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5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法治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本次论坛由最高人民法院主办,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承办,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办,来自联合国、巴西及国内外司法机关、高校科研机构的260余位嘉宾线上线下汇聚一堂,共话以法治力量护航绿色转型的路径与实践。
论坛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林碧艳围绕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经验进行了交流。她表示,广东作为南方沿海经济大省,生态资源禀赋优越,海岸线最长、水系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广东法院立足区域特点,持续完善环境资源司法机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林碧艳指出,广东法院在服务绿色发展方面,注重以高质量审判引导绿色理念落地落实。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方面,审理涉碳、涉绿色金融等新类型案件,通过司法方式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优化。例如,佛山南海法院促成企业跨省认购碳汇资源,签订碳资产交易合同,交付全国首张跨省林业碳票,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在守护生态多样性方面,广东法院持续加大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的打击力度。珠海法院审理的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案、湛江法院审理的非法买卖石珊瑚案,均被列入年度典型案件,相关判决推动了全链条惩治和引导治理的结合。与此同时,法院还注重回应群众关切,在噪声扰民、古树保护等贴近民生的环境问题上强化司法介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广东法院持续推动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建设,在全省高院、中院及基层法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或者是法庭,并因地制宜设立巡回审判庭、旅游巡回法庭等,推动司法服务下沉到生态一线。
在审判管辖制度上,广东构建起“6+1”集中管辖机制,由广州、深圳等六家中院和广州海事法院统一审理全省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提升审理集中度与专业化水平。在归口审理方面,全省已有15家中院、37家基层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专业归口处理,形成刑事、民事、行政审判手段有机联动、协同保护的工作格局。
林碧艳表示,广东法院积极推动恢复性司法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实践。广东高院牵头制定生态环境损害修复监管办法,在省级层面首次明确修复移送标准,填补制度空白。在具体案件中,广州海事法院成功适用该办法,推动政府监管修复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在协同治理方面,广东法院加强与周边省份协作,牵头召开红树林司法保护研讨会,与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发布典型案例,共同筑牢生态屏障。肇庆法院则传承“岳山造林”传统,探索建立生态保护协同机制,推动区域联动治理。
此外,广东法院还积极推动多元解纷机制建设。通过整合诉讼服务、行业调解和专业支持,打造前端治理新模式。例如,南海法院联合生态环境局和高校建立生态环境纠纷综合治理研究中心,引入环保专家担任调解员或技术调查官,助力复杂案件的专业处理。
林碧艳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面向未来、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广东法院将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机制改革,提升司法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景雄
一审 方勇
二审 田洋
三审 欧阳海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