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南宁一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家属医院均搞错,双方回应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04 13:09:00 来源:潇湘晨报

近日,据《南国早报》报道,南宁一老人在2022年12月27日因身体不适送往南宁市北际医院治疗。次日凌晨医院通知家属老人病危,十分钟后通知老人去世。家属在核对完身份信息并确认遗体后将老人带回家下葬。谁知三天后,医院一通电话打来称:“弄错了,老人还活着。”

南宁一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家属医院均搞错,双方回应

此事件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并留下众多疑点:两名老人相差14岁,为何医院和家属同时会把老人认错?医院的管理存在着怎样的漏洞?双方又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1月3日上午,潇湘晨报晨意帮忙记者联系上了老人家属陈女士,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陈女士表示,确认遗体时病房灯光昏暗,加上前段时间家里刚有一个老人去世,没想到医院却通知又来一个。农村土葬习俗比较繁琐复杂,陈女士表示他们当时也是想尽快把老人带走以免扰乱医院秩序。“但当时老人手环信息和殡葬信息都是对的。”陈女士说。

在陈女士看来,医院管理存在漏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际医院办公室主任史红冰对晨意帮忙记者表示,医院确实在这方面有疏漏,但家属提出需要赔偿丧葬费、酒席的钱以及精神损失费等,医院方面着实很难拿出来。“他们说那个葬礼办下来花了二十来万,我们医院拿不出那么多钱。”史红冰说。

目前,陈女士已将此事全权交由律师处理,北际医院方面则表示如果协商不成只能走法律途径。

南宁一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家属医院均搞错,双方回应

△图片来自《南国早报》

疑问:医院和家属为何同时会把老人认错?

南宁北际医院原名南宁同济医院,是一家二级综合民营医院。史红冰告诉记者,医院会接收很多来自养老院的老人就医看病。

为何会把信息搞错?史红冰表示,当时去世的老人和尹婆婆是同时被送来的。“养老院也不派人过来,司机也没有说明哪个是哪个。”当医院按照信息通知双方家属办住院手续,但家属也没有到场。“养老院、家属两边不来人,但该治疗还是得治疗,该抢救还是得抢救。”史红冰坦言,医院方面确实弄错了信息,也通知错了。结果便是,一位老人医治无效去世,但那时医院已经搞反了两位老人的身份。

南宁一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家属医院均搞错,双方回应

但史红冰也有一些费解,因为家属在接走老人时是确认过遗体的,按道理来说还需要签字、核实、穿寿衣,并且当天来了不止一位家属。“中间有很多流程能够看到老人的脸,怎么没认出来呢?我在医院工作那么久也是第一次听说。”史红冰说。

陈女士是尹婆婆的侄媳妇,从这件事发生以来,作为家属中的代表,陈女士一直在和医院对接此事。医院通知家属人遗体时,陈女士也到了现场。

陈女士还记得,当时赶到医院时是凌晨,并且家属去了很多人。“那时候医院的病房很昏暗,病床上那个老人戴着帽子,脸上还戴着仪器,我们核对了手环信息和医院给的死亡殡葬证都没错。”陈女士告诉晨意帮忙记者,彼时在邻床有一名男性老人去世了,有人在给他脱衣服。“你说当时那么混乱,旁边还有另一个老人去世了,医院方面也在催促,我们核对了牌上信息没问题,也怕家属太多扰乱医院秩序就直接接走了,谁会想到床上躺着的不是自己家老人。”陈女士说。

南宁一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家属医院均搞错,双方回应

将遗体带回家后,按照习俗老人一直是脸上盖着布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老人采取的是土葬,带回家后不久就封棺了,棺材是木制结构,在哭丧时也没有人发现。

据陈女士称,在接到尹婆婆“去世”通知时,几天前家里正好有另一个老人去世。“接到通知的时候有点懵,刚走一个又走了一个,所以当时我们也很手忙脚乱,打电话通知亲属的时候也很多人问这问那,无论是现场还是人都有些混乱。”陈女士自己也承认,这方面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

