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夜雨丨徐光惠:李甜粑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24 10:43:00 来源:重庆晚报

夜雨丨徐光惠:李甜粑

李甜粑

文/徐光惠

每一座城市都有独具特色的美食。爱上一座城,往往是从味蕾上的一道美食开始的。

我生活在重庆大足,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小城,巍巍宝顶山屹立于云端,5万余尊大足石刻造像闻名中外。大足有山有水有灵气,更有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你流连。邮亭鲫鱼、大足小面、丁家坡洋芋、回龙干巴牛肉、万古泡粑、老张家黑山羊等五花八门,风味各异令人回味。其中三驱李甜粑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传统名小吃。

三驱李甜粑,产于大足的三驱镇,已有80多年历史,最初由三驱镇人李松柏的祖辈所创,后来传给侄子李锡儒,李锡儒则传给儿子李道勇。

李道勇今年57岁,13岁时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跟随父亲学习甜粑制作技艺。由于制作技艺复杂,每一个步骤都要求细致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让年幼的李道勇学起来很吃力。不是弄错了食材比例,就是火候掌握不精确,做出来的甜粑味道总是达不到要求,常常遭到父亲的严厉训斥。

李道勇没有灰心、放弃,他认真琢磨,勤学苦练,在父亲手把手的严格教授下,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来,周而复始,终于学会了甜粑制作技艺。长大成人后,李道勇与妻子生下一儿一女,他们开始了走街串巷卖甜粑。那时,甜粑生意惨淡,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迫于生计,李道勇夫妇只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挣钱。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夫妇俩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大足。李道勇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不能让甜粑这门传统技艺在自己手里失传,要让家乡的味道世代传承下去。于是,他重新开始做起了甜粑。

卖甜粑没有门面,李道勇夫妇就买来一辆二手三轮车、一个炉灶、一张小桌、几张小凳,每天早晚骑上三轮车,走街串巷摆摊一路叫卖。刚开始生意并不好,有时候,天黑了甜粑还没卖完,又不能留到第二天,只好自己吃了。就这样每天起早贪黑忙活了大半年,钱却没挣着几个,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

“老李,别瞎折腾了,这个挣不了钱。”“赶紧找其他事情做吧,一家人还得吃饭呢。”亲戚朋友都劝李道勇改做其他行当,断定这甜粑小生意成不了大气候。

是放弃还是坚持?李道勇彻夜难眠,经过深思熟虑,最终他毅然决定坚持做下去,不能让老一辈传下来的甜粑技艺断送在自己手上,那样他一辈子都不会安心。他暗下决心:不管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一定要将甜粑技艺发扬光大。

甜粑制作工序考究,程序较多。主要分为制作脆子和表皮两大部分。甜粑的表皮是用米浆加红糖揉捏而成,在红糖面团内加上一勺用芝麻、核桃等和好的馅料,放到油锅里烙,当糖饼两面酥黄后,包的馅也在里面化开了。他坚持采用最新鲜的食材,从不偷工减料,制作过程一丝不苟。在价格上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对顾客以诚相待,遇到没钱的老奶奶,李道勇就好心送给她吃。街坊邻居坐在小摊上,一边吃甜粑,一边拉家常,镇上喜欢吃甜粑的人越来越多,都亲切地称他“李甜粑”,生意一天天好起来。

每天凌晨4点过,小镇还沉睡在朦胧的夜色中,李道勇夫妇便早早起床,生火、烧水、洗蒸笼、做甜粑,开启了一天的人间烟火。他们将打好的米浆揉成团,放在蒸笼里用旺火蒸煮。

熊熊火光映红他们的脸庞,满屋子雾气氤氲,弥漫着米的清香。在面团上均匀加入红糖,一遍遍耐心揉捏。一切准备就绪后,夫妇俩骑着三轮车,来到镇中心出摊。包好馅的面团在热油中吱吱作响,诱人的香味瞬间飘溢出来,隔老远就能闻到。刚烙出来的甜粑咬一口外脆里甜,软糯可口,回味无穷。

