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4 11:14: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武则天称帝以后,大唐已经数十年没有出现过冠绝天下的统帅之才了,好不容易出一个王孝杰,还被人坑死。

到了唐玄宗初期,只有薛仁贵之子薛讷治军有方,可堪大任,恰逢吐蕃兴兵犯境,唐玄宗遂差遣薛讷为帅,统兵讨伐。

在交战过程中,先锋大将王海宾勇猛无匹,多次击溃吐蕃军队,其他众将嫉妒他的功劳,在关键时刻按兵不动,致使王海宾孤军奋战,死于阵中。

随后,薛讷大军赶到,发起反攻,趁势攻破吐蕃大军,斩首一万七千余人。

战后,唐玄宗听说了王海宾的事迹时,非常感动。

王海宾战死后,只留下一个9岁的儿子,叫做王训,唐玄宗得知后,便将其收养于皇宫,改名王忠嗣。

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这个孩子将威震天下,无敌于当世!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当时,9岁的王忠嗣入宫后,见到唐玄宗时,兴许是想起了战死沙场的父亲,顿时悲上心头,伏地大哭。

唐玄宗见状,当即安慰道:这相当于是霍去病的遗孤啊,等你长大了,朕就封你为大将军。

毕竟是在皇宫,人生地不熟,一个9岁的孩子难免会孤单,唐玄宗干脆让忠王(唐肃宗)李亨和他一起玩耍,也好有个玩伴。

虽然身在皇宫,但这种富裕的生活并没有腐蚀掉王忠嗣。

他从小便立志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大将军,为国效力,所以他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

此后的岁月,王忠嗣除了像其他皇子那样读一些儒家典籍以外,还耗费大量时光钻研兵法战策。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在不知不觉中,王忠嗣已经长大成人,由于常年研习兵法,他在军事理论上的造诣已经很高。

有一次,唐玄宗和他一起讨论军事,没想到王忠嗣年纪轻轻便对答如流。

唐玄宗听完后,顿时感到十分惊讶,随即,激动地表示:你将来是个做将军的料!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不久后,王忠嗣迎来了出道的机会。

为了表达对义子的支持,唐玄宗让王忠嗣去尝试着先做一下代州别驾这个职位,在基层历练一番。

代州位于山西东北部,著名的雁门关就在这一带,属于大唐边境地带,王忠嗣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塞外风光以及边关重镇是什么样子。

原本,这里的豪门大户,平日里仗着有钱有势,横行乡里惯了,一听说皇帝的干儿子来了,纷纷收敛行为,关门闭户,生怕惹恼了他,进而被收拾掉。

鉴于大家慑于王忠嗣的身份,都不敢违法,所以王忠嗣的日常工作轻松了许多,于是便着手干一些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他经常带着一小队轻骑兵跑到塞外,深入敌境,当时突厥骑兵时长出没,这样出去是很危险的事情。

但王忠嗣却觉得非常过瘾,在辽阔的草原上,王忠嗣的血液沸腾了,那种想要骑上战马,驰骋沙场的欲望呼之欲出。

谁知才没快活几天,他就收到了朝廷的诏令,要求他立刻回朝。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原来,忠王李亨和王忠嗣从小玩到大,对他感情很深,生怕王忠嗣在塞外出点什么事,所以请求唐玄宗将他召回。

但王忠嗣是坐不住的,很快,他就等到了新的任命。

这次,唐玄宗决定让他去见识一下真正的战场,特意让他以实习军官的身份跟随信安王李祎在河西参加对吐蕃作战。

王忠嗣将在这里,打响出道以来的第一战!

