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宋神宗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以王安石主持变法事宜,由此,开始了史称“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的改革行动。
这场变法对北宋的未来影响极深,本文不谈变法导致的对北宋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一系列影响,主要谈谈变法的两位主导人物,宋神宗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
在宋神宗登基之前,王安石就已经名望满天下,并且已经在自己的治理的地方开始小范围试行一些变革措施。
宋神宗登基之后,面对北宋面临的一些困境,试图做出改变,而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已经“养望三十年”的王安石。
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宋神宗面见了来京的王安石,两位都有意变法的大人物进行了最后的互相试探,以及对变法可能性的探讨。
结果是美好的,随后,王安石即向宋神宗抛出了一份《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正式提出宋朝需要变法。
于是,在稍作准备后,第二年,君臣二人就携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变法。
这场变法最终失败了,从一开始了,就遭到了保守派的大肆抨击和抵制,加之变法的法规本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未能达到预想的成功。
最重要的是,坚决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只活了三十七岁,在他死后,变法即终止,属于典型的人亡政息。
而且,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宋神宗和王安石互相之间,也出了一些问题。
先看看王安石在变法期间主导变法的时间:熙宁二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由其主导变法。熙宁七年四月,王安石罢相。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二次拜相。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二次罢相。
由上述记载可知,王安石并没有一直在主导由他跟宋神宗联手发起的变法,期间跌跌碰碰,拜相主持变法的时间一共还不到七年时间。
而宋神宗赵顼在位十八年,从登基第二年开始搞变法,一直到他去世,总共搞了十七年,其中有长达十年时间,是抛开王安石进行的。
也就是说,宋神宗跟王安石一共只合作了七年时间,而且,在王安石二次拜相后,就一直待在外面,直到他去世,连京城都没有回来过。
虽然在其余的时间里,宋神宗任用的主导变法的官员依旧是王安石的徒子徒孙,可这种情况依旧显得不正常。
在宋朝之前,最著名的变法是距宋神宗执政时期1400多年前时,由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联手发起的“商鞅变法”。
在这次变法期间,秦孝公嬴渠梁和商鞅这对君臣互不相疑的携手前行了二十一年,这才促成了变法的成功。
以此为例,宋神宗跟王安石没能持续的有效合作也是变法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在宋神宗跟王安石之间,能决定对方去向的只能是身为皇帝的宋神宗,那么,宋神宗为何在变法期间,对主导变法的王安石时用时弃?
首先是变法压力过大,保守派的抵制是空前的,甚至包括跟宋神宗关系最亲密的生母高太后也反对变法,宋仁宗遗孀曹太皇太后同样反对变法。
在这种情况下,稍有风吹草动,变法派就要遭到如狂风暴雨般的指责,而这时,需要背锅侠出现,这个人显然不能是宋神宗,只能是王安石。
典型事例就是王安石首次罢相,那一年“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反对变法的监安上门郑侠越级献《流民图》给宋神宗,引发朝廷内外一片哗然。
当时,保守派大臣、曹太皇太后、高太后陆续给宋神宗施加压力,宋神宗不得不让王安石罢相,以平息这股反变法的潮流。
这就是典型的出了事,就让臣子背锅的事例。
其次,宋神宗也担心王安石长久待在相位上,导致势大难治,这是典型的皇帝心术在作怪。
王安石要主导变法,就必须给他权力,权力给多了,宋神宗又会对王安石不放心。
大凡皇帝大概都有类似顾虑,宋朝的皇帝更是如此,在北宋,宰相能连续担任超过五年的人本就不多。
加上保守派对变法的反扑实在是猛烈,宋神宗只能时不时的牺牲王安石来平息自己心中的担忧,以及给保守派交代,维持住北宋朝堂上的平衡。
从这一点看,宋神宗的魄力和胆量真没1400多年前的秦孝公大。
最后,是宋神宗自觉羽翼丰满,对变法的理解和实施都能独自进行,抛开王安石也能把变法进行下去。
这种判断依据的是南宋时期朱熹的言论,在《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神宗尽得荆公(王安石)许多伎俩,更何用他?到元丰间,事皆自做,只是用一等庸人备左右趋承耳。
根据朱熹的言论,宋神宗在把王安石的手段都学会后,就把王安石抛弃了,他跟王安石,与其说是想共同变法的战友,还不如说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宋朝士大夫对皇帝的忠诚度可没那么高,在他们心中,他们是跟皇帝共治天下的。
王安石想变法,需要得到皇帝的支持,这是王安石靠拢宋神宗的原因,而非忠君,因为皇帝想变法,也能支持变法,他才出山变法。
如早前宋仁宗晚年抗拒变法,王安石眼见得不到支持,干脆就不入京为官,眼不见为净、
反观宋神宗,他知道变法是困难重重的,所以先利用王安石把摊子铺开,压力都给王安石去顶。
宋神宗自己在后面根据形势斟酌、观望,两次把王安石抛出去缓解压力,其后更是在“尽得荆公许多伎俩”后独自主导变法,完全抛弃了王安石。
当然,王安石的性格强势,也是这对君臣无法友好长时间合作的原因。
根据史书记载,王安石号称“拗相公”,为人倔强,不懂得妥协,宋神宗跟他相处并不是那么和谐、轻松。
或者长时间让王安石主持变法?宋神宗也会担心他的这种性格闹出不可挽回的大事。
所以,宋神宗自己主持变法时,只任用一些较为听话的臣子,即朱熹所说的“只是用一等庸人备左右趋承耳”。
宋神宗时期掀起的这场变法,失败的原因很多,但王安石跟宋神宗这两位主导者不能有效合作绝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宋神宗死前,王安石还活着,他是在宋神宗死后一年,因为主政的高太后及保守派大臣尽废新法后,才郁郁而终。
如果变法能够持续,王安石没准能多活几年。
如果宋神宗信任王安石,在死前召王安石回来,由他辅佐幼君宋哲宗,而不是让反对变法的高太后辅政,这场变法没准能持续下去。
宋神宗的继承人宋哲宗在高太后死后,虽然又恢复了变法,可中间的断层造成的对变法的严重损害,以及产生的党争中的官员之间互相的仇视,已经不可逆。
宋神宗明知道母亲高太后反对新法,依旧让她辅政,而不是召回王安石坐镇,就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宁可新法有废掉的可能,也不能让王安石回来搞事。
显然,宋神宗对王安石的感官不是那么好,即使是王安石最先支持他发起了变法。
大家怎么看?是否支持我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探讨。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1 17:46: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