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短视频如何“啃”下大部头文学名著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13 09:3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一部公认“难啃”的世界名著《百年孤独》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千万级播放量、百万人次点赞。这位视频博主采用动画、图表等形式,将原本晦涩复杂的故事条分缕析,做成了21集颇为精彩的视频短片。生动易懂的讲解,让网友直呼治好了他们的“名著恐惧症”。除了《百年孤独》,博主还讲解了《索拉里斯星》《2001太空漫游》《沙丘》等艰深的大部头经典名著。不同于此前“3分钟读完一本书”的浅阅读潮流,多手段解析为短视频时代文学经典的普及提供了崭新思路。

加拿大媒介研究学者麦克卢汉借用温度的概念,曾将媒介分为“冷媒介”与“热媒介”。信息密度越小、介入程度越浅、理解速度越快,媒介就越“热”。语言文字是“冷媒介”,而电视、电脑是典型的“热媒介”。从印刷时代迈入网络时代,我们接触的媒介持续升温,并且目前已超越麦克卢汉所定义的“热媒介”。学者张柠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出现,我们全面迈入了一个“短、平、快、碎”的“沸媒介”时代。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7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7.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4%。从最初在短视频平台上娱乐消遣,到借助短视频学习、社交、获取资讯,我们日常生活的“沸媒介化”程度逐步加深。然而,日日接受“短、平、快、碎”内容的投喂,用户的专注力、理解力、思维速度会受影响,不少人对大部头文学名著这样复杂艰深的“冷媒介”内容敬而远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名著恐惧症”。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一部由布恩迪亚大家族七代人的命运交织而成的史诗,对普通读者而言,除了充满奇思异想的魔幻叙述,最大的阅读障碍就是家族庞杂混乱的人物关系。博主从普通读者的这一阅读障碍出发,利用自己的平面设计功底,绘制出清晰、动态的人物关系图谱,凿开了一扇进入这部皇皇巨著的门。为了做到深度讲解,他秉持不简化原著情节、不损害原著内核的原则,查阅了《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等大量文献、超过50G的纪录片,形成了8万多字的文案,最终制成了总长3.6个小时的动画连续剧。这样的荐书方式,与“快餐式”荐书有着明显差异。其实,他在传播理念上遵循的是“长视频”逻辑,在讲解文案的写作上参考的是“文艺评论”。我们可以把他制作的21集动画连续剧,视为一篇由视频、图表、音频写就的精彩“长评”,梳理要点、提炼亮点,唤醒网络用户的阅读兴趣。

这种用动画讲解《百年孤独》的方式,是对书籍等印刷品上的“冷内容”进行了“加热处理”。所谓的“加热处理”,就是借助音频、图片、图表、视频等手段,对信息密度大、理解难度高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分类、整理、总结、提炼,降低信息密度和理解难度,提高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其实,同样是“加热处理”,按照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化浅加工”和“文化深加工”两种模式。其中,“文化浅加工”模式,并不注重保留文化原料的营养,而是主张对大众不爱啃、啃不动的文化原料进行磨碎、调味、包装,将“系统知识”变成便于零售的“散装知识”,将“文化五谷”制成大众喜爱的“文化辣条”。比如,“3分钟读完一本书”;还有视频博主将名著中的“金句”提炼出来,在一分钟的视频内密集输出,这些都是典型的“文化浅加工”模式。这种加工模式,适合故事性、情节性较强,艺术性、原创性较弱的作品,比如网络小说、悬疑小说、科幻小说等。“文化浅加工”的“快餐式”传播,顺应了“短、平、快、碎”的内容传播趋势,触达了“沸媒介”端的受众。但同时也要看到,这种传播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名著艺术信息的流失、思想内涵的贬值。

用系列动画讲解《百年孤独》,是典型的“文化深加工”模式。这类视频以特征分明的卡通形象来代表原著中面目不清的人物,以人物图谱和时间发展图表来拆解原著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以概括式的讲解提炼原著厚重的主题,以纪录片等影像资料来辅助了解原著的历史背景。在讲解过程中,博主经常像“课代表”一样,及时划出重点、提炼主题、总结特征,以便受众消化理解。这种模式不对知识进行破坏性的处理,不对整全的知识进行“切块售卖”,注重保留文学名著的艺术内涵和思想精髓,甚至会“附赠”一些相关的历史信息与社会知识。我们看完动画讲解,不仅能够领会到原著的艺术魅力,还会对同类的文学名著、相关的历史文化产生阅读兴趣,达到举一反三、同类相求的文化普及效果。因此,在“沸媒介”时代,“文化深加工”有可能是文学名著实现“媒介迁移”、有效触达文学读者的最佳模式。

从印刷文明迈入数字文明、从“冷媒介”迈入“沸媒介”的媒介升温时代,文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供给与需求的脱节。大量文学名著及当代生产的文学作品,堆积在“冷媒介”一端,苦于没有读者光顾。用动画视频讲解文学名著的读书博主,在直播间以直播的形式对谈文学的博主,他们是完成文化的“媒介迁移”的关键角色,是这个媒介升温时代不可或缺的“文化摆渡人”。正如以动画讲解《百年孤独》的博主所说:“我最想做的事,就是通过短视频,搭一把阅读的梯子,让散落在不同地域璀璨的文学明珠被大众拾起”。