进展:双方就赔偿问题暂未达成一致,家属已全权委托律师处理

根据《南国早报》报道,尹婆婆躺在北际医院的病床上,其手环和床位牌已经更换为正确的信息。床位牌信息显示,去世的老人73岁,而尹婆婆为87岁,两人相差了14岁。

史红冰告诉晨意帮忙记者,家属当时协商时表示,花在丧葬、请喝请吃等开销要十几二十万,另外到葬礼的人不能白跪白哭要精神损失费。“我们还真付不起。”史红冰称她当时和家属说先把遗体拿回来,但家属态度很强硬,甚至还“威胁”说不给钱就不给遗体。

那么,另一位老人的家属去哪了?史红冰称,她元旦前拨打过另一位老人家属的电话,对方称过完节再谈。

针对医院的说法,陈女士表示不认同。陈女士告诉晨意帮忙记者,医院至今对这件事至今没有一个很积极的处理态度。“当时记者面对面沟通时,史主任和记者说道过歉了,我们当面质问她,然后史主任又改口说不知道是道歉了还是没道歉。”陈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医院提出给5000元的丧葬费,她听完后就生气了。

陈女士对晨意帮忙记者表示,为了给老人下葬,丧葬费家里花了不少。如果说花钱是小事,但这件事发生之后,很多人打电话问这件事,并且村里也对接错人下葬一事指指点点。“领了一个错的人到自家祖坟,我们受到的压力很大。”陈女士说。

目前,双方对赔偿的事宜暂未达成一致,陈女士表示她已经全权委托了律师处理此事,律师当下正在核算举办葬礼花了多少钱。

史红冰表示,如果协商不成,那也只能走法律途径了,医院听从法院的判决。

福建元威律师事务所的钟潇宁律师表示,医院在从养老院接收病人时,需要做什么工作、登记什么信息,怎么通知家属核实身份等,医院应当有成文的行为准则。关于此事医院存在入院管理不规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属是否有辨认自己的亲人的义务在法律层面并没有相关规定,但作为子女没能辨认出自己的家人导致后续“乌龙”事件的发生,也应当有所反思。

后续报道

老人下葬后家属被通知还在住院 医院:确为弄错信息,卫健委已调查取证

南宁一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家属医院均搞错,双方回应

↑涉事医院

红星新闻记者丨李毅达 孙钊

编辑丨余冬梅 潘莉

近日,广西南宁一老人“死而复生”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当事人尹婆婆亲属陈女士表示,“尹婆婆”在被医院确认死亡后3天,其家人又接到医院电话称尹婆婆还在院中住院,而他们下葬的“尹婆婆”则是医院另一名去世的病人。

南宁北际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此事确为医院将二人信息弄错,当地卫健委也到医院调查取证,但尹婆婆5名子女曾到医院签字并确认遗体,并且还有3天的丧葬过程,为何其家人都未发现问题?

老人去世闹乌龙

下葬后医院却通知人还在住院

亲属:全家因此丢尽了脸

1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此事件当事人尹婆婆的亲属陈女士。陈女士表示尹婆婆今年87岁,平时住在养老院,2022年12月27日下午6点左右,尹婆婆因病被养老院送至南宁北际医院进行治疗。

“当时是养老院直接把老人送到医院去的,因为是定点医院,之前老人有什么病都是在那家医院处理,他们说不需要家属陪同。刚好我们家里有事,就没过去。”

陈女士称,过了几个小时,大约在12月28日凌晨0点10分左右,医院给尹婆婆的大儿子打了电话,称尹婆婆需要急救,让家属过去。于是陈女士一家赶忙收拾东西准备去医院,但过了10分钟不到,院方又打电话告知,老人抢救无效死亡。

陈女士回忆称一家人赶到医院后,看到一名戴着帽子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医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你们家老人在那’。我们就看了手腕带和床头牌,名字都对得上,我们也不可能去翻吧。”

陈女士表示,当时确认尸体是在病房内,房内灯光比较昏暗,且医院一直在催促其家人签字、办手续,现场比较混乱。院方出具了《居民死亡殡葬证》,家里有人签了不进行尸检的报告。

“我们(当地农村)的风俗就是要土葬,老人在医院去世要很快拉回家。当时仅10分钟的时间就告诉老人去世了,一点准备都没有,当时都恍惚了,就想着把老人赶快带回家。医生让我们去签字之类的,我们也就没有想着去质疑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伯母(尹婆婆)。”

