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据《南国早报》报道,南宁一老人在2022年12月27日因身体不适送往南宁市北际医院治疗。次日凌晨医院通知家属老人病危,十分钟后通知老人去世。家属在核对完身份信息并确认遗体后将老人带回家下葬。谁知三天后,医院一通电话打来称:“弄错了,老人还活着。”
此事件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并留下众多疑点:两名老人相差14岁,为何医院和家属同时会把老人认错?医院的管理存在着怎样的漏洞?双方又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1月3日上午,潇湘晨报晨意帮忙记者联系上了老人家属陈女士,讲述了事情的经过。陈女士表示,确认遗体时病房灯光昏暗,加上前段时间家里刚有一个老人去世,没想到医院却通知又来一个。农村土葬习俗比较繁琐复杂,陈女士表示他们当时也是想尽快把老人带走以免扰乱医院秩序。“但当时老人手环信息和殡葬信息都是对的。”陈女士说。
在陈女士看来,医院管理存在漏洞,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际医院办公室主任史红冰对晨意帮忙记者表示,医院确实在这方面有疏漏,但家属提出需要赔偿丧葬费、酒席的钱以及精神损失费等,医院方面着实很难拿出来。“他们说那个葬礼办下来花了二十来万,我们医院拿不出那么多钱。”史红冰说。
目前,陈女士已将此事全权交由律师处理,北际医院方面则表示如果协商不成只能走法律途径。
△图片来自《南国早报》
疑问:医院和家属为何同时会把老人认错?
南宁北际医院原名南宁同济医院,是一家二级综合民营医院。史红冰告诉记者,医院会接收很多来自养老院的老人就医看病。
为何会把信息搞错?史红冰表示,当时去世的老人和尹婆婆是同时被送来的。“养老院也不派人过来,司机也没有说明哪个是哪个。”当医院按照信息通知双方家属办住院手续,但家属也没有到场。“养老院、家属两边不来人,但该治疗还是得治疗,该抢救还是得抢救。”史红冰坦言,医院方面确实弄错了信息,也通知错了。结果便是,一位老人医治无效去世,但那时医院已经搞反了两位老人的身份。
但史红冰也有一些费解,因为家属在接走老人时是确认过遗体的,按道理来说还需要签字、核实、穿寿衣,并且当天来了不止一位家属。“中间有很多流程能够看到老人的脸,怎么没认出来呢?我在医院工作那么久也是第一次听说。”史红冰说。
陈女士是尹婆婆的侄媳妇,从这件事发生以来,作为家属中的代表,陈女士一直在和医院对接此事。医院通知家属人遗体时,陈女士也到了现场。
陈女士还记得,当时赶到医院时是凌晨,并且家属去了很多人。“那时候医院的病房很昏暗,病床上那个老人戴着帽子,脸上还戴着仪器,我们核对了手环信息和医院给的死亡殡葬证都没错。”陈女士告诉晨意帮忙记者,彼时在邻床有一名男性老人去世了,有人在给他脱衣服。“你说当时那么混乱,旁边还有另一个老人去世了,医院方面也在催促,我们核对了牌上信息没问题,也怕家属太多扰乱医院秩序就直接接走了,谁会想到床上躺着的不是自己家老人。”陈女士说。
将遗体带回家后,按照习俗老人一直是脸上盖着布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老人采取的是土葬,带回家后不久就封棺了,棺材是木制结构,在哭丧时也没有人发现。
据陈女士称,在接到尹婆婆“去世”通知时,几天前家里正好有另一个老人去世。“接到通知的时候有点懵,刚走一个又走了一个,所以当时我们也很手忙脚乱,打电话通知亲属的时候也很多人问这问那,无论是现场还是人都有些混乱。”陈女士自己也承认,这方面他们也存在一些问题。
进展:双方就赔偿问题暂未达成一致,家属已全权委托律师处理
根据《南国早报》报道,尹婆婆躺在北际医院的病床上,其手环和床位牌已经更换为正确的信息。床位牌信息显示,去世的老人73岁,而尹婆婆为87岁,两人相差了14岁。
史红冰告诉晨意帮忙记者,家属当时协商时表示,花在丧葬、请喝请吃等开销要十几二十万,另外到葬礼的人不能白跪白哭要精神损失费。“我们还真付不起。”史红冰称她当时和家属说先把遗体拿回来,但家属态度很强硬,甚至还“威胁”说不给钱就不给遗体。
那么,另一位老人的家属去哪了?史红冰称,她元旦前拨打过另一位老人家属的电话,对方称过完节再谈。
针对医院的说法,陈女士表示不认同。陈女士告诉晨意帮忙记者,医院至今对这件事至今没有一个很积极的处理态度。“当时记者面对面沟通时,史主任和记者说道过歉了,我们当面质问她,然后史主任又改口说不知道是道歉了还是没道歉。”陈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医院提出给5000元的丧葬费,她听完后就生气了。
陈女士对晨意帮忙记者表示,为了给老人下葬,丧葬费家里花了不少。如果说花钱是小事,但这件事发生之后,很多人打电话问这件事,并且村里也对接错人下葬一事指指点点。“领了一个错的人到自家祖坟,我们受到的压力很大。”陈女士说。
目前,双方对赔偿的事宜暂未达成一致,陈女士表示她已经全权委托了律师处理此事,律师当下正在核算举办葬礼花了多少钱。
史红冰表示,如果协商不成,那也只能走法律途径了,医院听从法院的判决。
福建元威律师事务所的钟潇宁律师表示,医院在从养老院接收病人时,需要做什么工作、登记什么信息,怎么通知家属核实身份等,医院应当有成文的行为准则。关于此事医院存在入院管理不规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家属是否有辨认自己的亲人的义务在法律层面并没有相关规定,但作为子女没能辨认出自己的家人导致后续“乌龙”事件的发生,也应当有所反思。
后续报道
老人下葬后家属被通知还在住院 医院:确为弄错信息,卫健委已调查取证
↑涉事医院
红星新闻记者丨李毅达 孙钊
编辑丨余冬梅 潘莉
近日,广西南宁一老人“死而复生”一事引发网友关注,当事人尹婆婆亲属陈女士表示,“尹婆婆”在被医院确认死亡后3天,其家人又接到医院电话称尹婆婆还在院中住院,而他们下葬的“尹婆婆”则是医院另一名去世的病人。
南宁北际医院工作人员回应称,此事确为医院将二人信息弄错,当地卫健委也到医院调查取证,但尹婆婆5名子女曾到医院签字并确认遗体,并且还有3天的丧葬过程,为何其家人都未发现问题?
