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965年3月18日,空18师飞行员高长吉驾驶歼6战机,成功击落了一架蒋军空军的超声速RF-101侦察机,这场战斗被后人称为“三一八”空战。高长吉从接近敌机到最终击落,仅用了短短3分40秒。而这架RF-101侦察机正是依靠其高速度优势,多次入侵我方领空,像无人之境般肆无忌惮,深得我空军飞行员的憎恨,但始终无力应对。然而,尽管高长吉获得了胜利,他的上级和战友们却没有欢喜,反而忧心忡忡,担心他因此而面临军事法庭的审判。
为什么打赢了战斗的高长吉反而闯祸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国土防空作战的背景谈起。
提到国土防空,许多人首先会想到美军的U-2侦察机和我军的“黑猫中队”导弹打击事件。U-2以其超高的飞行高度达到2万米,几乎无敌于我军防空力量之中。它屡次侵犯我国领空,飞行高度过高,使得我军难以发现和追击,甚至如果发现了,也几乎无法捕捉到。但其实,真正令我空军防空部队头痛的,不仅是U-2,还有被誉为“魔术师”的RF-101战术侦察机。
RF-101的飞行高度比U-2低得多,只有1万多米,然而它具备超低空飞行的能力,飞行速度可达1800公里/小时,比U-2快了三分之一,并且加速迅速。 RF-101成为了美军空军的重要侦察工具。正如那句所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RF-101凭借快速的飞行速度,成为了敌人空军的“撒手锏”。
RF-101侦察机的低飞模式使得我军雷达难以追踪,飞行时间极短,几乎没有给我方战机开火的机会。它能在仅有150米的低空飞行越过台海,然后迅速升至1万米左右,进行侦查拍照。美军曾自豪地称:“雷达看不见,高炮打不到,飞机追不上,导弹瞄不准。” 从1959年起,蒋军空军开始装备RF-101,并不断对大陆进行空中侦察。
1961年,我空军高炮部队击落过一架RF-101,但这次胜利充满偶然性。当时,空军高炮装备的是苏制M1949型100毫米高炮,虽然其射程理论上能够打击RF-101,但由于高空炮弹散布较大,命中率低,加之射速慢,难以有效打击敌机。因此,RF-101对我防空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此后,RF-101侦察机的入侵频繁得令人愤怒,1962年6至7月间,蒋军空军第6大队出动RF-101A达到26批28架次,几乎每天都有。由于RF-101的肆意妄为,我空军战士们充满了愤怒和憋屈,纷纷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击落这架“妖怪”。
终于,在1965年,我国的歼6战斗机成功装备部队。歼6的速度超过了前代歼5,达到1.35马赫,虽然无法完全追上RF-101的速度,但凭借其卓越的推重比和加速性能,歼6成为了击落RF-101的重要工具。歼6的升限和升速大幅提高,使得它在与RF-101的对抗中拥有了更多优势。
然而,在歼6服役后,RF-101的出现次数却显著减少,这使得飞行员们都显得有些失望,感觉到自己等待了很久的机会终于来临,却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直到1965年3月18日中午,RF-101A再次出现在我方雷达上!这一消息令空18师全体人员立即进入备战状态。指挥官沈科亲自下达迎战命令,飞行员高长吉被派出迎战。高长吉是空18师54大队副大队长,且他有着丰富的飞行经验,曾参与过多个空战。为了准备迎接敌机,高长吉与战友们进行了精心准备和多次演练。
当时,敌机的行踪已经被掌握,两架RF-101A出现在汕头东南上空,飞行高度低得几乎无法被雷达捕捉到。但高长吉根据敌机的习惯,判断敌机最终会拉升高度以便进行侦查。果然,敌机开始上升至8500米,高长吉不慌不忙,果断升空至11000米,保持警觉。
随着敌机的出现,高长吉迎难而上,展开了追击。然而,RF-101的速度优势明显,高长吉的歼6战机虽然加速到接近最大速度,仍然无法轻易追上对方。加速过程中,歼6的操控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开始出现震动、过载的现象,但高长吉坚韧不拔,强忍不适,继续紧追不舍。
此时,敌机开始逃窜,试图甩掉高长吉,但高长吉却不甘心放弃。就在僚机飞行员误判形势,突然返回时,高长吉迅速锁定了敌机。在不顾一切的追击下,高长吉终于让敌机进入了航炮射程。
然而,地面指挥部的沈科却通过无线电提醒他:不允许战机出海!这条禁令几乎是为了避免飞行员违反军令。但高长吉早已杀红了眼,理智早已被愤怒取代。他回应道:“谁定的禁令,让他改改。”沈科无奈地回答:“主席定的。” 高长吉一愣,但心中依然决然:为了祖国安全,个人的命运又算得了什么?
终于,歼6战机的航炮锁定敌机,并在450米距离内进行猛烈打击。RF-101的僚机被打成了蜂窝状,最终坠入大海。高长吉欣喜若狂,不顾一切,甚至连违令之事都抛诸脑后。
战斗胜利后,高长吉驾驶着即将燃油耗尽的歼6成功着陆。但一进指挥部,他立刻向沈科表态:“我愿意接受处分。”面对他的决心,领导虽然理解,却也难以安慰他。然而,当这次空战报告送上北京时,出乎意料的是,主席亲自表示高长吉的行为值得嘉奖。他指出,“我们不能因循守旧,捆住自己的手脚,如何能打胜仗?”最终,高长吉不仅未受惩罚,反而晋升为副师长,成为了后人瞻仰的楷模。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5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