早上8点过,小镇从沉睡中醒来,街上渐渐热闹起来。小摊迎来了第一拨顾客,有学生、上班族、老人,坐在小凳上吃着焦黄油香的甜粑,一脸满足的笑容。遇到赶场天,周边乡镇的居民来镇上赶场后,几乎每人都要买几个甜粑带回家,那就得排长队购买。

李道勇在保持传统核心技艺的前提下,严格遵循纯手工制作流程,所有原材料均按照老法进行再次加工,在确保口味纯正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改良制作方法,以适应大众口味。付出终有回报,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小镇周边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李甜粑,生意越来越红火,要是去晚了,就可能空手而归。

如今,李道勇将李甜粑传统技艺传承给了儿子。三驱李甜粑已成为了大足的一张美食名片,大足市民都喜欢将甜粑作为礼品赠送客人。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家乡,第一时间就会迫不及待跑去李道勇的摊上吃甜粑,吃着吃着,那深藏心底的浓浓乡愁,便一点一点悠悠地化开来。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任凭时光流逝,不变的依然是它的味道。40多年来,李道勇坚守初心,传承工匠技艺,振兴乡村美食文化,用勤劳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铸就了幸福人生。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面欣赏

夜雨丨徐光惠:李甜粑

夜雨丨徐光惠:李甜粑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还不亮店门口就排起了队,中秋将至,老潍县非遗点心火爆
...糖食”,其制作始于清初,发展到现在,有的店铺的制作技艺已经成为市级甚至是省级非遗项目。潍县点心为何如此受欢迎,来看本报记者的探访。市民在窗口排队买月饼。 蒸酥月饼,有人一订就
2024-09-12 18:48:00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10月13日,第九届中国(重庆)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开幕,长2.02米,宽0.67米,重达400斤传统锻打技艺大刀亮相,吸引民众眼球。据悉,本次博览会以“赋能产
2023-10-13 21:04:00
吃货看过来!在重庆大足 你真能“逛吃逛吃”
...的味觉盛宴,更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文化大餐。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相齐名,此外,大足区还有重庆“小西湖”美称
2024-05-12 16:37:00
大足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绝活 鼓励青年学子到基层就业创业
9月27日,大足区人力社保局举办“大足区2024年万名青年留足来足就业创业暨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走进刘萍手工艺品工作室”活动。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染传承人刘萍为大学生
2024-09-28 09:11:00
...“我这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就是想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大足石雕石刻技艺发扬光大。”大足石雕非遗传承人刘能风对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大足石雕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相伴而生,是
2023-11-09 09:19:00
112名学生的“成童·外傅礼” “香小娃”成长路上仪式感满满
...恩立志,在“非遗”体验中感受魅力……5月17日,重庆市大足区香国小学四年级112名学生在大足冬菜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成童·外傅礼”。“香小娃”身着汉服,正衣冠、行古礼、学
2024-05-18 15:06:00
花馍搭上国潮风 村民有了新营生
...求。上个月,张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平定传统花馍非遗技艺传承人贾如霞、张庄供销社共同出资出力,成立了山西好客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平定县张庄镇张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清波
2024-01-28 13:45:00
馒头,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生活的仪式
...这种微妙的平衡使得馒头更具口感,成为蒸馒头中的一项技艺。3.放碱面的技巧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做法则是在和面时放入碱面。这种方法常见于老一辈人的制作技巧中。在过去,酵母菌并不像
2023-12-20 06:38:00
演员陈建斌蒋勤勤夫妇打卡大足石刻 直言“更规范”“更完善”
...25日,知名影视演员陈建斌、蒋勤勤夫妇携家人朋友参观大足石刻。对于蒋勤勤来说,大足也是其影视首秀作品《媚态观音》的拍摄地。陈建斌、蒋勤勤在大足石刻景区。大足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
2023-01-27 10:4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