来到河西之后,王忠嗣在军营的日子里,收益颇多,不仅明白了吐蕃人一般会从哪里进攻,采用什么战术,唐军如何防御,如何反攻等等。

但好景不长,由于东北边境出现问题,李祎被调往北方,改由萧嵩担任河西节度使。

萧嵩和王忠嗣接触后,立马就察觉出王忠嗣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把他提拔为兵马使。

虽然升了官儿,但王忠嗣却开心不起来,因为没人敢让他出去打仗。

唐玄宗深知王忠嗣和吐蕃人有深仇大恨,他又比较年轻,担心王忠嗣在战场出现意外,所以秘密下旨给萧嵩,要求他不准让王忠嗣出战。

王忠嗣自己十分清楚,这是皇帝干爹给自己的特殊保护,他没有任何怨言,只是尽力在军队中学习新知识,让自己更强大。

但如果这样一直待下去,他永远都不会有作战的机会,只有找个合适的时机,证明自己的能力,皇帝才会放心地让他统领军队作战。

不久之后,王忠嗣迎来了这样一个天赐良机!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有情报显示,近期将会有吐蕃高层人物在郁标川阅兵,王忠嗣认为这是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恰逢此时萧嵩收到了来自长安的诏令,让他回长安担任宰相,王忠嗣听说后,立马赶到萧嵩营帐。

“我跟随大人已有三年,至今没立过什么功,大人回去也不好向皇帝交代,现在吐蕃人在郁标川阅兵,恳请大人拨给我数百精兵,我率领他们突袭吐蕃,必能成功!”

萧嵩也明白王忠嗣跟吐蕃人有仇,也深知王忠嗣想争取机会实战的迫切心情,便答应了他。

于是,王忠嗣带着数百精兵出发了。

没想到,当他们抵达郁标川,看见吐蕃军队时,大家纷纷要求撤退,并拒绝王忠嗣发起突袭的命令!

原来,吐蕃军队远比情报上说的要多出很多,以唐军这几百人的兵力,真要发动攻击,人家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们淹死。

所以,谁也不愿意就这么冲上去送死。

关键时刻,王忠嗣眼见士兵们不愿进攻,干脆自己提着刀,瞬间就冲入敌军阵营,大砍大杀,如入无人之境。

士兵们见状,谁都知道他是皇帝的干儿子,真要出了事,谁都跑不了,于是纷纷冲入敌阵厮杀。

这时,大家看见王忠嗣跟不要命一样,挥刀四处砍杀,敌军无不血溅当场,顿时士气大振,奋勇冲杀。

吐蕃军队由于毫无防备,阵型瞬间被冲乱,在这群不要命的唐军进攻下,纷纷四散奔逃。

此战,王忠嗣以数百精兵,斩杀数千敌军,俘获羊马数以万计。

会赞普大酋阅武郁标川,其下欲还,忠嗣不从,提刀略阵,斩数千人,获羊马万计。——《新唐书》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当战报送到唐玄宗手里时,皇帝陛下激动了!

看到自己的养子成长为真正的将才,他无比高兴,更重要的是,从此大唐又将出现一个勇冠三军的大将了。

于是,唐玄宗封他为左威卫将军、清源县男。

但没过多久,王忠嗣就迎来人生中第一次打击!

由于王忠嗣在工作过程中得罪了皇甫惟明,遭到诬陷,王忠嗣又无法证明清白,唐玄宗为了显示自己不偏袒养子,将其贬官为东阳府左果毅。

但是王忠嗣此时已经名声在外,很快又被启用。

他将迎来第二次作战机会。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占据的新城,这是一座军事重镇,在唐朝和吐蕃之间曾几度易手。

杜希望在河西任职期间,听说了王忠嗣的事迹,认为他是一个人才,所以上书请求让王忠嗣协助他破城。

在王忠嗣的帮助下,新城果然很快就被攻破,王忠嗣因为功劳最大,被提拔为左威卫朗将,同时驻守新城。

没想到,就在攻破新城这一年的秋天,吐蕃人举兵报复,想要把新城打回来。

为此,吐蕃集结了三万大军进攻新城,而王忠嗣手中仅有一千兵马,士兵们难免心生恐惧。

这时,王忠嗣连鼓舞一下士气,做一下心理安慰都懒得做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说啥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身先士卒才是最好的鼓舞。

当吐蕃大军兵临城下时,只见王忠嗣带着一队人马冲出城外,瞬间突入敌军阵营,左冲右突,大砍大杀,如入无人之境!

王忠嗣在厮杀中,勇猛到什么地步呢?他一个人就砍死了数百敌军!

