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3-11 14:53:00 来源:杭州网

在杭州访石问刻爱好者“至微堂”群里,有“石痴”之称的奚珣强是一致公认的“石刻捕手”,经他发现的重要的摩崖题刻有数十方,以一己之力,大大拓宽了晚清以降金石学的学术边界。

“至微堂”还有一位“摩友”清兄,姜建清,近几年来在打捞金石摩崖方面也收获颇丰,近几年来经他发现,释读考证的摩崖,屡受关注。

比如:

绍兴蕺山发现元明摩崖诗刻,专家建议尽快保护

极为罕见!神秘石刻“天书”破译,建德发现珍贵的元代外藩进贡摩崖题记

这方摩崖见证了苏轼祷晴失败和被逮进京的往事

赵抃:都别瞎传了,超山“海云洞”三大字真不是我写的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本行从事环保行业的清兄有“理工男”的严谨,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清兄访石问刻”里,记录了近年来在访石过程中的收获,读他的文字,好像看一位“学霸”把解题过程,方程式清清楚楚列出来,条理清晰。为了精确释读题字,姜建清在访石中会带上伸缩梯,刷子,索降……最近甚至用上了DeepSeek。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近日,姜建清在访石问刻的路上再有斩获,他在余姚白水冲瀑布发现南宋摩崖石刻,印证历史文献,700多年前南宋人“团建”一幕重现人间。

以下是宁波新闻甬派客户端对姜建清余姚白水冲瀑布南宋摩崖石刻发现的报道。

↓ ↓ ↓

这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四明山志》里记录过的一块摩崖,但自现代以来,没有人见过它。

摩崖内容讲的是南宋“宝祐乙卯”年(1255),一群上虞游客在余姚白水冲瀑布游玩,“分石列坐”,将酒杯置于清水之上,自比“兰亭”场面再现的故事。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姜建清洗去青苔,使南宋摩崖重现。受访者供图

日前,现居杭州的访石爱好者姜建清“发兴”寻找,在几次失败后,于瀑布下的竹林间找到这块几乎被青苔完全掩盖的石刻。

洗石后,这场发生在770年前的“余姚版兰亭雅集”重现人间,印证文献的同时,也成为余姚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处摩崖石刻。

一则“失落”的宋刻

姜建清生于衢州江山,自多年前陷入寻访摩崖石刻这一“小众”爱好,他常利用业余时间行走浙江大地。

很早以前,姜建清就在黄宗羲的《四明山志》里读到过关于白水冲这处宋代摩崖石刻的记载。书中写道:“(白水山)石壁多题名,皆磨灭不可读,儿子百家辨其一……”后附有释文。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黄宗羲在《四明山志》中记录儿子黄百家辨认出的南宋摩崖内容。

然而,《四明山志》毕竟是撰于明末清初的一本书,三百多年过去了,这块摩崖是否还在,保存情况如何,没有人知道。

由孙星衍、邢澍合撰,成书于清嘉庆七年(1802)的金石学目录《寰宇访碑录》里提到过“白泉山施若题名”,形容其“正书,宝祐三年,浙江余姚”,但没有记载更多内容。

“有些摩崖石刻可能因为开山取石等种种原因消失,但白水冲不曾经历大规模的开发,从经验上来说,这块宋代摩崖极有可能还在,只是没有被找到。”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瀑布下水潭,左上竹林即发现摩崖处。

“因为我的妻子是余姚马渚人,我每年往来余姚比较多,也特别关注余姚地区的摩崖”,姜建清一直坚信这块摩崖还是存世的,数次前往白水冲,但始终没有找到——

“2022年7月24日,游余姚大岚镇四窗岩,返途经梁弄镇白水冲瀑布,停车入内,因水流较小,飞瀑显得对不起游客。在瀑布上下搜寻一圈,未见宋刻踪迹……”

“2023年1月27日,春节假期最后一天,从余姚马渚再次驱车前往白水冲瀑布寻访宋刻。崖壁陡绝,白练飞垂,飞瀑较上次壮观得多。自瀑布口一直溯溪而上,约莫半小时,没有什么发现。又沿溪返回至瀑布口,在周围崖壁上细细搜索,仍然没有什么发现……”

