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杭州的街与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2 05: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俞天立

汪曾祺说起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是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的。至于杭州,我愿称之为街巷文化,大抵也是代表了杭州人的性格。

杭州有许多老巷,颇有历史人文意味。孩儿巷、米市巷、大井巷、皮市巷、五柳巷、严官巷、祠堂巷、高士坊巷、十三湾巷,各有各的传奇。最寻常的是因店市得名。皮市巷,南宋时期就以皮具作坊而闻名。米市巷是因唐末宋初得运河贩运之利,沿巷开米市而扬名。孩儿巷一说是因宋时多孩童玩具摊贩而传名。也有些巷子因人留名。严官巷是因一位姓严的郎中,为宋孝宗诊了病,封了官而赐名。高士坊巷是因为隐士徐复曾居于此而显名。还有不寻常的,如大井巷,是因了一口吴越时的大古井而冠名。五柳巷史为富贵之所,是因宋孝宗赵昚的御花园“五柳园”而命名。

孩儿巷要重点说说。陆游任官卜居孩儿巷,写下了传世诗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当时孩儿巷泥偶铺子林立,孩子们爱随大人来买泥玩具,手持荷叶嬉戏。陆游从百井坊巷的官府下夜班回到小楼,巷子仍“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与其说孩儿巷是一条巷子,不如说它是一条诗路。

杭州的巷子多在今上城、拱墅两区,是南宋皇城根儿周边的地界。但随时代奔赴至此,有些成了街市,有些成了商区,有些则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留下的巷子都是老巷,具有南宋市井味的。吴山旁的大马弄、十五奎巷,几百年来仍是沿街一路的老摊老店。小王油墩儿,皮脆内柔,油香香得掉鼻子;吴阿姨葱包桧儿,刷上甜口香口酱料,吃起来“木佬佬”的赞。老杭州人吃早饭,生煎包配葱包桧儿,再来一碗馄饨,就是“落胃”的一天了。一家子吃多了,吃惯了,就认准了吃。换了别家,就会不习惯。

街门边、摊位前、凉亭里,摆开一阵仗的车马炮,前巷的会跑后巷来看,观者如堵。“这步瞎弄弄的!不要搞七廿三!”“你不来塞,调我来!”不时还插上几嘴。巷头巷尾,认得的街坊邻居碰到了,隔街打个招呼:“去哪里‘耍子儿’啦?”“去张同泰抓把虫草!”

杭州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在老街巷中,时光仿佛不走似的,黏在老院口、老墙门、老摊位上。晒太阳的老头儿,搬了张躺椅眯了眼,摇起蒲葵扇,扇得白汗衫起起伏伏;修脚踏车的老师傅拿一盆水,将内胎摁在水里,盯着水泡出来,喊一句:“仅(寻)着了!”就拿锉刀往裂口上锉。理发的师傅和客人“噶是非”,聊聊家长里短;南货店的老板埋头打“老K”,客人来问就指一指货物方向由其自取。小伢儿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忙着“轧道伴”(交朋友)、玩游戏。杭州的高架起了,地铁通了,老街巷的气味还是从五十年前的五斗橱里散出来的,老街巷的话语还是三十年前的嗓子里喊出来的。

杭州人吃得讲究,吃正宗的东西得认店儿。一条河坊街,吃酱瓜去景阳观,吃火腿去万隆。酥饼要去吴山买,煎包要去鼓楼吃,小笼包要跑去知味观。山外山的熏鱼、鱼圆,楼外楼的片儿川、东坡肉,新丰的细沙包、喉口馒头,穿街过巷,起个大早,排队也要买了来。街坊邻居,谁家菜买多了,就相互送一点儿;谁家孩子娶亲了,就随点份子。河坊街的梨膏糖、官巷口的江南春糕团,是馈赠邻里的“吃常儿”;要是有塘栖朱一堂的小桃酥,更是成为“抢手货”分着吃。老街巷大多窄而深,但俗而亲,把人情也贴近了,酿醇了,这是有道理的。

老街巷素有“杭铁头”精神、“老娘舅”文化。这是一座国际旅游城市的人文气质,是纵贯古今、横通内外的江南神韵。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救幼童,到“武林大妈”创平安家园,杭州人风骨铮铮巾帼不让须眉。杭州人是看不太惯吵架儿打架儿的,有什么事尽量心平气和地说。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少得让两三分。《钱塘老娘舅》的“和事佬”整天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真还别说,“老杭州”都喜欢这么被“拆劝”。眼见哪里夫妻或邻里闹口角了,总有几个热心邻居会站出来讲几句公道话。当事人见“和事佬”居中调停,一肚皮懊恼也消了一半。

