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3-13 21:44:00 来源:小肆说健康

导语: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有些人会定期体检,但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身体平时很强壮,即使出现小问题也会很快康复,所以不必担心疾病的出现。

然而现如今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令许多人患上了富贵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让人们苦不堪言。

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被称之为“不死癌症”,所以说当检测到高血糖之后,大家要积极调整饮食,除此之外还要终身服用降糖药物,所以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好的方法可以完全治愈糖尿病,只能通过服用药物减少其并发症。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01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来说,正常人的血糖会在相对较小的波动范围内保持稳定,比如空腹血糖通常是在4.0-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通常在4.4-7.8mmol/L之间。

不同的人来说,因为年龄运动,饮食,情绪,疾病和其他因素,所以说血糖会不同。

首先大家要明白,血糖的控制水平与年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的正常血糖标准会比年轻人较为宽松一些。

例如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空腹血糖应低于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低于8mmol/L。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高血糖所“盯上”,所以说大家要学会自我检测,血糖具有重要意义。

自己检测血糖一方面有助于了解自身血糖波动,另一方面可以与医生合作制定针对于具体情况的治疗方案。

要注意的是血糖水平会因不同的测量方法而改变,对于住在家中且生活规律的老年人来说,可以自己测量血糖。

老年人居家自测血糖应该要掌握好,空腹血糖,早餐后两小时血糖,午餐后两小时血糖,晚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并及时记录血糖值。

如果血糖控制超标,可以每天或隔一天测量一次血糖,测量血糖后,如果空腹血糖高出4.0-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则称为高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02家用测血糖仪怎么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家用血糖仪,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影响血糖结果的准确性。

以虹吸血糖仪为例,解锁正确的血糖测量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血液应自然流出,轻轻触摸虹吸试纸

只有在血糖仪的滴血标记出现后,才能采集血液,事先吸入的血液样本不会显示结果,测出血液后,血液会变成手指上滴下的血珠。

用试纸条顶部的虹吸管嘴,轻轻触摸手指上的血珠,不要直接用手指涂抹,因为手上会有油脂,影响血糖仪的正确读数。

试纸吸收血样后,不要用血滴涂抹或触摸试纸,取试纸时,不要用手指触摸采血区域采集的血液量也会影响结果,试纸应一次充满血液并应一次采集数量的血液,血液过多或血液不足会影响血糖结果。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2、按时采血

采血时间也会影响结果。

例如,空腹血糖是指在睡眠期间8小时以上不进食、不吃药的情况下测得的血糖,且必须在早上9点之前测量的结果,如果前一天晚上熬夜,但没有吃饭也不能成为空腹血糖。

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试纸,从第1顿饭开始后的两小时检测时间应该要在此时间点的前后15分钟,太早或太晚都会影响结果。

对于血糖不稳定的老年人应该要格外重视晚上凌晨2点的血糖,因为此时血糖值是最低的,对于服用降糖药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容易发生低血糖,一旦发现夜间低血糖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

03血糖仪原理

血糖仪有两种工作原理,一种是光电式,另一种是电极式。

光电血糖仪与CD播放机相类似,有一个电光头光电血糖仪的优点是价格便宜,而缺点是探测器头会暴露于空气中容易受到污染,影响测试结果误差范围大约为±0.8,使用寿命较短。

电极类型的测试原理会变得更加科学,电极嘴隐藏在内部,能有效避免污染误差,范围通常在±0.5左右,精确度高,正常使用时是不需要校准的,使用寿命较长。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04血糖仪采血方法

血糖仪主要分为两种采血方法一种是擦血,而另一种是吸血。

擦拭血液的机器通常需要大量的血液,那么患者也容易感到疼痛,如果采血过多会影响检测结果,如果血量不足,检测结果会错误。

吸血血糖仪应控制试纸上的血样测量,不会因血量问题导致结果偏差,容易操作,只需要用测试条点击血滴就可以了。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05医生: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查

头晕会变得更加明显

通常情况下来说,如果晚上熬夜或者是白天身体疲劳乏力,可能伴随头晕,但如果是因其他原因出现的头晕,应该要重视起来,很可能是血糖正在悄悄上升。

足部溃疡

如果血糖升高,那么脚底前部也会伴随溃疡,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真菌感染,导致糖尿病足。