12月28日凌晨0点40左右,陈女士一家人拨打了医院提供的殡葬电话,带着“尹婆婆”的遗体回到了家中,将遗体放在木质封闭的棺材内,按照村里的风俗,办了3天丧事,在12月30日一早将老人安葬。陈女士称,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遗体被放置在不透明的木棺中,加上也没有瞻仰遗容之类的活动,因此这一乌龙自始至终没有被家人发现。

安葬了老人后,12月30日下午3点左右,陈女士一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告知他们闹了“乌龙”,尹婆婆还在医院住着,拉错人了。这让陈女士一家又气愤又惊喜。

“我们农村的风俗比较重,兄弟安排5、6台车拉上山去葬,葬完请完客,把所有东西搞完,结果3点钟就接到通知。”

陈女士称因为此次乌龙,全家在全村丢尽了脸,她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院方会弄错老人的信息。“村里面的人正在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对我们的族人,弄了个外姓人回祖屋去做法事,做了三天两夜,然后拉去自己(家族)的坟山葬。”

陈女士表示,虽然尹婆婆平时住在养老院,但每周都会有家人对其进行探望,还会拍摄一些尹婆婆在养老院的视频发到家庭群中。

医院回应:

确实将二人信息弄错

卫健委已进行调查取证

1月3日下午,北际医院工作人员史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起乌龙事件的发生确实为医院将二人的信息弄错。

“12月27号那天,养老院前后差不多时间送来了两个老人,也没有身份信息,叫家属来办住院手续,也不来。”史女士称,确定老人死亡后院方通知了家属,一共来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还有一些其他人在,有家属在死亡通知和放弃尸检的通知上签了字,也辨认了遗体。

史女士表示,在看遗体的过程中,遗体的面部很清楚地露了出来,并未佩戴氧气面罩。“他们(家属)来签了字,又确认,完了又在这里搞了几十分钟,要穿寿衣,还要擦擦洗洗,怎么就没认出来自己的妈妈。真正死的那个人才73岁,他母亲是87岁,差14年,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怎么会弄错?”

史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昨天(1月2日),南宁市卫健委相关部门也到医院进行了调查取证,院方已经对尹婆婆的家属表达了歉意。院方也与逝者家属一方取得联系,随后将对此事进行沟通。

史女士表示,今天(1月3日)下午,院方将和陈女士一家人再次进行沟通,“我们医院也不大,利润低,如果(赔偿要求)提得太高也承受不了,那只能走法律程序了。”