杭州人是有爱的。小营巷居民顾忠根老人,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四十四年如一日在炎夏开免费凉茶摊,为街坊邻居、路人游客送去“不迟到”的清凉,直到两年前因病去世。一众志愿者和市民主动接力,续上了顾大伯的凉茶摊。早上六点,抓蝉衣、麦冬、甘草、党参、杭白菊,烧水煮茶。一日下来, 两百斤凉茶施与,为路人解了渴,消了暑。这般乐善好施的“老杭州”和斑马线“车让人”、度人于危难的凡人善举,只要有心去发现,总是有“木佬佬”的。至于上前问个路、指个厕所,更是几乎无人拒绝的。杭州,就是这么一座让人温暖到骨子里的城市。

街巷也在因时而变,是变好、变美、变时尚,变得更有格局。有的老街巷如今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算是景区了。小河直街有方增昌酱园、姚宅等老民居,一路的明清、民国气息。高银巷拓宽成了高银街,定位为清河坊历史街区的美食手工一条街。五柳巷南宋时是“五柳园”御花园所在,民国时省政府、物征管局办公楼在此设建,经过整治保护,如今已是一路的白墙黑瓦、柳绿花红。施施然划过的篷船、挂在树梢的鸟笼、人家门面上的春联,都是一派闹春的气息。你要是问杭州人喜欢去哪里“耍子儿”,还是南宋御街、河坊街、小河直街这样的老街巷。旧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今有“五湖四海下街巷”,更别说最近兴起的“citywalk”浪潮了。了解杭州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杭州的老街巷走走,穿街过巷随意走,杭州的历史文化也就弄明白了。

杭州既要护住老街老巷的老味道、老习俗、老文化,避免受现代化浪潮的过度侵袭;也要以开放的胸襟,变街坊为景区景点景观,接受海内外游客的检验,这样的平衡是需要做番功课的。该留住的乡愁要留住,该开放的文化要开放。要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这就像杭州拱宸桥街道,台州路、金华路、丽水路、新昌路、宁波路、舟山东路、湖州街等八方风情环集一地,和而不同,各得其所。