忠嗣单马进,左右驰突,独杀数百人,贼众嚣相蹂,军{广多}翼掩之,虏大败。——《新唐书》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唐军士兵见状,士气大振,纷纷热血涌上心头,拼命厮杀,吐蕃军队在唐军拼命的架势下,无不胆寒,阵型开始混乱起来。

就在这时,守在城内的那部分唐军当即从城里杀出,在吐蕃军队的侧翼突入进去,吐蕃兵直接被打崩。

在溃败中,吐蕃兵四散奔逃,混乱中又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唐军大胜。

此战,王忠嗣以一人之力扭转战场局势,仅凭一千人就击溃吐蕃三万大军,可谓是勇冠三军,他已经成长为将帅级别的将军了。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表彰王忠嗣的战功,封他为左金吾将军,两年后,王忠嗣升职为河西节度使。

这一年是739年,王忠嗣成为大唐节度使,镇守一方的大将,他年仅34岁,是大唐最年轻的节度使。

一年后,王忠嗣又兼任朔方节度使,此时的王忠嗣已经一人掌管大唐两大军事重镇。

此后,王忠嗣在边关威震天下!

742年,北方的奚怒皆部落发动叛乱,李隆基命令王忠嗣带兵平乱。

王忠嗣率军北上之后,在桑干河三战三捷,俘获牛羊无数,按照史书的原话是:“耀武漠北,高会而还”。

这些战役,还都是军事战术层面,接下来,王忠嗣将展示出他在奇谋诡计方面的天赋。

在平乱结束后,由于突厥人小动作不断,唐玄宗令王忠嗣往西经略突厥余众。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王忠嗣带着部队陈兵于碛口,威慑突厥人,乌苏米施畏惧唐军势大,便请求投降,但一直拖延找借口不来。

实际上,乌苏米施可汗并不想投降,他一直想统一东西突厥,恢复昔日突厥汗国的强盛时代。

所以他只是假意说投降,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派出骑兵刺探唐军情报。

结果发现王忠嗣只是在木刺、兰山安札营寨,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行动。

他由此认为唐军已经中了他的缓兵之计,所以迟迟不展开军事行动。

但这只是表面情况,王忠嗣其实已经秘密召见臣服于突厥的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等部落,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离间他们与突厥的关系。

大棒就是,这些部落必须在大唐和突厥之间选边站,选了突厥的就是大唐的敌人,马上要遭到军事打击。

胡萝卜就是,如果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打败突厥人,那么得到的土地和人口、资源、财宝,全部归这些部落所有,还有大唐的赏赐。

此话一出,这些部落的人全都沸腾了!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有大唐军队的撑腰,他们对打赢突厥很有信心,最重要的是,可以俘获很多财宝、牛羊等等,还能得到大唐的赏钱,这笔买卖相当划算。

于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部落联合起来对突厥实施了致命性的军事打击。

乌苏米施可汗还没回过神,就被各部落联军打得大败,当场逃亡。

忠嗣乃纵反间于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部落,攻米施可汗走之。——《旧唐书》

一年以后,后突厥的最后一任可汗乌苏米施的弟弟白眉可汗被回纥部所杀,将首级传到长安请赏。

至此,昔日无比强盛的突厥,彻底消失在历史上。

这一切,都是王忠嗣的反间计,给了突厥人最致命的一击。

这一战结束后,王忠嗣也没有闲着,他开始另一种高级的玩法。

首先是军事防御策略上的升级。

王忠嗣深知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去无影,每次来打劫,唐军很难将其歼灭,于是想到一个办法。

他下令在北方边境线上,沿线挑选险要的军事要冲构筑防御城堡。

从朔方到云中数千里战线上,修筑起很多个军事城堡,形成一条稳固的防御体系。

这无疑加重了游牧民族的进攻成本,毕竟出来打劫一次,抢完就跑,现在必须得先打下这些城堡才有可能打劫成功。

但游牧民族不擅长攻坚作战,打下来的伤亡代价是很高的。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这些事儿干完之后,王忠嗣又玩儿起了间谍战术。

