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杭州的街与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2 05: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俞天立

汪曾祺说起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是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的。至于杭州,我愿称之为街巷文化,大抵也是代表了杭州人的性格。

杭州有许多老巷,颇有历史人文意味。孩儿巷、米市巷、大井巷、皮市巷、五柳巷、严官巷、祠堂巷、高士坊巷、十三湾巷,各有各的传奇。最寻常的是因店市得名。皮市巷,南宋时期就以皮具作坊而闻名。米市巷是因唐末宋初得运河贩运之利,沿巷开米市而扬名。孩儿巷一说是因宋时多孩童玩具摊贩而传名。也有些巷子因人留名。严官巷是因一位姓严的郎中,为宋孝宗诊了病,封了官而赐名。高士坊巷是因为隐士徐复曾居于此而显名。还有不寻常的,如大井巷,是因了一口吴越时的大古井而冠名。五柳巷史为富贵之所,是因宋孝宗赵昚的御花园“五柳园”而命名。

孩儿巷要重点说说。陆游任官卜居孩儿巷,写下了传世诗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当时孩儿巷泥偶铺子林立,孩子们爱随大人来买泥玩具,手持荷叶嬉戏。陆游从百井坊巷的官府下夜班回到小楼,巷子仍“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与其说孩儿巷是一条巷子,不如说它是一条诗路。

杭州的巷子多在今上城、拱墅两区,是南宋皇城根儿周边的地界。但随时代奔赴至此,有些成了街市,有些成了商区,有些则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留下的巷子都是老巷,具有南宋市井味的。吴山旁的大马弄、十五奎巷,几百年来仍是沿街一路的老摊老店。小王油墩儿,皮脆内柔,油香香得掉鼻子;吴阿姨葱包桧儿,刷上甜口香口酱料,吃起来“木佬佬”的赞。老杭州人吃早饭,生煎包配葱包桧儿,再来一碗馄饨,就是“落胃”的一天了。一家子吃多了,吃惯了,就认准了吃。换了别家,就会不习惯。

街门边、摊位前、凉亭里,摆开一阵仗的车马炮,前巷的会跑后巷来看,观者如堵。“这步瞎弄弄的!不要搞七廿三!”“你不来塞,调我来!”不时还插上几嘴。巷头巷尾,认得的街坊邻居碰到了,隔街打个招呼:“去哪里‘耍子儿’啦?”“去张同泰抓把虫草!”

杭州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在老街巷中,时光仿佛不走似的,黏在老院口、老墙门、老摊位上。晒太阳的老头儿,搬了张躺椅眯了眼,摇起蒲葵扇,扇得白汗衫起起伏伏;修脚踏车的老师傅拿一盆水,将内胎摁在水里,盯着水泡出来,喊一句:“仅(寻)着了!”就拿锉刀往裂口上锉。理发的师傅和客人“噶是非”,聊聊家长里短;南货店的老板埋头打“老K”,客人来问就指一指货物方向由其自取。小伢儿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忙着“轧道伴”(交朋友)、玩游戏。杭州的高架起了,地铁通了,老街巷的气味还是从五十年前的五斗橱里散出来的,老街巷的话语还是三十年前的嗓子里喊出来的。

杭州人吃得讲究,吃正宗的东西得认店儿。一条河坊街,吃酱瓜去景阳观,吃火腿去万隆。酥饼要去吴山买,煎包要去鼓楼吃,小笼包要跑去知味观。山外山的熏鱼、鱼圆,楼外楼的片儿川、东坡肉,新丰的细沙包、喉口馒头,穿街过巷,起个大早,排队也要买了来。街坊邻居,谁家菜买多了,就相互送一点儿;谁家孩子娶亲了,就随点份子。河坊街的梨膏糖、官巷口的江南春糕团,是馈赠邻里的“吃常儿”;要是有塘栖朱一堂的小桃酥,更是成为“抢手货”分着吃。老街巷大多窄而深,但俗而亲,把人情也贴近了,酿醇了,这是有道理的。

老街巷素有“杭铁头”精神、“老娘舅”文化。这是一座国际旅游城市的人文气质,是纵贯古今、横通内外的江南神韵。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救幼童,到“武林大妈”创平安家园,杭州人风骨铮铮巾帼不让须眉。杭州人是看不太惯吵架儿打架儿的,有什么事尽量心平气和地说。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少得让两三分。《钱塘老娘舅》的“和事佬”整天调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真还别说,“老杭州”都喜欢这么被“拆劝”。眼见哪里夫妻或邻里闹口角了,总有几个热心邻居会站出来讲几句公道话。当事人见“和事佬”居中调停,一肚皮懊恼也消了一半。

