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
鲁雄刚
■鲁雄刚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高校应当强化战略思维和战略引领,勇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的探索者。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以创新发展支撑国家战略需要是关键。打造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深化产教融合是创新发展的生命力、竞争力之所在。
1953年10月,上海电机学院的前身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应运而生。70年来,一代代电机人秉承“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推动学校事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
作为扎根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创新沃土的应用技术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入探索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上海优势、临港模式、电机品牌”之路,努力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撑。
另一方面,在加快推进全国示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时代征程上,全面深化与临港新片区的战略合作,推进首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与临港集团共建了产教融合示范区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临港新片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临港电机产业学院”获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共建航空产业学院,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造就重点产业发展紧缺的卓越现场工程师。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深入开展行业企业产业调研,精准服务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对接临港新片区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是新征程上破解“产、学、研”深度融合难题的逻辑起点。
一方面,注重超前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比如,聚焦智能制造、能源动力、民用航空、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推动高水平“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学科群”建设,形成“小电机、大锻件、智能造、产教融”的学科发展新格局。
另一方面,大力抓好有组织的科研。
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与中国重燃、上海电气集团、上海临港集团、积塔半导体等龙头企业签约合作,重点打造上海市重型燃气轮机气动实验研究联合创新中心、“动力之城”研究院、氢能中心实验室、车规芯片工程实现联合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推动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和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推动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上海电机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高起点引才、宽视野选才、多渠道育才、全方位用才,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一流人才队伍。
第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以长效化学习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抢抓机遇、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以此为牵引,实施干部担当激励计划,实施年轻干部“蓄水池”计划,引导坚定走好产教融合发展之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第二,优化引育并举机制,推进教师发展培育计划、产教融合型教师“双百”计划和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重点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高质量教育教学、高水平科研平台、产教融合重点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充分尊重人才、真心实意关心人才发展,制定人才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各类人才发展通道,为各类岗位人员量身定制专业发展平台、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推动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为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