他派出很多间谍潜入周边各个属国、部落之中,随时你打探消息。

所以,不久之后出现了这样一幕:

周边各部落,每次来打劫,要么遇到唐军早有准备,结果被打得大败,要么就是半路上被唐军突袭,损失惨重。

这是因为,王忠嗣的谍报人员提前提供了情报,他们啥时候来打劫,军队人数,谁是领头,都是一清二楚。

所以,各部落来打劫的骑兵,经常被王忠嗣耍得团团转。

这样的情况出现很多次以后,周边各部落就再也不敢来了。

但是,光做这些是不够的,王忠嗣还玩儿起了经济战!

他故意抬高边境马匹市场上的马匹价格,往往比原来高出一大截,周边各部落的人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草原上的良马贩卖到大唐。

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游牧民族把大量的良马都贩卖到了大唐,导致他们自己没有良马可用。

战马在当时是重要的军事资源,一旦没有良马,那么游牧民族的骑兵也就歇菜了。

这些事情做完后,大唐的边境在王忠嗣的任期内基本实现了“零战事”的地步。被史书评价为40多年来第一边帅。

自张仁亶后四十馀年,忠嗣继其功。——《新唐书》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虽然无仗可打,王忠嗣也并不闲着。

他治军方面也十分厉害,王忠嗣在每次出战,分发兵器时,都要求在上面写明使用的士兵名字。

打完仗后,只要不是战斗损失,就必须完整地还回来,如果士兵不慎遗失,就要追究责任。

从此以后,士兵们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王忠嗣的军事巅峰期

741年,吐蕃进犯大唐边境,皇甫惟明抵抗不力,在河西以及陇右战败,唐玄宗又任命王忠嗣为陇右节度使,负责和吐蕃作战。

接到命令后,王忠嗣立即带着军队赶赴陇右,在青海、积石大破吐蕃军队,接着又挥师在墨离攻灭了吐谷浑。

这一刻,王忠嗣达到了军事生涯的最巅峰。

此时王忠嗣的职务是:河西、河东、朔方、陇右四镇节度使,手握大唐一半的军事力量。

北边的安禄山也仅仅掌握三镇而已,可谓是空前绝后。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史书上的原话更霸气,更有感染力:

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旧唐书》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作为玄宗时代最强统帅,王忠嗣也是慧眼如炬,他提前看出了安禄山要谋反!

安禄山为了起兵谋反,想修筑雄武城,储备军械物资,为了合法地公开修建,他骗唐玄宗说,修建雄武城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敌人

在获得修建许可后,安禄山想吞并周边节度使的一些兵马,加强自己的实力。

于是上书请求让王忠嗣从朔方、河东等地抽调兵力帮他修筑雄武城,到时候趁机截留这些士兵。

结果这一招直接被王忠嗣给看穿了,所以被王忠嗣轻易化解。

王忠嗣带着一支军队趁安禄山外出时抵达雄武城,围着建筑工地转了一圈之后,直接就走了,一个兵也没给他留下。

理由很简单,我堂堂四镇节度使,公务繁忙,现在奉命来协助你修城,你却不见人影,是几个意思?

安禄山的如意算盘就此落空。

安禄山潜蓄异志,托以御寇,筑雄武城,大贮兵器,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期而往,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必反,林甫益恶之。——《资治通鉴》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王忠嗣在工地上转了一圈后,经过观察发现,这些建筑根本就是用来储备军械物资的,根本不是防御工事。

而且那些军械明显是攻坚战所用的兵器,不是塞外对付游牧民族的野战兵器。

安禄山大量储备这样的军械物资,用意何在?分明是想谋反。

于是,王忠嗣上书唐玄宗,状告安禄山谋反,提醒朝廷要采取措施。

但此时的李隆基,正被安禄山哄得晕头转向,根本不相信这事儿,王忠嗣的奏疏也再没有下文。

然而没多久,王忠嗣便遭奸人构陷!

