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崖州民歌传承人/音乐老师 麦宜斌
崖歌古树发新芽

麦宜斌演唱崖州民歌。 受访者供图

麦宜斌在幼儿园上音乐课。 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摄
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梦楠
“摇侬咧!摇侬勿哭勿作样,摇侬不睡静静躺,勿作浪唠给母娘。”6月8日,在三亚市崖州区保港幼儿园内,20多名孩童坐在一起,摇着小脑袋,跟随他们的麦老师学唱崖州民歌,歌声清澈又灵动。
课堂上的麦宜斌神情专注,面对孩子,他语气轻柔,脸上总是笑盈盈的。除了幼儿园音乐老师,麦宜斌更为外人熟知的身份是崖州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像孩子们这么大时,就是听着妈妈的摇篮曲入睡的。”麦宜斌记得,儿时,崖州民歌飘在田间地头、屋前院后,简单的哼唱,悠扬的曲调,听得让人陶醉。
音乐的种子一旦在心里种下,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后,麦宜斌遍访前辈,参加培训班,系统学习崖州民歌。
“不容易呀,学歌词就是个大问题。”麦宜斌介绍,崖州民歌歌词中不少字有特殊含义,如“味”并非指“味道”,而是“要”“就”的意思。“在演唱时不唱‘wèi’,而是‘vī’。白天跟着老师学,晚上我自己琢磨,笔记做了厚厚几大本。”
凭借优良的嗓音条件,麦宜斌很快在崖州民歌圈崭露头角,并加入了崖州民歌协会。2006年,崖州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麦宜斌成为崖州民歌传承人。
组艺术团、当主唱、上舞台,为了更好地推广崖州民歌,麦宜斌和协会成员经常走进社区或乡村表演。
演出不少,可效果有限。“你是港西小学的老师,既然在外面找不到人学崖州民歌,为何不问问自己的学生愿不愿意学?”正当麦宜斌为寻找和培养传唱人焦虑时,观众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没想到,有好几名学生都有兴趣。我既高兴又担忧,我是语文老师,能不能教好民歌?”身份的转变,让麦宜斌心里犯嘀咕,但他决定试一试。他认真备课,从歌本中选择最简单的摇篮曲一句一句地教。
一首摇篮曲并不长,七字四句,麦宜斌却要教至少6遍。先用方言诵读几遍歌词,再挑出重点词句,讲解它们的标准发音和意思;学生记熟歌词后,讲解演唱时需要注意的咬字、发音、节奏等细节;学生会唱了,再讲解表演技巧……
“当干净轻快的歌声响起,一些上体育课的孩子跑到我们教室窗前,叽叽喳喳地问是什么歌,说他们也要学。”看到孩子们热情很高,2013年麦宜斌正式申请在学校开设崖州民歌课。从那以后,麦宜斌和孩子们的身影在哪里,歌声就传到哪里。
学生参加演出,麦宜斌比自己登场还紧张。给孩子们买零食、备药物,学着给孩子们扎辫子、化妆,从手忙脚乱到有模有样,“带他们演出,我也成了学生,好在最后效果都不错。”
时光伴随歌声流淌,校园里的大树落叶又抽芽。2022年,麦宜斌退休了,但仍有人惦念着他。
“在崖州,谁不知道有个爱唱民歌的麦老师。”保港幼儿园园长陈茹很关注传统文化,得知麦宜斌退休,她立刻抛出橄榄枝,请麦宜斌到幼儿园担任音乐老师。
“当这些歌已经融进你的骨血,你怎么会不热爱?”如今,上课之余,麦宜斌仍参加一些崖州民歌演出。在他看来,非遗传承人与音乐老师,并没有什么区别,两者的根,都是崖州民歌。“通过这群可爱的孩子,我越来越感受到,崖歌这棵古树正不断长出新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2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