要是把杭州的街巷比喻成一锅菜,我倒觉得像闽菜里的佛跳墙——杂而不乱,料殊异却能同香,是值得“老饕”们夹一大筷子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杭州老街里的美食“烟火气”
...儿”,大马弄的烟火气里,不仅藏着巷陌间的市井生机和杭州人舌尖上的期待,也承载着这座城市代代相传的味觉记忆。记者 张之冰 摄浙江各地都有哪些独到年味?详见第2版
2023-01-26 06:04:00
大风,严寒,接近零度的杭州夜里,有一群夜市出摊人
...创业、外地初来杭工作的,不少人就会来摆摊:“许多新杭州人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吴山夜市挣来。”这个老板是安徽人,摆摊十来年,40多岁已在杭州娶妻生子,在附近古玩城小有名气;那个老板
2025-02-08 08:34:00
元宵节即将到来,灯会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杭州以及浙江各地有哪些精彩活动?整理了一部分,一起来看看。杭州市内——“团圆元宵·共赏花灯”上城区元宵灯会活动活动时间:2月11日活动地点:
2025-02-05 18:47:00
跟着抖音小红书打卡 马来西亚“90后”游客 “打飞的”来逛菜场
...见,大马弄就是这样一座露天菜场,它是菜市,更是一座杭州人的生活博物馆,一个城市基因的存储器。从察院前巷转入大马弄大牌坊下,软糯的杭普话裹挟着浓浓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游客仿佛一
2025-03-25 07:21:00
...;明清时期吴山城隍庙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迎神活动,老杭州人也习惯将吴山称为“城隍山”。西湖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共分为城隍巡游、周新颂德、沉浸演绎三大场景,以情景表演的形
2024-06-22 07:55:00
...城隍庙明清时庙会兴盛,成了吴山的代名词,直至今日老杭州人仍把吴山叫成“城隍山”。重建后的城隍阁就选址于老城隍庙遗址。2024年,“吴山城隍传说”被列入第二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2025-05-30 08:18:00
经济观察:城市老地标焕新回归 释放商圈经济新活力
...是工作日,仍有不少人第一时间来到书店内“打卡”。老杭州人来到新华书店选书。王梓锴 摄“我以前就在新华书店对面工作,当时我儿子上学买书都是到这里来买。昨天在网上看到这里重新开业
2024-01-17 14:26:00
...明代,浙江按察使周新清正廉洁,死后被奉为城隍,因此杭州人也俗称吴山为“城隍山”。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杭州人会纷纷来到吴山辞旧迎新。而在端午、立夏等节日到吴山赶庙会更是
2024-12-06 13:14:00
杭州人才知道的十个秘密
...异很大的方言。到底哪里才能听到正宗的杭州话?也许在杭州人从小听到大的杭州话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里,也许在西湖边垂钓的老大爷口中、在老年人晨练的公园里,也许在杭州老城区的农
2023-09-26 10: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厦门受降地为何有两个?
第一次受降●时间:1945年9月28日●地点:鼓浪屿海滨旅社旧址(现鹿礁路2号)●厦门受降代表:海军少将李世甲、厦门要港司令刘德浦第二次受降●时间
2025-08-15 08:39: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⑩|青纱帐里的“阿庆嫂”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张海音 陈亚飞文案:张灵 刘杰 刘岚制作:齐媛媛 赵燕杰 马然 刘彤瑶鸣谢:中共容城县委组织部灵韵数字艺术工
2025-08-15 09:07:00
1966年上映的影片《地道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2025-08-15 09:4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田恬)8月15日,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荣誉出品,河北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等出品
2025-08-15 09:53:00
大禹文化②丨九州与德州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15 11:07:00
文学里的抗战·红旗谱三部曲丨烽烟淬笔绘红旗
梁斌。 散襄军供图盛夏,蠡县辛兴镇梁庄村。天空湛蓝如洗,干热的风裹着草木芬芳,拂过冀中平原。土地变得滚烫,像燃烧过一样
2025-08-15 11:19:00
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分享一个热知识:《恭喜恭喜》不是拜年歌,而是庆祝抗战胜利的歌曲。
2025-08-15 11:20:00
文学里的抗战·平原枪声丨从未远去的“平原枪声”
抗战时期的李晓明。 肖张镇政府供图夏风,从平原上涌起,掠过无垠的青纱帐,晨曦里的肖张镇从酣睡中醒来。合上《平原枪声》最后一页
2025-08-15 11:22:00
80年前,抗日烽火燃遍燕赵大地。在那个鲜血与战火交织的年代,河北作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并以笔为枪打响文学里的抗战
2025-08-15 11:40:00
文学里的抗战·小兵张嘎丨苇淀深处觅“嘎子”
徐光耀近照。徐丹供图在百岁老人徐光耀床头的经典版画里,嘎子与玉英坐在船头,咧开的嘴角里盛着满溢的阳光——那是烽火岁月里最澄澈的笑
2025-08-15 12:30:00
文学里的抗战·野火春风斗古城丨暗夜星火耀古城
图为李英儒。 李小龙供图8月1日18时许,北京长安大戏院内热闹非凡,由抗战经典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改编、北京京剧院创排的同名京剧即将首演
2025-08-15 12:30:00
文学里的抗战·敌后武工队|敌后尖刀写传奇
1942年,敌后武工队军事行动前的留影,左起第一持枪者为冯志。 资料片“伟大的作品将来一定要产生,而且一定会产生在前线
2025-08-15 12:34:00
文学里的抗战·烈火金钢|烈火中的“金”与“钢”
河间市冀中烈士陵园内矗立的冀中革命烈士纪念碑。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摄夏日的滹沱河,阳光洒落碧波荡漾,一片绿意盎然。这条发源于山西的河流
2025-08-15 12:35:00
菏泽民盟书画院系列作品展——花风归来·田立致敬家乡国画作品展
菏泽民盟书画院系列作品展之首展——花风归来·田立致敬家乡国画作品展主办单位:民盟菏泽市委会承办单位:郓城县博物馆民盟郓城支部协办单位
2025-08-15 15:22:00
光耀太行 | 山西抗战中的白求恩
图为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外观。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张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历史长卷中,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以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2025-08-15 16: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