可能是出于想专心负责河西和陇右的军事防御,王忠嗣从安禄山那边回来后不久,就辞去了河东、朔方节度使的职务。

但很快他就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在唐朝和吐蕃的边境上有一座军事重镇“石堡城”,此地易守难攻,十分险要,自从被吐蕃人夺走后,李隆基一直想收复。

有一次,李隆基询问王忠嗣对此有何计策,但王忠嗣的忠言却令李隆基十分不满。

王忠嗣认为,吐蕃人在石堡城的防备严密,如果进行强攻的话,必定要付出数万人的牺牲才能攻下,代价实在太大,不如整军备战,等待时机。

但此时的唐玄宗急于想收回这座重镇,他以为王忠嗣会顺着他的意思,主动去打下来,没想到王忠嗣竟然要等时机。

所以,李隆基十分不满,君臣之间开始出现裂痕。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旧唐书》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就在这时,有个叫董延光的大将揣摩圣意,又比较贪功,主动请求由自己率军攻取石堡城,但董延光同时要求王忠嗣派兵协助。

李隆基见到有人主动请缨,龙心大悦,当即批准了董延光的请求。

王忠嗣接到圣旨,没有办法,只好派出军队协助董延光,但他也在消极协助。

当时,军队开拔时,他手下的将领李光弼前来劝阻他,说:

“大夫你爱惜士卒,但也得罪了董延光,因为你派出数万军队出去作战,却不设悬立赏,这样无法激起三军的斗志,如何能破敌?

到时候,董延光一旦战事不利,他就会甩锅给你,只怕会被朝廷惩罚!”

王忠嗣本来就不赞同强攻石堡城,因为付出的伤亡代价会很大,但又不得不派兵协助,他之所以不设立战功赏赐,就是为士卒考虑。

他不想士兵们去做无谓的牺牲,枉送性命,不设置战功赏赐,士兵不拼命,也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所以,王忠嗣为了他士兵的性命,当即对李光弼说,我不能为了一个官职,让数万人牺牲,大不了把我贬官,也无所谓。

果然开战之后,董延光无法攻下石堡城,战事失利,损失惨重。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董延光为了推卸责任,直接甩锅给王忠嗣,说就是因为王忠嗣从中作梗,拖了他的后腿,才导致的失败。

一般来说,区区一个董延光是告不倒皇帝的干儿子的,但此时朝廷的权力中心还有一个奸臣李林甫。

李林甫看着王忠嗣功劳越来越大,担心有一天会拜相,威胁自己的地位,处心积虑想整垮王忠嗣。

现在机会来了,在李林甫的谗言下,李隆基下旨抓捕了王忠嗣,送进大牢严刑拷问。

毕竟是自己的义子,还是有感情的,李隆基并不想把他处死。

但关键时刻,李林甫进献了一段特殊的谗言,葬送了王忠嗣的一生。

他说王忠嗣和太子李亨关系非常好,私下里曾说一旦发生意外,他会坚定地拥立太子为帝。

此话一出,直接戳中李隆基的痛处!

因为李隆基就是靠政变夺权掌管天下的,他的一生经历了武则天时的黑暗时代,见证了神龙政变,参与了唐隆政变和先天政变。

太子夺权这种事正是李隆基内心最敏感的地带。

于是,李隆基的敏感神经瞬间紧张起来,当场大怒,决定将王忠嗣处斩。

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旧唐书》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恰逢接替王忠嗣陇右节度使职位的名将哥舒翰前来见驾,他一听说皇帝要处死王忠嗣,立马就赶去求情。

因为哥舒翰也曾是王忠嗣的部下,他跪在李隆基面前苦苦哀求,把头磕破了后,李隆基想走,他就跪着跟随,终于说动了李隆基。

最后王忠嗣得免一死,被贬官汉东郡太守,一年后(749年),王忠嗣暴卒家中,年45岁。

后记

王忠嗣一生战功赫赫,不仅勇猛无匹,还善于用兵伐谋,自出道以来,未尝一败,连名将李光弼、哥舒翰都是他的部下,受他指点。

其战绩比肩昔日的战神李靖、苏定方、李世勣等大唐统帅。然而,王忠嗣的结局却是注定的。

大唐名将王忠嗣,打服周边各国,是安禄山的克星

因为唐玄宗晚年,已然是昏聩无比,玄宗时代的名将,多数死在了他的手里。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的敏感神经更加脆弱,由于猜忌、听信谗言,他杀掉了名将高仙芝、封常清,之后又逼着哥舒翰出战被俘。