目前,相对于巨大的社会需求,优秀的“文化摆渡人”还比较少。一位优秀的“文化摆渡人”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较为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视听制作能力和出色的镜头表现能力等。除此之外,很多博主都是年轻的自媒体博主,他们依靠自媒体快速兴起的红利,形成了新的社会职业。如今,随着入局者增多、内容竞争加剧,自媒体的红利降低,很多读书博主、视频博主都面临着收入变少、赚钱变难、创作难以为继的问题。一些专注于推荐大部头书籍的读书博主,因为内容不够吸引眼球、得不到平台算法推荐,处于“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

掌控推荐算法的短视频平台,对于优质文化的传播负有越来越重大的责任。如果没有推荐算法的加持,再好的内容也不一定能得到相匹配的曝光度。在算法推荐时代,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形成精细的“用户画像”。在短视频平台的“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条。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我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留下或者滑走。长此以往,平台将“精准投喂”我们想看的信息,屏蔽我们不想看的信息。推荐算法的优化,将直接影响网民的信息来源,有助于提升网民的文化素养。视频平台应该加大对文化类、知识类视频的推荐力度,优先推荐那些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内容,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文学气息、崇尚阅读的书香网络空间。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文学名著的传播,无论采取的是“文化深加工”还是“文化浅加工”,触达读者的都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文学,而是“二手文学”。“二手文学”可以保留原著的故事大纲,提炼原著的思想碎片,但致命问题是丢失了“一手材料”——原著的“语言”。文学史,就是一连串语言对语言的启发所组成的“多米诺骨牌”。在生活节奏如此快速的当下,我们的精神消费也呈现出省时省力的速食主义倾向。但“文化辣条”不能代替“文化五谷”,对《百年孤独》的解说也不能代替26万字的《百年孤独》。我们的文化教育应当利用“沸媒介”的传播优势,引导更多读者回归“冷媒介”;应当培养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而不是“百度百科式”的“知道分子”。在“沸媒介”时代,我们更需要辟一间清静的书房,拿起一本沉甸甸的书籍,体会文学名著馥郁的语言芳香和阔大的思想智慧。(作者:贾想,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助理研究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3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牛眼观•时事开讲|网络时代,深阅读还有意义吗?
...读会电子书,打开手机却被其他信息推送转移目光;面对大部头的图书浅尝辄止,宁可碎片化浏览;没耐心享用丰盛的书本“大餐”,几分钟概括内容的“电子榨菜”成了“代餐”……这些在不知不
2023-04-21 18:51:00
...音账号@1379号观察员 发布了动画连续剧,逐帧解构了这本大部头,将永远读不完的《百年孤独》解读成了一部剧情跌宕又老少皆宜的连续剧。 “把这部26万字的长篇变成动画连续剧的
2024-01-17 14:13:00
...的小人书。上了初中,我对读书又有了新胃口,开始啃起大部头。说起来可能还有些好笑,啥叫名著?名著都有啥特色?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并不是很清楚。读完四大名著,却讲不出书中的
2023-03-15 10:04:00
用视频展读世界名著(名人书房)
...书籍,他对阅读的热爱始终如一,并且能耐得住性子读“大部头”的书。正是这样一份对阅读的热爱,让他觉得读书、分享书并不枯燥,每天在工作室一待就是12个小时,读书、写稿、做视频。“
2023-08-31 09:41:00
阅读何以分享
...值,然而人类数千年来创造而出的文化经典,代代流传的名著佳篇,汇聚着精深的思想智慧,蕴含着国家、民族的精神、情感的奇文妙诗,特别值得在今天加以传承和弘扬。践行“两结合”,阅读经
2024-04-19 02:19:00
...式进行学习和积累。名著阅读,暑假正当时名著往往是“大部头”,学生在假期能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本书,因此,刘伶俐时常与学生、家长沟通,要求学生在暑期完成至少一本名著的阅读。对于那
2023-07-26 07:34:00
碎片化阅读也是阅读(图)
...阅读的流行也在于,要感谢那些书评人,尤其是把深奥的大部头著作拆解、归纳和简化的读书人。能把一本动辄十多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字的书提炼成上千字或几百字,不只是要有深厚的功力以及
2024-06-04 05:38:00
...到三行字,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小学四年级还不是读“大部头”的年龄,但引人入胜的故事,看得他热血沸腾。他不在意那些不认识的字,连蒙带猜,硬是把这书“啃”了三遍,炫耀着把故事讲
2023-06-09 00:59:00
...想,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有多少人愿意选择一本大部头去“啃”呢?即使他想看可能也没那工夫。从这个角度说,文化传播必须接地气,要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这当然要求传播方式要与
2024-05-10 07:11: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