过往日记,记录了姜建清的寻访心路。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白水冲瀑布

“永和暮春觞咏”摩崖重现

也许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冬日草木稀疏时,姜建清再次进入瀑布左侧的竹林搜寻。

“往下走时,忽见一石平整如削,面积较大,细观竟有字迹,立马上前摩挲,果然就是苦苦寻找的宋刻!”他喜不自禁,用溪水将崖面清洗干净,掩盖已久的字迹逐渐显露出来。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白水冲南宋摩崖拓片。李本侹提供

姜建清释读为:“宝祐乙卯暮秋之杪,/上虞刘用父、山父、龙/父、丰德肤、白云山人、/郭仲休、田锡雪,回丹/山,憩飞瀑之下,分石/列坐,浮觥清流,视永/和暮春觞咏,其致一/也,主此水施若讷”。(注:“/”表示石刻换行处)

文字字径约10到15厘米,自右至左行文。其中“杪”字仅剩左边“木”字旁可辨。“宝祐乙卯”即南宋宝祐三年(1255)。

对照《四明山志》,姜建清发现其中有几个字黄宗羲和儿子黄百家辨认有误,如原石刻为“暮秋”,黄宗羲记成了“暮春”;“田锡雪回丹山”一句,“田”字没有出头,不是书中“由锡雪回丹山”;“浮觞清流”应是“浮觥清流”;最后一句“主山水施若识”,应是“主此水施若讷”,姜建清推测,施若讷可能是当时附近道观的住持。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几处得到纠正的文字。

“这则摩崖的内容很有意思,讲的是上虞的几个朋友来四明山游玩,玩累了到白水冲瀑布下休息,一人挑了一块石头坐在上面。他们把酒杯置于水上漂流,仿照永和九年兰亭觞咏的样子,说‘其致一也’。”

姜建清花了不少时间去考证其中人物,不过没有什么收获。“题名的这批人,应该不是什么名人,只都是浙东文士,‘兰亭’往事像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令他们神往、模仿。”

集齐“宋刻、元画、明诗”

这个白水冲不一般

宋代摩崖的重现,加深了余姚白水冲瀑布的文化含义。

作为山水汇聚之地,宁波景区瀑布并不罕见。但余姚白水冲,以“一己之力”集齐宋刻、元画以及明代王阳明的诗歌,景观的标识性耐人寻味。

白水山也称白山、道士山,因有白公在此修炼得道而名。山中,一帘飞瀑从53米的高处飞泻而下,形若白龙飞天,声若沉雷震地,就是白水冲瀑布。瀑布上方就是羊额岭。

从地理环境来看,白水冲宋代摩崖正位于从瀑布下登上羊额岭的交通要道。只是历经770年风雨,为苔痕所掩,不被发现。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这块摩崖其实就在路边。

“元画”指的是上海博物馆藏《丹山纪行图》,成图于1371年。该长卷出自文人手笔,以元末梁弄风光为表现对象,卷尾一段画的正是白水冲与羊额岭。

黄宗羲笔下的宋代摩崖找到了!重现“余姚版兰亭雅集”

《丹山纪行图》尾段的白水冲与羊额岭。

而到明正德八年(1513),王阳明与弟子游学四明山,亦曾作《四明观白水》二首。“邑南富岩壑,白水尤奇观,兴来每思往,十年就兹观”等句,传递出王阳明对四明山水的眷恋与向往。

