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父母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行为参照和榜样。
简而言之,父母的教养,也决定孩子的教养。
01
曾经有过一次长途火车的经历,那一次,时长难忘,车上遇到的一家三口也是至今耿耿于怀。
当天,乘坐的火车是面对面的那种六人位,在我对面的是一对夫妻,带着一个看上六、七岁左右的小男孩,小孩的样貌十分可爱,大大的眼睛,脸上挂着狡黠的笑容。
我坐定后就拿出零食和书,摆在桌台上,准备开始漫长的旅程。
彼时,孩子不问自取,将我的零食抓走一把,便往自己口里塞,站在走廊上正在整理行李的男孩妈妈明显看到了孩子的行为,却没有说一句话,继续干着他的活。
火车启动后,孩子稍微安静了一会儿,便开始在车厢里四处穿行,乘务员提醒好几次,孩子的父母才相互推托着,最终由爸爸将孩子带回座位。
然而,孩子根本坐不住,刚放下,便爬到大家共用的桌板上坐着,连鞋也没有脱,我和其它两位乘客摆在桌台上的东西,无一幸免,被他踢到了地上。
行程差不多一半时,有位乘客终于忍不住,希望孩子的父母管管孩子,然而,父母似乎没有听见似的,依然只顾着玩自己的手机。
父母的行为,彻底激怒了乘客,将孩子从桌板上“拎”起来,几乎是拉扯着往厕所方向去了。此时,孩子的父母才有所反应,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从乘客手里抢回孩子,三个人便理论起来。
父母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乘客太小气,一个大人居然跟个孩子计较。后来,是乘务员解围,他们才停止争吵。
原以为,这么一闹,父母会对孩子的言行加以管教,没想到,父母只是抱着孩子,一边让孩子玩手机,一边磕瓜子,将瓜子壳弹得桌上、地下都是。
遇到“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背后还站着一对“熊父母”。透过孩子的言行,便能猜测父母的模样;看着父母的行为,便能预测孩子的未来。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行,便是最好的画笔。懂得克已复利、言行得体的父母,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描摹出来的便是一个能够规范言行、张弛有度的画卷。
反之,父母不尊重规则、漠视他人,欠缺教养,对于阅历浅薄、认知有限的孩子而言,父母能做的,他们也没有克制的理由。
02
多数人都听过“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是在警醒父母们,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有可能决定着孩子的整个人生。
实际上,真正能影响孩子行为和认知的,便是父母。
看过这样几则新闻:
一位妈妈将孩子在天安门看降国旗时,随地小便、翻越栏杆、打其他孩子的行为,公然发到朋友圈,言语中流露出来的尽是对孩子的肯定与认可。
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书店大声朗读,被店员提醒“小声点”时,男孩大骂店员,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制止孩子的行为,只是说“他还是个孩子”。
两个孩子和父母在餐厅吃饭,四处疯闹不说,还故意跟随一位女孩子冲进女厕所,推开了女孩的门,当女孩找孩子的父母理论时,孩子的妈妈把女孩大骂了一顿。
这几年,类似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让人看了只呼“毁三观”。
无论年龄大小,遵守社会规则,尊重他人意见,注意自身言行,是每个人都应该谨守的本分。或许孩子年纪小,自控能力差,但是,作为已经成年的父母,理应清楚并深刻的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已经影响到了他人。
父母没有原则,欠缺教养,无底线的袒护,孩子自然难以意识到,在公共场合,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与人相处时,应该给予他人什么样的尊重;而这一切,终将如同一枚隐形的“雷”,藏在孩子的身体里,随时都有可能炸掉,损已伤人。
比起拥有优异的成绩,不要让孩子成为众人讨厌的人,更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03
成为父母后,最大的焦虑,基本上都来自于孩子。
学习不好,担心孩子头无片瓦、食不裹腹;孩子资质平平,不甘孩子平庸一生;哪怕孩子各方面都很突出,也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挑一条更好的路。
在父母的字典里,关于孩子,永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然而,孩子的成绩,只要找对方法,便能有所突破;孩子的资质,本就各有各的优点;至于孩子的生活,最终的选择权,是在孩子手里。
孩子的教养如何,则牢牢握在父母手里。
去年夏天,楼上的住户要重新翻修房子,在开工的前一周,户主便在群里发消息:家里装修,可能会产生噪音,对大家造成的影响,请谅解。
开工之后,他们买了水果,领着孩子楼上楼下一家家的敲门,并告知每天的装修时间,请大家谅解。
想起刚搬到这里时,户主也曾领着孩子,敲开了我家的门,表示孩子还小,有时候会在家里蹦蹦跳跳,可能会吵到我们休息,请我谅解。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但人间有爱。而“过”与“爱”之间的平衡点,便是一个人良好的教养。敢于正视自己的责任,懂得替他们着想,积极想法办去修补自身的问题,努力做到尊重他人和不伤他人。
他家的孩子,的确活泼,有时晚上11点还有蹦蹦跳跳的声音传下来。然而,想到孩子每次见人一脸笑,老远便“阿姨”的喊着;到家里来玩,活泼之余,基本上能做到客人的修养,想玩、想动的都会先问再摸;就连吃饭也注意餐桌礼仪等各个细节时,便也接纳孩子的可爱。
在陪伴孩子成长时,我们总是渴望有一种速成方法,或是某些偏方,能够让孩子成为人上人。其实,所谓的“教育偏方”,并不是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而父母懂得修正、克制自己的言行。
如果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父母就是滋养花园的土壤。
优质的土壤,种出来的花朵,自然美丽绽放。
04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曾说过:“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朱熹是想告诉人闪,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修养,其次,才是学问和身体力行。
深以为然。每对父母有了孩子后,经常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前途如何担忧,却忽略了对一个人的教养的关注。
可以说,教养的培养,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教养,可以督促一个人克制言行;也能提醒一个人懂得尊重他人;关键的时候,甚至能够保命。
一个人的教养,就是一点点滋生在人的内心的规则意识、尊重理念,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推积而成的。
教养,并不会因为长大而“空降”。当一个孩子习惯了一种行为模式、思维习惯时,便很难改变。
因此,教养的培养,不应该分年龄,人人平等。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一个人的教养,是能够让普通人增色、让优秀者加分的利器。
有教养的人,温暖别人,也提升自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30 12:46: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