间点燃现场氛围——书架上珍藏的无数读者来信
2025-11-15 19:58:00
“百所高校校博联展计划”走进甘肃农业大学认知馆——甘肃农业大学:黄河岸边的“稼穑”长歌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钱君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梅从政)一条长1.75米的恐龙腿骨、一页发黄的《大公报》……诉说着甘肃农业大学近80年的办学史和农业文明5000年的演进史
2025-11-15 18:00:00
百万票选燃动吉林 理论宣讲潮起振兴
当理论宣讲遇上创意表达,当红色热土邂逅全民参与,一场理论传播的“吉林热潮”强势来袭!2025年“筑梦讲理”吉林省理论宣讲创意创业大赛“梦想宣讲家”单元的关注热度
2025-11-15 19:32:00
深圳发布加快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詹裕敏)近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印发《深圳市加快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2025-11-15 19:13:00
济南市莱芜区凤城街道新甫社区:楼顶漏水居民急 网格入户解难题
鲁网11月15日讯近日,济南市莱芜区新甫社区网格员在入户走访时,接到西煤机上区14号楼一位大爷的求助,反映因天气变化,楼顶出现漏水问题
2025-11-15 17:23:00
98岁老人意外摔倒出血 福州“的哥”紧急送医后悄然离开
福州新闻网11月15日讯(记者 杨玉娟 李琪)11月11日下午,福州街头发生暖心一幕:一名98岁高龄的老奶奶在养老中心意外摔倒急需打车前往医院
2025-11-15 12:41:00
舞剧《天工开物》即将第三次登陆羊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林洁)12月5至6日,舞剧《天工开物》即将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连演两场
2025-11-15 12:29:00
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秦腔》新书发布会在西安举行。这部历时五个月精心打磨的著作
2025-11-15 07:31:00
因为对开发商退面积差价的方式不满,一部分业主拖欠物业费;供暖在即,这些业主去交暖气费时,物业要求必须结清物业费欠费才能收暖气费……11月15日供暖日到来前
2025-11-15 07:31:00
佛山一中学通报“学生表演误伤事件”:受伤学生情况平稳
华商网讯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11月15日凌晨发布情况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1-15 07:32:00
呼和浩特警方通报“村民哄抢向日葵”:已累计行拘8人
华商网讯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公安分局11月14日发布警情通报:据@潇湘晨报 此前报道,11月13日,呼和浩特市的李先生反映
2025-11-15 0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