王忠嗣死时仅45岁,仅仅过了6年,安禄山便举兵谋反,王忠嗣如果活着,安禄山只有挨打的份。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忠嗣即便是活着,在安史之乱时被启用,鉴于高仙芝等人的遭遇,他恐怕也难以幸免。

这也是李隆基的败笔,安史之乱使得他对武将产生猜忌之心,敏感的神经被激发,再加上那些奸臣顺着这根敏感神经进献谗言,那些名将无不遭难。

安史之乱打上八年之久,不在于名将没本事,而在于唐玄宗父子的猜忌之心,贻害一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4 12: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唐朝神通大将李嗣业
...万里勤王的是唐肃宗李亨,勤王的原因是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的铁骑已经打到了首都长安。大唐盛世,怎么就爆发叛乱了呢?这都要怪李亨那个昏庸无道的爹——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刚即位时,
2023-11-20 19:40:00
一生鲜有败绩,最终却投敌乞活的一代名将是谁呢
...位了。 而哥舒翰却素来与镇守河北、辽东的唐玄宗爱将安禄山(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养子)、安思顺(右羽林军大将安波注之子)二人不和,皇帝每次宴会都想让他们和解,然后结拜为兄弟。这一
2023-01-10 14:54:00
忠诚与猜疑:大唐安史之乱的致命矛盾
...淋漓尽致地揭开了大唐的忠诚困局。01.渔阳鼙鼓动地来,安禄山与东北边军的背叛在杨国忠的设计下,唐玄宗与安禄山之间的猜疑链,终于崩溃。公元755年12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正式
2024-01-17 20:50:00
几代帝王的心血成就开元盛世,因为唐玄宗一个错误毁于一旦
...史之乱爆发之初,因为唐玄宗的迟疑,唐军反应缓慢,让安禄山抓住机会迅速壮大,领着河东、平卢、范阳三镇的人马,联合史思明朔方一镇的军队,总共十五万人马,号称二十万大军,直接南下,
2023-04-14 07:05:00
唐朝名将薛仁贵用生命开创了无限荣耀,他的孙子为何参加安史之乱
...的儿子薛嵩,当时安史之乱爆发,薛嵩便起兵造反,投靠安禄山,薛嵩这个事就好像在薛仁贵的清白人生里画了一个污点,怎么也擦不掉。薛嵩安史之乱的背景安史之乱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
2023-01-15 18:17:00
安史之乱爆发后,沣水大战成了关键,也是唐军扭转劣势的转折点
唐朝天宝十四年,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安禄山集结十五万的军队在范阳宣布起兵。此时的大唐王朝对于野心勃勃的安禄山来说就是待宰的羔羊,颓废的唐玄宗、乱政的杨国忠,这两个人在大唐的舞
2023-02-16 18:02:00
从平西郡王到阶下囚:哥舒翰的传奇人生,大唐名将的荣辱兴衰史
...王,但胡人被封王的只有两人,比哥舒翰更早被封王的是安禄山。在当时哥舒翰是朝野上下公认的大英雄了,但后来发生在哥舒翰身上的故事,却颠覆了人们对他的盛赞,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传
2024-02-13 21:22:00
大唐战将王忠嗣半生征战,却栽在了小人手里
...开元盛世时代中少有的清醒者,他看到了势力日渐壮大的安禄山十分危险,却无力劝阻唐玄宗,即便他是大唐的栋梁之才。然而,他的这些功劳却成了宰相李林甫弹劾他的借口,诬陷他与太子李亨勾
2023-07-05 05:52:00
安禄山为什么敢起兵造反
一、安禄山为何敢起兵?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过是否考虑过,李隆基时期是大唐的巅峰一刻,国力之雄厚无出其右,为何却被安禄山这一撞,直接就半身不遂了呢?原因虽很复杂,但
2023-06-26 22:0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