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男子陈某某讲义气,通过网络贷款转借给朋友周转,最终自己却要承担高额利息。近日,港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陈某某和陈某是高中同学,也是好朋友。2022年4月29日,陈某称缺钱需要资金周转,陈某某热心地为陈某筹钱,甚至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贷款转借给陈某周转。当日,陈某某通过“某微众银行”借款6万元,并将6万元全部转入陈某指定的收款账户。后来,陈某仅偿还5个月的贷款就还不上钱了。因陈某未还款,陈某某自行偿还了“某微众银行”本金,并为此支付利息1万余元。陈某某无奈将陈某诉至法院,要求陈某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一)套取金融机构借款转贷的……”陈某某出借给陈某的6万元是套取“某微众银行”的贷款,属于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双方的借款合同应属无效。合同无效的,因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故陈某应向陈某某返还6万元。陈某明知陈某某的出借资金是在金融机构套现仍然借用,且未按期还款,存在过错。陈某某套取金融机构贷款后转借,同样存在过错,双方均应承担相应责任。综合考虑双方过错程度、陈某某的实际损失等因素,法院酌情支持陈某向陈某某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损失。对于陈某某偿还“某微众银行”的利息1万余元,由陈某某自行承担。
法官提醒:朋友之间相互帮助,但也要量力而行。朋友之间借贷时,要注意借贷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倘若为了朋友套取信用卡、银行贷款或网络金融平台的资金而转借,一旦借款方不能及时归还该款项,出借人不但需要承担还款责任,还需要承担因贷款而产生的手续费、利息等费用。若无法按时还款,甚至还会造成自身征信不良记录,影响生活。另外,特别提醒大家,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达到一定程度的可构成犯罪行为,切勿以身试法。 (刘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5 19: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