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我们都知道《大英百科全书》是当今世界上最权威最有名的百科全书,可中国有一本书却比《大英百科全书》还要大,出版时间也更早,在《大英百科全书》中称它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这本书就是在明成祖时期修纂的《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他下令让所有的翰林学士一起编修一部类书,修这部类书干什么呢?朱棣是这么回答的:”天下古今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尔“原来朱棣觉得史料太杂,为了方便查找,就让人编修了这么一部类书。
朱棣提出要求后,解缙就自告奋勇接下了这么一个重任,他仅仅花了一年就撰写完了这本书,并取名《文献大成》,可是朱棣看完了之后极其不满意,认为内容实在太简略了,于是就下令让太子少保姚广孝等人和解缙一起修纂,还动员了三千多人参加编校,最终花费了五年的时间,在永乐六年全书告成。
这部书一共22877卷,目录和凡例还有60卷,装订成11095册,朱棣给这本书定名为《永乐大典》,光从编纂这本书的工程就可以知道其价值有多大了,可是修纂完成后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本书内容太多,卷轶浩繁,没能复印,朱棣只派人抄了一本,珍藏于文渊阁。
永乐19年,朱棣在北京的皇宫落成后,文渊阁大部分藏书被迁移到了北京,藏于文楼,《永乐大典》也一直藏在文楼之中,由于这本书很珍贵,文楼一直有重兵把守,可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一百多年后,嘉靖三十六年,皇宫出现了大火,文楼也被烧毁,所幸地是,经过抢救,《永乐大典》并没有被烧毁。
经过这次意外后,嘉靖皇帝为了防止孤本就这么被摧毁,就派人临摹一本,和永乐正本的格式一模一样,正本和副本分藏于文渊阁和皇史宬。
然而皇家人依旧不愿意让这本书流传于民间,所以经过几百年的战乱之后,《永乐大典》这部举世瞩目的典籍所剩无几,如今仅剩的《永乐大典》仅有800多卷,300多册,而且分散在十多个国家。加起来还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而且残存的《永乐大典》全是抄本和副本,其正本至今还没有找到过一页。
那么《永乐大典》正本去了哪里?史学家们给出了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在明灭亡之后就已经被毁了,郭沫若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者,他认为明亡之时,文渊阁被毁,正本也就被毁了,可是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因为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正本就存在文渊阁之中,所以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
观点二人认为在乾隆年间被大火给烧毁,可是这种说法也很牵强,因为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也想要从《永乐大典》正本中寻找资料,因为副本有缺,可当时怎么也找不到正本,乾隆为此还派人到大臣家中搜寻,不过都没有收获,可见正本毁于乾清宫是站不住脚的。
观点三认为葬于永陵,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明世宗十分喜爱《永乐大典》,一有时间就会去翻阅,可是也有人质疑,嘉靖皇帝身为君主,虽然他已经让人抄了副本,想要带走《永乐大典》也能说得过去,但是《永乐大典》可不是一本小书,它占地面积40立方米,如果藏在永陵中,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也不留。
总之,至今《永乐大典》正本下落还没有切确的答案,它或许还存在世间,也可能已经化为灰烬,但时间一定会找出它的下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3 21:45:3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