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五脏宜通的临床运用原则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08 21:53:00 来源:康之道

五脏,作为人体内部的核心器官,其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通畅至关重要。五脏的通畅,关键在于气机的调和与平衡。当五脏功能正常,气机得以顺畅流动时,人体的气血津精便能得以有效输布,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然而,一旦五脏出现不通,便会直接影响到气血津精的运行与输布。这些物质在体内的流动,犹如江河之水,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与方向,才能滋养全身。而气血津精的升降出入,便是其流动的基本形式。这种升降出入的运动,正是通过五脏气机的升降出入来实现的。在气血津精的运动中,气的作用尤为关键。气,作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不仅推动着血液的流动,还引领着津液的布散。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畅则津布,气郁则津壅。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充分展示了气在气血津精运动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对于一切与五脏不通相关联的病变,调畅气机都是至关重要的治疗措施。通过调和气机,可以恢复五脏的正常功能,促进气血津精的顺畅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针灸、中药等多种方法,来调畅患者的气机,恢复其五脏的通畅与平衡。

欲通不能,实乃人体脏腑气机受到阻碍之表现,其根本原因便在于邪气阻遏。邪气,或为外感六淫,或为内生五邪,一旦侵入人体,便会对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干扰,形成气机障碍。诸如痰阻于肺,则肺失宣降,气瘀于心,则心血不畅,食滞于胃,则胃失和降,湿聚于肾,则肾失气化,这些皆是邪气阻滞五脏,导致气机不畅的具体体现。

五脏宜通的临床运用原则

祛邪之法,便是针对邪气阻滞这一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障碍,使五脏气机得以恢复流行。邪气既去,则脏腑功能自然恢复,气机自然畅通。因此,祛邪即能通气,实则当泻。这里的“泻”,并非仅指具体的泻下法,而是涵盖了包括泻下法在内的一切能够排除实邪、恢复气机的治疗措施。在祛邪的过程中,我们还需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辅以调气之法。调气,即是通过调理气机,使邪气随气行而易于排出,正气得气导而易于流通。这样,既能有效消除病因,又能促进机体自身的恢复能力,使治疗更为全面、彻底。总之,对于邪气阻遏、气机不畅的病变,我们应采取祛邪泻实的治法,辅以调气之法,以恢复五脏气机的正常生理功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欲通无力,这仿佛是身体内部的一曲悲歌,揭示着生命之力的衰退。当五脏之气逐渐虚衰,原本应有的推运之力变得无力,形成了一种窒碍之势。这种窒碍,实则是五脏功能失调的表现,而五脏气虚衰则是其根本的原因。因此,在诸多疾病表现中,我们都能发现这一根源。心阳虚衰之时,胸中痹痛不已,仿佛有重物压迫,呼吸都变得困难;肾阳虚衰之际,则水道不通,癃闭之苦让患者夜不能寐;肺气虚衰之时,喘息之声不断,仿佛有重物压胸,让人喘不过气来;而脾阳虚衰则会导致胀满之感,让人食不甘味。这一切病变,都以虚为本,欲通无力。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补虚便是通气。因此,虚则当补,这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根本法则。而这里的补,并非泛泛而谈,不是包括滋阴养液、填精养血、收敛固涩在内的一切补法。它特指益气温阳的补益元气法,旨在通过增强体内的元气,来推动气机的正常运转。在运用此类补法时,我们还应佐以少许温通气机之药,以助元气推运激扬之力。这样,既能补益元气,又能使气机得以畅通,从而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在补益的过程中,绝不可用破散耗气之品,以免加重病情,使治疗陷入困境。五脏通涩之道,实为医者必须斟酌之微妙境地。万物皆有两面,犹如阴阳之互依互存,五脏之通涩亦不例外。不通与通之太过,皆为病理之体现,须以医术巧妙调和,使之回归平衡。五脏不通,则气血难行,气滞血瘀,痰凝湿阻,诸病由此而生。医者须以通为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五脏功能恢复正常。然通之太过,亦非善事。若流通无度,则精血津液不能固守其位,外泄无度,亦为病象。此时,涩法当行,固本培元,使五脏之气得以收敛,津液血液得以固守。陈老之言,可谓深得五脏通涩之精髓。他明确指出,五脏实证治法,无不立足于通。即便在虚证之中,亦需寓通于补,使补而不滞,通而不泄。至于太通宜涩者,则是因为津液血液不能正常升降出入,阴精不能封藏固密,皆为太过之象,须以涩法固之。如体常自汗,肠滑失禁,小便失禁,白带清稀,肝血不藏,精关不固,阳气浮越等症,皆是五脏通之太过所致,涩法可使之固。由此可见,五脏通涩之道,实为医者治病之关键。通与涩,须依病情而斟酌,巧妙运用,方能使五脏和谐,人体康健。陈老之论,实为医者之指南,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造福苍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8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阮亦周辨治胃痛八法
...“经气归于肺”,故称“胃者,五谷之海”,其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成为奉养生身之大源。经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故胃气在疾病的发展及转归中起主导作用。李东垣指出:“脾胃
2023-12-13 10:18:00
自拟十效散治小儿食积
...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中焦气机不畅,枢转不及,以致五脏功能失调,气机痞塞,诱发积食、痰湿、血瘀,故临床治疗小儿食积首当调畅脾胃气机,补中有通,静中有动,补而不滞,相辅相成,运
2024-04-29 10:00:00
邓沂运用“五气所病”理论治验三则
...报□ 宋添力 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素问·宣明五气》以五脏为中心,结合五行学说,从五味所入、五气所病、五精所并、五脏所恶、五脏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五脏
2024-05-13 10:04:00
唐旭东用滋水清肝饮治脾胃病
...调为要,上中下兼顾;脾胃辨治,论分合,燮理有侧重;五脏调理,土为枢,平衡乃关键。•滋水清肝饮所治之脾胃病多属他脏及胃(脾)之类,正体现出“调中复衡”理论之整体观思维优势。患者
2023-09-15 06:47:00
肿瘤医院哪里最好排行?肿瘤腹胀快受不了怎么办?
...秘是腑气不通的主要表现症状,《黄帝内经》中提出:“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所以保持六腑气机的通畅是保证六腑气机功能正常运用的前提条件
2024-06-03 14:42:00
中科御方提醒:关注五脏六腑健康,守护身体全面平衡
五脏六腑不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石,更是维持生命活动和谐运转的核心。自古以来,许多经典著作便深刻阐述了五脏六腑的奥秘,揭示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与平衡之道。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探
2024-11-06 13:45:00
李佑生:从“肝”论治慢性肾脏病
...补血之性较他药更雄;山茱萸收秘精气、温肝暖肾,固摄五脏真元;墨旱莲为纯阴之质,善清血热而坚肾阴。同时在《内经》“肝主敷和”的思想以及《脾胃论》“‘风药’为疏肝正药”的理论指导
2023-10-25 06:54:00
从中医角度看健康:平衡与调和的智慧
刘乔勋 天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协调平衡、阴阳匀平,气血和畅,保证了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中
2024-12-06 23:32:00
化瘀先疏肝,疏肝先升阳!
...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2、饮食调理:相信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
2024-03-14 13:55: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