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邯郸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8-07 04: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

重点实施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住房改造等7项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邯郸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

邯郸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武安市白沙村相继打造红色广场、科技园区、影视城等景观节点,并依托当地资源、生态、文化和产业等优势,实现了产业强、农村美、群众富。这是近日拍摄的白沙村现代化蔬菜种植采摘园鸟瞰图。河北日报通讯员 李树锋摄

邯郸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拍摄的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东刘家寨村党建街部分景观。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学维摄

邯郸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馆陶县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植业。目前,已发展设施甜瓜、黄梨等果蔬种植1万余亩。这是瓜农近日在馆陶县赵官寨村温室大棚内收获甜瓜。 河北日报通讯员 郭江鹏摄

从邯郸市乡村振兴局获悉,今年5月,该市全面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实施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住房改造等7项工程,全面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扩大乡村就业,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文明程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目前,该市已完成全市农村、农户信息采集,确定了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示范区,建立了市级协调落实、县级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

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邯郸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用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重点实施7项工程。

生活条件改善工程。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不断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及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8%,新建改造农村电力线路60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推动农村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与县城同步规划建设,重点行政村5G信号基本覆盖;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将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15万平方米,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住房改造工程。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农房抗震改造,实现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开展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2023年,累计建成40户以上装配式示范农房。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应保尽保,将建成80户以上装配式示范农房。

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农村厕所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公共环境提升为突破点,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稳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过60%,农村黑臭水体有效管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全面提升。

富民强村工程。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培育发展三产融合的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产业园区“两区同建”,聚集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全面推广“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民更多享受产业链增值收益,确保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来。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2025年,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

治理增效工程。不断完善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全域覆盖、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广泛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模式,抓好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到2025年,全市三星以上平安村(社区)创建达标率将超过75%,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占比分别达到80%、65%。

特色村庄保护工程。强化村庄风貌引导和改造提升,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独特村、民族村等保护工作,加强对名人故居、古街古巷、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的保护管理,挖掘镇村文化内涵,突出村庄特色和地域特点,传统村落较多的县(市、区)实行连片保护利用,提升整体保护和综合利用水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切实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示范创建工程。积极争取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和示范区创建资格,谋划布局市、县两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150个、示范区3个。到2027年,将布局建设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250个、示范区5个。

完成农村、农户信息采集,为和美乡村建设摸清工作底数。邯郸市组织20个县(市、区)1.2万余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开展数据采集,目前,已完成全市乡村建设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共录入5298个行政村、182.5万余户农户信息数据。其中,行政村信息包括基本情况、村庄规划、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42项指标,农户信息包括户主信息、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23项指标。

据介绍,经过省乡村振兴局和省农业农村厅评审,邯郸确定魏县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布局创建武安市东太行和美乡村示范区、邯郸市环城和美乡村示范区两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魏县东南温村等57个村为拟创建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为全市和美乡村建设积累经验、探索路径。

“和美乡村建设任务艰巨,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市直部门横向联动、市县乡村纵向协同,才能凝聚工作合力,确保取得扎实成效。”邯郸市乡村振兴局二级调研员秦三录介绍,该市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工作专班,实行市级协调落实、县级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用好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加强和美乡村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擂台赛、观摩拉练等活动,促进各县(市、区)比学赶超,对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推动不力的进行约谈。

同时,积极发挥县乡村三级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农民参与村庄规划编制、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等工作,组织带领农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7 06:45:4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串珠成链”缀起美丽乡村集群
...以村为单位成立乡贤矩阵,为村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等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是一大难题。对此,邯郸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各县(市、区)探索建立政府
2023-01-19 05:04:00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邯郸着力补齐体育场馆不足短板,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织密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网络河北日报通讯员 苏 醒 杨 溪自获得第十六届省运会承办权以来,邯郸围绕“保赛事圆满、
2023-08-07 04:24:00
...500万元的峰峰矿区黑龙洞群泉景区,区位优势明显。村内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基本实现绿化、洁化、亮化。然而,黑龙洞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依旧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旅游模式相对单一,以
2023-07-14 18:26:00
乡村行·看振兴|建设和美乡村,一个都不能少——邯郸市复兴区率先实现省级和美乡村全覆盖
建设和美乡村,一个都不能少——邯郸市复兴区率先实现省级和美乡村全覆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难不难?好村不难,难在差村;一村不难,难在一村不落。从11月16日召开的全省和美乡村建设
2023-12-05 07:08:00
邯郸邱县新马头镇深化“三抓三促”机制 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出实效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档升级。抓“硬件”促“软件”,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新马头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推进,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公共投入的“硬件建设”和提高
2023-11-28 12:52:00
...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获悉,今年该市将实施基础设施、服务管理、城乡面貌、文明素质4项提质工程,推进文明城市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深入开展改造
2023-03-15 05:17:00
邯郸连续11年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大市行列
...麦、优质谷子、双高大豆等优质专用粮食生产。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制定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大中型灌区建设有效结合。健全多元投入机制
2024-04-23 22:03:00
粮食“连年丰”从何而来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邯郸连续十一年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大市行列粮食“连年丰”从何而来5月6日,成安县道东堡镇大堤西村种植大户朱信涛在用植保无人机为小麦喷洒农药。4月19日,成安县
2024-05-14 07:01:00
河北省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议在石家庄召开
...调,要牢牢把握建设和美乡村的重点任务,全面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切实抓好农村
2023-11-18 19:3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