杭州人是有爱的。小营巷居民顾忠根老人,从一九七七年开始,四十四年如一日在炎夏开免费凉茶摊,为街坊邻居、路人游客送去“不迟到”的清凉,直到两年前因病去世。一众志愿者和市民主动接力,续上了顾大伯的凉茶摊。早上六点,抓蝉衣、麦冬、甘草、党参、杭白菊,烧水煮茶。一日下来, 两百斤凉茶施与,为路人解了渴,消了暑。这般乐善好施的“老杭州”和斑马线“车让人”、度人于危难的凡人善举,只要有心去发现,总是有“木佬佬”的。至于上前问个路、指个厕所,更是几乎无人拒绝的。杭州,就是这么一座让人温暖到骨子里的城市。

街巷也在因时而变,是变好、变美、变时尚,变得更有格局。有的老街巷如今改造成历史文化街区,算是景区了。小河直街有方增昌酱园、姚宅等老民居,一路的明清、民国气息。高银巷拓宽成了高银街,定位为清河坊历史街区的美食手工一条街。五柳巷南宋时是“五柳园”御花园所在,民国时省政府、物征管局办公楼在此设建,经过整治保护,如今已是一路的白墙黑瓦、柳绿花红。施施然划过的篷船、挂在树梢的鸟笼、人家门面上的春联,都是一派闹春的气息。你要是问杭州人喜欢去哪里“耍子儿”,还是南宋御街、河坊街、小河直街这样的老街巷。旧有“五郎八保上吴山”,今有“五湖四海下街巷”,更别说最近兴起的“citywalk”浪潮了。了解杭州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杭州的老街巷走走,穿街过巷随意走,杭州的历史文化也就弄明白了。

杭州既要护住老街老巷的老味道、老习俗、老文化,避免受现代化浪潮的过度侵袭;也要以开放的胸襟,变街坊为景区景点景观,接受海内外游客的检验,这样的平衡是需要做番功课的。该留住的乡愁要留住,该开放的文化要开放。要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这就像杭州拱宸桥街道,台州路、金华路、丽水路、新昌路、宁波路、舟山东路、湖州街等八方风情环集一地,和而不同,各得其所。

要是把杭州的街巷比喻成一锅菜,我倒觉得像闽菜里的佛跳墙——杂而不乱,料殊异却能同香,是值得“老饕”们夹一大筷子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杭州老街里的美食“烟火气”
...儿”,大马弄的烟火气里,不仅藏着巷陌间的市井生机和杭州人舌尖上的期待,也承载着这座城市代代相传的味觉记忆。记者 张之冰 摄浙江各地都有哪些独到年味?详见第2版
2023-01-26 06:04:00
大风,严寒,接近零度的杭州夜里,有一群夜市出摊人
...创业、外地初来杭工作的,不少人就会来摆摊:“许多新杭州人的第一桶金就是从吴山夜市挣来。”这个老板是安徽人,摆摊十来年,40多岁已在杭州娶妻生子,在附近古玩城小有名气;那个老板
2025-02-08 08:34:00
元宵节即将到来,灯会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杭州以及浙江各地有哪些精彩活动?整理了一部分,一起来看看。杭州市内——“团圆元宵·共赏花灯”上城区元宵灯会活动活动时间:2月11日活动地点:
2025-02-05 18:47:00
跟着抖音小红书打卡 马来西亚“90后”游客 “打飞的”来逛菜场
...见,大马弄就是这样一座露天菜场,它是菜市,更是一座杭州人的生活博物馆,一个城市基因的存储器。从察院前巷转入大马弄大牌坊下,软糯的杭普话裹挟着浓浓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游客仿佛一
2025-03-25 07:21:00
...;明清时期吴山城隍庙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迎神活动,老杭州人也习惯将吴山称为“城隍山”。西湖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共分为城隍巡游、周新颂德、沉浸演绎三大场景,以情景表演的形
2024-06-22 07:55:00
...城隍庙明清时庙会兴盛,成了吴山的代名词,直至今日老杭州人仍把吴山叫成“城隍山”。重建后的城隍阁就选址于老城隍庙遗址。2024年,“吴山城隍传说”被列入第二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2025-05-30 08:18:00
经济观察:城市老地标焕新回归 释放商圈经济新活力
...是工作日,仍有不少人第一时间来到书店内“打卡”。老杭州人来到新华书店选书。王梓锴 摄“我以前就在新华书店对面工作,当时我儿子上学买书都是到这里来买。昨天在网上看到这里重新开业
2024-01-17 14:26:00
...明代,浙江按察使周新清正廉洁,死后被奉为城隍,因此杭州人也俗称吴山为“城隍山”。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杭州人会纷纷来到吴山辞旧迎新。而在端午、立夏等节日到吴山赶庙会更是
2024-12-06 13:14:00
杭州人才知道的十个秘密
...异很大的方言。到底哪里才能听到正宗的杭州话?也许在杭州人从小听到大的杭州话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里,也许在西湖边垂钓的老大爷口中、在老年人晨练的公园里,也许在杭州老城区的农
2023-09-26 10: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