老人去世闹乌龙
下葬后医院却通知人还在住院
亲属:全家因此丢尽了脸
1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此事件当事人尹婆婆的亲属陈女士。陈女士表示尹婆婆今年87岁,平时住在养老院,2022年12月27日下午6点左右,尹婆婆因病被养老院送至南宁北际医院进行治疗。
“当时是养老院直接把老人送到医院去的,因为是定点医院,之前老人有什么病都是在那家医院处理,他们说不需要家属陪同。刚好我们家里有事,就没过去。”
陈女士称,过了几个小时,大约在12月28日凌晨0点10分左右,医院给尹婆婆的大儿子打了电话,称尹婆婆需要急救,让家属过去。于是陈女士一家赶忙收拾东西准备去医院,但过了10分钟不到,院方又打电话告知,老人抢救无效死亡。
陈女士回忆称一家人赶到医院后,看到一名戴着帽子的老人躺在病床上。“医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你们家老人在那’。我们就看了手腕带和床头牌,名字都对得上,我们也不可能去翻吧。”
陈女士表示,当时确认尸体是在病房内,房内灯光比较昏暗,且医院一直在催促其家人签字、办手续,现场比较混乱。院方出具了《居民死亡殡葬证》,家里有人签了不进行尸检的报告。
“我们(当地农村)的风俗就是要土葬,老人在医院去世要很快拉回家。当时仅10分钟的时间就告诉老人去世了,一点准备都没有,当时都恍惚了,就想着把老人赶快带回家。医生让我们去签字之类的,我们也就没有想着去质疑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我伯母(尹婆婆)。”
12月28日凌晨0点40左右,陈女士一家人拨打了医院提供的殡葬电话,带着“尹婆婆”的遗体回到了家中,将遗体放在木质封闭的棺材内,按照村里的风俗,办了3天丧事,在12月30日一早将老人安葬。陈女士称,在整个过程中,由于遗体被放置在不透明的木棺中,加上也没有瞻仰遗容之类的活动,因此这一乌龙自始至终没有被家人发现。
安葬了老人后,12月30日下午3点左右,陈女士一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告知他们闹了“乌龙”,尹婆婆还在医院住着,拉错人了。这让陈女士一家又气愤又惊喜。
“我们农村的风俗比较重,兄弟安排5、6台车拉上山去葬,葬完请完客,把所有东西搞完,结果3点钟就接到通知。”
陈女士称因为此次乌龙,全家在全村丢尽了脸,她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院方会弄错老人的信息。“村里面的人正在质疑为什么会这样,对我们的族人,弄了个外姓人回祖屋去做法事,做了三天两夜,然后拉去自己(家族)的坟山葬。”
陈女士表示,虽然尹婆婆平时住在养老院,但每周都会有家人对其进行探望,还会拍摄一些尹婆婆在养老院的视频发到家庭群中。
医院回应:
确实将二人信息弄错
卫健委已进行调查取证
1月3日下午,北际医院工作人员史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这起乌龙事件的发生确实为医院将二人的信息弄错。
“12月27号那天,养老院前后差不多时间送来了两个老人,也没有身份信息,叫家属来办住院手续,也不来。”史女士称,确定老人死亡后院方通知了家属,一共来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还有一些其他人在,有家属在死亡通知和放弃尸检的通知上签了字,也辨认了遗体。
史女士表示,在看遗体的过程中,遗体的面部很清楚地露了出来,并未佩戴氧气面罩。“他们(家属)来签了字,又确认,完了又在这里搞了几十分钟,要穿寿衣,还要擦擦洗洗,怎么就没认出来自己的妈妈。真正死的那个人才73岁,他母亲是87岁,差14年,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怎么会弄错?”
史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昨天(1月2日),南宁市卫健委相关部门也到医院进行了调查取证,院方已经对尹婆婆的家属表达了歉意。院方也与逝者家属一方取得联系,随后将对此事进行沟通。
史女士表示,今天(1月3日)下午,院方将和陈女士一家人再次进行沟通,“我们医院也不大,利润低,如果(赔偿要求)提得太高也承受不了,那只能走法律程序了。”
来源:红星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