脚的感觉变得迟钝

高血糖会导致神经病变,特别是脚部患者的下肢变得无汗以及干燥,下肢经常会有麻木感,甚至会失去知觉。

口渴加剧

血糖升高会增加排尿次数,并且经常感到口渴,但患者不能因为排尿次数增加,而减少饮水量。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不总是一样的,一天之内的血糖值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来说饭前会低一些,饭后会高一些,这具有一定的正常范围。

糖尿病在治疗方面有些麻烦,而且几乎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想要预防糖尿病也是非常关键的,那么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预防糖尿病的方法。

60岁以上老人,正常血糖是多少?建议:若出现4种异常,早做筛

06糖尿病预防方法:

定期锻炼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表明若每天步行35分钟,那么患糖尿病的概率则可降低80%,高血糖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降低40%,所以说经常运动锻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

科学安排饮食

若想血糖保持稳定状态,那么一定要科学安排饮食,像油炸食物,油腻食物一定要忌口一些,高糖食物也应该要管住嘴巴,这些都是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并且淀粉量高会增加血糖上升的速度。

多注意血糖

如果平时有高血糖症状,最好在家储备血糖检测,一定期关注自己的血糖,这样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多吃降血糖食物

对于喜欢喝饮料或喝啤酒的高血糖患者来说,必须改变自己不良的习惯,通常可以喝绿茶或者是喝白开水,也可以为自己煮一些降血糖饮料,比如说桑叶煮水,这种饮料有很好的降血糖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3 22: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糖尿病患者只要做好5件事,旅游出行并不难
...则很有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对身体健康不利。五、携带血糖仪有些血糖仪体积比较小,而且测试也很方便,建议在行李箱中携带一个小型的血糖仪。因为在外旅行时与平时在家有所不同,可能运动
2023-06-25 13:10:00
血糖监测知多少?自测总是测不准?可能没注意这些点!
...素作出调整,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1. 校准仪器:确保血糖仪及测试条与它们的批号相对应,并且仪器已根据说明书正确校准。2. 操作方法:详细阅读并遵循仪器的使用说明,包括插入
2024-03-20 12:01:00
如何才能稳定血糖?医生建议:日常做好4件事即可
...入睡眠状态,并且睡够7~8小时。4.定期测量准备至少一个血糖仪。如果血糖不稳定,应每天至少监测一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如果血糖稳定,应每三天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2023-04-17 16:48:00
空腹血糖的标准值是多少?超过这范围,就是糖尿病了!
...量在6点30到8点之间,不要超过8点是最好。如果自家没有血糖仪,需要去药店或者医院检测的,尽量早起,在8点前到医院,不超过9点检测空腹血糖。晚餐食用不当空腹血糖都不准糖友如果
2023-05-10 15:24:00
血糖的测量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刻,了解下
...量方法不同,结果有差异糖尿病患者在测量血糖时使用的血糖仪检测的是\"末梢全血血糖\",而医院检验科使用的是\"静脉血浆血糖\"。在测量空腹血糖时,使用血糖仪采集的血液结果往往
2023-06-29 07:06:00
2023年血糖新标准已公布,看看你的血糖高吗
...。测量血糖的正确步骤。1.在测量血糖之前,您必须调整血糖仪的代码。血糖试纸和血糖仪的编码必须保持在同一状态。2.在测量血糖之前,你需要清洁你的双数。最好用医学上的六步洗手法。
2023-07-16 14:07:00
想要调节血糖水平,建议大家做好2件事
...谢紊乱,身体状况不佳。血糖升高并非静悄悄,除了使用血糖仪,身体也会给我们提示1、多尿多饮通常情况下,若是一个人饮水量大大超出自身正常饮用量,说不定与血糖有关。当血糖升高后,糖
2023-01-11 21:22:00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南瓜呢?下面,将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疑惑
...症状。这时她意识到自己的血糖可能已经升高了。她拿出血糖仪一测,果然血糖已经超过了正常范围,达到了12.8毫摩尔每升。徐女士非常惊讶,因为她在聚餐时吃的食物也是平时她会吃的,都
2023-10-09 09:53:00
老年糖尿病人的6个危险时刻,一定要注意!
...射引起,还可遵医嘱调整注射时间和剂量;同时家中自备血糖仪以便及时检测,确保血糖值在比较合适的范围内。5.运动锻炼时运动锻炼易发生意外的时刻:18~20点。晚餐过后出去散步、打
2023-05-05 16:2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