据统计,宁波有明确纪年的宋代摩崖仅十余处,描绘宁波实景山水的早期绘画屈指可数,王阳明吟咏过的四明山水更富人文含义。“有石、有图、有诗”的白水冲如何做好当代“文章”,无疑考量着今人的智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1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赋诗,罚酒各三斗。”《世说新语》正文和注对王羲之在雅集中所撰文字的称谓已然不同,后人对此更是众说纷纭,宋代桑世昌《兰亭考》云: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言《兰
2023-08-19 12:05:00
...厅堂不算宽敞,椅凳摆满……400多年前,明末清初的大儒黄宗羲在宁波四明山北麓的“龙虎草堂”,伏案著书,讲学布道。400多年后,一场“黄宗羲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研讨会”就在黄宗羲
2023-07-29 21:32:00
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和玉山雅集,古代最著名的三大文人雅集
张鑫雅集是文人亲切畅聊,名士崇尚高雅、挥洒性情的真实写照。所谓雅集,其实就是古代文人间的聚会,他们往往找一处风景绝佳的山水胜景或绝美园林,带上琴棋书画,预备好美酒佳肴,聚在一起,
2025-02-08 15:00:00
扬州隆重举行红桥雅集,纪念红桥修禊开启361周年
...廊相映生辉。“纪念红桥修禊开启361周年,2023扬州红桥雅集”,在这里风雅举行。361年前的“红桥修禊”,声名堪比“兰亭修禊”2023扬州红桥雅集由江苏省诗词协会为指导单位
2023-04-23 20:18:00
聊聊黄宗羲的流亡生活
...刚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还没来得及上任的吴钟峦坐船护送黄宗羲(1610-1695)回老家,船行出二十余里后,舢板船在一个接一个迎头打来的波浪中艰难地航行。黄宗羲让吴钟峦不要再送了
2023-04-19 22:19:00
...明朝后期的启蒙思想家中,有着“中国启蒙思想之父”的黄宗羲尤为突出,他生于明万历年间,卒于清康熙年间,在漫长的学术生涯里取得了极高成就,被称为是明朝最后的大师。明万历三十八年(
2024-06-07 06:53:00
中国的卢梭是谁,在帝制时代敢说皇帝是天下大害
(黄宗羲像)明末清初之际,中国涌现出很多思想家,他们个性昭彰,思想深远,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时代,更是极大地影响到近现代中国的发展。黄宗羲,就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他的父亲被迫,害而死,
2024-07-14 20:43:00
《兰亭集序》经典千余年,他们用一场原创诗词歌赋书画雅集来纪念
阳春三月,遍地花香。4月11日,原创诗词歌赋书画雅集——纪念王羲之《兰亭集序》面世1671周年活动在王羲之故居举行。本次活动由临沂市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临沂市王羲之研究会主办,临
2024-04-13 18:29:00
简介明末官员黄尊素
...一,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初名则灿,后改尊素,字真长,号白安,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浙江省余姚市梁辉镇)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初擢御史,
2024-06-24 21:4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一展览是老教授们艺术才华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更是他们以艺陶情、笔耕不辍的银龄风采的生动写照。9月16日,“银龄的风采——河北师范大学老教授书画展”在河北博物院揭幕
2025-09-17 09:44:00
《德润武陵待君来》: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
一曲凝萃常德6500年文明风骨,是音乐与人文的绝美相逢。城头山遗址的稻浪,翻涌着中国最早稻作文明的脉动;善卷“以德化民”的遗风在德山千年萦绕
2025-09-17 09:49:00
“游目骋怀——张宝珠山水画精品展”即将开展
前言人生在世,总要有一番梦想,纵然如梦幻泡影,言行也当用心。因为,只有以幻修真,无中生有,我们才可以成就梦中之想,并使之完善
2025-09-17 11:3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彦俗话说,春困秋乏。立秋后,很多人总感觉没精神,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然而“躺平”对环境要求太高
2025-09-17 14:51:00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期赵惠文王之弟,曾两度任赵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门客三千,于国家危难时散家财守邯郸,智谋救国显担当
2025-09-17 17:24:00
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7日讯近日,记者跟随着“跟着楹联游济宁”活动走进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据了解,大运河总督署博物馆,又称河道总督署展示馆
2025-09-17 17:51:00
9月17日,在邢台博物馆看到的这款商代“耳为父癸”铜爵,是3000年前的专属滤酒器。古人饮用自酿粮食酒时,酒液中常含杂质,在斟酒时进行过滤,入口酒液瞬间更丝滑。(摄制:常曌宇、张
2025-09-17 22:41:00
吉林省近现代史展聘任英烈后人为顾问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吉林故事
9月17日,吉林省近现代史展顾问聘任仪式正式举行。此次仪式的举办,是深入落实吉林省委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进一步增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2025-09-17 22:42:00
邢台博物馆,一件2000年前的三轮盘附觞铜温炉,惊艳众人!(摄制:常曌宇、张文进、赵家琪)
2025-09-17 22:48:00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