来源:红星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宁一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院方回应
...,陈女士向南国早报反映,家中老人于2022年12月27日送入南宁市北际医院治疗,后被院方告知老人因抢救无效去世。三天后,办理完丧事的家属又接到院方通知:弄错了死亡对象,老人还
2023-01-03 07:35:00
离谱!老人去世闹出乌龙
...事会》里的故事,而是刚刚发生的一件真事。日前,广西南宁一位陈姓女士反映,她87岁的大伯母于2022年12月27日送入南宁市北际医院治疗,后被院方告知因抢救无效去世。三天后,办
2023-01-05 06:37:00
办完葬礼的“死者”竟还活着,真正的逝者家属:没见到老人最后一面很崩溃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 李杨日前,广西南宁一医院弄错死者信息导致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一事引发网友关注。有不少网友质疑,为何下葬前家属没有发现死者并非尹婆婆?尹婆婆侄女陈女士表示,因
2023-01-05 07:13:00
“云医院”破解难题  优质护理送到家
本文转自:南宁日报●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医院”破解难题 优质护理送到家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上门为患者护理伤口。 (市三医院供图)近日,谢阿姨急匆匆来到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胸
2023-02-16 06:47:00
“一键呼叫”小设备,为老人提供精准化医疗救助服务
...居家的常见风险为了更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最近南宁市很多老年人的家中都装上了一个“救命神器”这个“神器”神在哪呢?前段时间,家住建政路的86岁吴奶奶(化名)因腹痛难忍,紧
2023-06-11 14:29:00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民网南宁11月29日电 (冯肖慧、实习生王佳睿)近日,南宁市举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升患者满意度”专项行动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多家中央、自治区和南宁
2024-11-29 19:49:00
女子24小时内接受6个整容手术后不幸死亡,家属索赔约118万元
...村,家里有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2020年12月9日上午,在南宁市某综合门诊部咨询整容手术的相关事宜后,柳女士决定贷款4万多元接受多项整容手术。当天下午,柳女士就接受了双眼皮和
2024-11-06 13:41:00
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
...报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医院称死者信息弄错了 近日,南宁老人尹婆婆“死而复生”引发网友关注。尹婆婆的家属接到医院发来的老人去世通知,确认遗体后将老人带回家下葬。谁知三天后,医
2023-01-05 05:04:00
...“死而复生”?这样的“乌龙”是怎么造成的近日,广西南宁一老人“死而复生”事件引发网友关注。当事人尹婆婆的亲属陈女士表示,“尹婆婆”在被医院确认死亡后3天,家属又接到医院电话,
2023-01-05 02:2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农行泰安山口支行:启动特殊服务为八旬老人解社保卡之急
通讯员 杨玉雪 张梦琪“姑娘,我们的孩子都在外地,今天好不容易来到银行,能不能帮帮我?”近日,86岁的李奶奶在农行泰安山口支行补办社保卡时的一段对话
2025-09-17 12:53:00
东南网9月17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至8月底,我省企业总量已突破210万户大关。与此同时
2025-09-17 13:21:00
尼泊尔唐卡的使者:德亚院长的艺术传承与文明互鉴之路
又一次见到德亚(Daya prasad joshi),我几乎确信他是某种意义上的使者——缘于他身后那些神秘而瑰丽的唐卡
2025-09-17 13:54:00
妙手仁心筑天路 情系边疆护安康——记泰安市中心医院赵广永援疆纪实
昆仑山脉的余晖漫过新疆戈壁,洒在岳普湖县人民医院的楼宇间,也映照着胸外科医生赵广永忙碌的身影。来自泰安市中心医院的援疆医者
2025-09-17 13:28:00
上饶市广丰区9月“工会晚八点”公益课火热进行中
夏末的余热还未散尽,初秋的晚风已带来惊喜。广丰区9月“工会晚八点”火热进行中!无论你想给自己充能、陪孩子互动,还是帮娃培养兴趣
2025-09-17 13:28:00
泰山景区大津口乡:精准施策助学子 金秋助学暖人心
通讯员 孙钰婧 近日,大津口乡启动2025年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项目,通过精准摸排、简化流程、足额发放,为5名即将踏入大学校门或在校就读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精准帮扶
2025-09-17 12:54:00
当刘慈欣在撰写《三体》初稿时,或许未曾预料到这部诞生于工业小镇的作品,会成为撬动全球文化对话的“中国支点”。9月16日
2025-09-17 10:34: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日前,重庆理工大学因留学生住宿安排引发的争议,将高校学生隐私与安全管理问题再次推向公众视野。尽管学校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并致歉
2025-09-17 10:37:00
近日,杭州一女子散步误踩氢氟酸(俗称“化骨水”)不幸离世。记者调查发现,氢氟酸是无色、具刺激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属最高毒性级别
2025-09-17 10:37:00
大众网记者 邹金利 烟台报道2025年8月的一天上午,中国农业银行招远辛庄支行营业大厅迎来一位神色焦急的老人。他手中紧紧攥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
2025-09-17 10:40:00
大众网记者 邹金利 通讯员 于青 烟台报道每年大学开学季,诈骗分子都会盯上刚步入校园、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新生。冒充学校
2025-09-17 10:40:00
陈广江保洁、保安、厨师也被竞业限制?据报道,近年来,一些企业任意扩大竞业限制人员范围,甚至“全员覆盖”,有的企业限制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范围
2025-09-17 10:52:00
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络上,有这样一群身影,他们穿梭于隧道桥梁,坚守在站台车厢,奔波于调度中枢,用汗水浇灌责任,用坚守诠释担当
2025-09-17 10:53:00
【文化社区】十周年·正青春|银龄学堂 拾光正好——上高街道双龙社区老年学堂十周年记
鲁网9月17日讯十年,是一段温暖的陪伴,更是一场青春的延续。上高街道双龙社区老年学堂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文化养老
2025-09-17 10:40:00
淄博市选手在2025齐鲁文化情景阅读创意大赛省决赛中斩获佳绩
鲁网9月17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左文广)9月14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各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2025-09-17 10: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