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西湖茶山来了AI“采茶工” 能否破解“春茶困局”?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5-04-27 22:05:00 来源:杭州网

中国蓝新闻 2025年的春天,浙江的天气格外多变,茶叶生长得比往年更慢。直到清明临近,西湖龙井茶园才终于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采摘季。在这片千年茶山上,一群特殊的“采茶工”正悄然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它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劳动者,而是由浙江理工大学博士朱赢鹏、周宇杰及其团队开发的AI采茶工。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够模拟人手捏、切、提、抛的动作,还能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持续工作,为解决日益严峻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那么,AI“采茶工”上线后,困扰多年的采茶工短缺问题能破解吗?在过去的这个采茶季,记者展开了调查,发现AI采茶技术经过数次迭代后,“春茶困局”正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春茶之困:劳动力断层

晨雾笼罩的西湖龙井茶山上,采茶工陈水青弓着腰,手指在茶树枝头翻飞。她的动作看似轻盈,实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摘下一枚符合标准的“一芽一叶”,需要在0.5秒内完成“捏、提、抛”的连贯动作。一天劳作14小时,这样的动作要重复5万次以上,而日薪不过200元。在她身后,一群平均年龄58岁的采茶工散布在梯田间,他们的影子在暮色中逐渐模糊。

西湖茶山来了AI“采茶工” 能否破解“春茶困局”?

这曾是延续千年的中国茶产业图景,如今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省内采茶工中35岁以下从业者不足3%,80%依赖跨省招募的“候鸟式”工人。安徽、河南等劳务输出大省的采茶工每年清明前跨越800公里奔赴浙江,却难以填补日益扩大的用工缺口。杭州茶科所测算显示,每500克特级龙井需采摘3.6万至4万个芽头,而2025年西湖龙井核心产区的采茶工缺口已达30%。“00后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茶山。”西湖龙井茶农张嘉乐苦笑道。这种代际认知差异背后,是数字经济时代劳动价值的剧烈碰撞:采茶工缺乏社保、意外险保障,高强度劳作与低回报形成鲜明对比。即便茶企将工价提高30%,依然无人问津。“这不是简单的用工荒,而是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化进程的结构性矛盾。”浙江理工大学博士朱赢鹏这样告诉记者。

二、AI入场:“像素级”技术革命

在茶园的另一侧,几台身高1.2米的AI机器人正悄然改写规则。它们的机械臂自上而下接近采摘目标,仿生机械手模拟人手指腹,在到达采摘位置后进行捏、切、提、抛,完成采摘全流程。这是浙江理工大学团队研发的第七代AI采茶工,其“大脑”中存储着超过20万张茶叶图像数据,能在颜色形态相近的老叶中识别出“一芽一叶”。“我们花了十年走遍浙江茶山,让机器人学习不同品种、光照下的茶叶特征。”项目负责人朱赢鹏、周宇杰博士展示着控制屏上的操作界面。为了攻克“嫩梢识别”难题,团队建立茶叶嫩梢图像数据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打标。如今,这套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已达90%以上,基本满足产业化应用条件。技术的突破背后是残酷的现实倒逼。

过去十年,浙江茶园面积扩大42%,茶产业经济体量增长1.7倍,但采茶工数量却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如果采茶工持续供不应求,将会造成市场上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成本提高,但是现在名优茶的价格已经基本达到了天花板,这就会造成茶叶生产利润降低,对产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表示。

“如果劳动力断层持续,整个产业将面临系统性风险。”朱赢鹏团队表示。他们的目标不仅在于实现人工替代,更着眼于驱动茶产业全链路智能化转型,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的双重跃升。

三、人机博弈:技艺传承与效率革命的角力

在梅家坞茶村,采茶工方凤云对着机器人摇头:“手工是一颗一颗采的,机器哪能比?”她展示着竹篓里的芽头——每个切口平整如刀削,这是四十年练就的指尖艺术。老茶工们的担忧不无道理:目前AI采茶工对蜷曲芽叶的误判率仍达12%,雨天作业效率下降35%,且无法处理茶树背阴面的复杂枝杈。 但年轻茶农们已开始算经济账。“人工采茶上午干4小时就得休息,机器人能24小时连轴转。”张嘉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雇佣10名采茶工日均成本3000元,而一台AI机器人日耗电费仅200元,虽然当前效率只有人工的70%,但综合成本下降58%。更关键的是,机器解决了“突击性用工”难题——西湖龙井的采摘期集中在清明前后15天,稍有延误就会导致茶叶木质化,品质断崖式下跌。 不过,采茶区的茶农表示:眼下,一台AI采茶工售价起码要数十万元,单打独斗的茶农个人引进还为时尚早。

四、未来茶山:人机共生的新生态

在朱赢鹏团队的实验室里,新一代AI采茶工原型机已进入测试阶段。新机型配备自研双目摄像头,能识别并定位茶叶嫩梢;行走底盘升级为仿生腿式结构,可适应15度陡坡地形。“那份独特的手工采茶技艺,那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默契,是否能够在未来的茶山上得以传承?答案是未来的茶山上,可能出现人机共生新生态,这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在朱赢鹏的设想中,未来茶园将是数字集成化的:无人机测绘生成三维地图,AI机器人按最优路径采摘,区块链技术追溯每片茶叶的生命周期,人机共生的新生态就在未来的茶山上。

“茶产业的发展既要守住传统的根,也要插上科技的翼。”西湖龙井茶的村里,很多年轻人这样告诉我们;我们不采茶了,但是茶产业不能在我们手里没落,相反要更加辉煌,这就需要一种新的生态出现。

五、困局之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范式突围

西湖茶山的这场人机对话,折射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层命题。据统计,我国农业机器人密度尽管跟日本、德国还有不小差距,但每年都在保持高速增长。“AI采茶工一方面可以提升茶叶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将会让传统的名优茶生产形成标准化流程,效率进一步提升后,将会重构茶叶生产的各个要素,为新茶饮、新茶食的发展提供更多原料和生产端的支撑。”省农技推广中心研究人员这样分析。“AI采茶工的价值超越技术本身,它提供了小农经济转型的样本。”传统茶产业中,分散的农户、非标的生产、季节性的用工构成“不可能三角”,而AI+物联网的模式正在打破这一僵局。

当前AI采茶工单台成本10万元以上,是茶农年均收入的3倍;复杂天气下的稳定性、茶树品种适配性仍需突破;更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技术垄断导致的以小农户为主的浙江茶农被边缘化。“我们正探索‘机器人银行’模式,像共享农机那样按需租赁。”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透露。配套政策也在跟进——新修订的《浙江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首次将“智能装备应用”列入扶持条款。

六、 “AI采茶工”或能破局春茶采摘困局

暮春的西湖茶山,AI采茶工在月光下持续作业,它们的传感器反射着星辉,像一群沉默的守望者。三十公里外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里,宋代曜变天目茶碗静静陈列,釉色中流转着八百年前的手工温度。在这场始于指尖的变革中,机器不会疲倦,但文明永远需要温度。当00后程序员为AI采茶工编写新的算法时,陈水青们仍在用长满老茧的手掌感知芽叶的韧性。或许正如龙井茶独特的“糙米色”——那是手工炒制时茶多酚与高温碰撞的印记,也是机器难以复制的生命质感。未来茶山的答案,终将在这片叶子与AI机器人的共生中找到平衡,同时,实现“绿叶子”到“金叶子”蝶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7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京东快递“茶山音乐会”这个双休邀你来撒欢
...每日商报闻的是茶香 听的是江南 玩的是心动京东快递“茶山音乐会”这个双休邀你来撒欢商报见习记者 吕文鹃你有没有听过一场身临茶境的茶韵音乐会?本周六下午1点,有一场茶香沁脾的公
2024-04-16 06:14:00
镇宁本寨镇:春暖茶香忙采摘
...余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型村寨。奋箕冲村茶山平均海拔1300米,全年无霜期350天左右,是种植茶树的优选之地。一芽一叶间,浓浓茶香味。5000亩茶园内,茶园里热闹非
2023-03-16 15:47:00
...是多年老相识,当天头茬开采,他正带队去自家分属3处茶山的7亩茶田采摘第一批鲜叶。整个上午,10个人采了10多公斤。“目前,‘龙井43’的新芽已经长到2厘米左右高,率先具备开采
2024-03-21 08:49:00
西湖龙井茶“上天”了
...为提高春茶的揽收效率,顺丰速运公司首次将无人机开进茶山。天上,两架无人机搭载着两大箱茶叶迅速起飞,又稳稳地降落在龙井村的“顺丰无人机助力春茶鲜达万家”试飞现场,全程又快又稳。
2024-03-23 06:27:00
...0多名采茶工。”采茶工每天早上5点半吃早饭,6点出门上茶山,中午12点左右回来和茶农一起吃午饭。时鲜的笋烧肉、酱鸭、都是美味的杭州特色家常菜,大家边吃边聊,就像一家人。吃完饭
2024-04-15 05:58:00
...出炒茶王,为这场技艺比拼画上圆满的句号。电商直播进茶山春风“吹”活传统茶产业春茶吐翠的时节,龙坞茶镇的万亩茶园里,除了采茶工指尖翻飞的忙碌身影,还有一批架着补光灯、手持云台为
2025-04-05 08:12:00
炒了40多年茶叶的茶农 带来龙坞西湖龙井
...历史。为了大伙这一口鲜,我们来到龙坞仇家埭村,爬上茶山,走进炒茶车间,感受了浓烈的绿茶芬芳,为大家带来高性价比的明后西湖龙井。群体种都是爷爷辈种下去的百年老茶树 仇昌龙家的明
2024-04-18 06:14:00
...介绍道。建德苞茶摊主付彦萍也表示:“茶叶全来自自家茶山,新茶折扣最高五折。”本次市集共设12个展位,吸引超千名市民参与,销售额近10万元。活动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更以一杯春茶
2025-04-21 07:00:00
...库、何家村市集、九街、青龙洞,再到白虎湾。一路可观茶山、水库、山洞等各具特色的奇妙景致。备受关注的西湖龙井炒茶王大赛也在活动中拉开帷幕。58位炒茶高手现场竞技,在两个半小时内
2024-03-30 07:12: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总决赛落幕 西工大获奖数量质量再创新高
近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各赛道总决赛圆满落幕。本届大赛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025-10-07 11:40:00
太划算!遵义多重补贴点燃消费热情
多彩贵州网讯国庆中秋“双节”同至,遵义市推出的“悦·遵义‘双节’欢乐购”促消费活动覆盖整个长假,其中“焕新过节·乐享生活”家电家居促销活动形式丰富
2025-10-07 14:5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9月23日,2025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一批全球首个、国内首批、性能全球最高的科技成果密集亮相
2025-10-06 09:49:00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众多家庭出游的重要选择。为进一步破解高速服务区“充电难、排队久”的现实困境,山西交控集团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升级”双轮驱动
2025-10-06 18:01:00
邮储信用卡气球雨惊喜派对即将空降青岛李沧万达,国庆中秋邀您共启幸运之旅!
鲁网9月30日讯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同庆之际,为回馈广大市民与持卡人长期以来的支持,邮储银行青岛分行将于10月1日-8日
2025-10-06 14:11: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于洁尘 通讯员陈天骄“干我们这行的,哪有节假日?越是假期越要忙。”10月5日一大早,28岁的陈潇离开南京
2025-10-06 09:48:00
节日我在岗丨十堰高周波:抓创新赶订单 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林)在国庆中秋假期,位于十堰经济开发区的十堰高周波科工贸有限公司抓创新赶订单,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2025-10-05 20:21:00
节日我在岗丨艾斯卓智能科技:节日不休 赶制订单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耿吉国)放假不放松,生产不停工。国庆中秋长假,我市各生产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赶订单,奋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
2025-10-05 20:21:00
普阳钢铁工程机械用高强高韧宽厚板全国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一块宽厚板的靶向发力——“铁疙瘩”怎样变成“金娃娃”(十)从矿山到港口
2025-10-05 07:47:00
人气旺 厦门多个商场假日客流爆棚、销售额亮眼
集美大悦城商圈内,小朋友和机器人亲密互动。(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黄晓珍 摄)国庆中秋假期, 厦门SM购物中心潮玩店内人气火爆
2025-10-04 09:20:00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公开征集一批河北省高质量数据集河北日报讯(记者解楚楚)9月26日,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公告
2025-10-04 08:03:00
央媒看太原9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以《双节市场备货足美食特产受青睐》为题,报道了假期到来,太原市各大综合市场提前备货
2025-10-04 07:1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朱道衡)近日,2025鼓浪屿世遗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启动。此次活动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高校、企业
2025-10-03 08:37: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长假期间,许多人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趁机好好休息。可是,如果休息方式不得当
2025-10-03 08:37:00
渤海之潮涌动着澎湃的脉搏,海河之畔镌刻着科技的印记。10年前,一颗带有“清华”基因的种子在天津这片沃土扎根;10年后,它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2025-10-03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