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从中医角度看健康:平衡与调和的智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12-06 23:32:00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刘乔勋 天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功能协调平衡、阴阳匀平,气血和畅,保证了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医平衡与调和的智慧是中医学中的核心理念,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中医的平衡与调和智慧,为人们铺就了一条回归健康本真的大道。它并非一时的潮流,而是历经岁月沉淀的真谛。大家可以中医理念为指引,在生活的点滴中追寻身心平衡,于动静、食息间拥抱和谐,开启健康生活的永续华章。

一、中医的健康观基石

(一)阴阳平衡之理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要素,广泛渗透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层面。于人体构造而言,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属阳,腹部归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其功能上,阳主温煦、推动、兴奋,阴主滋养、宁静、抑制,恰似自然界中,白天阳光炽热,阳气盛而万物活跃;夜晚月色清幽,阴气盛而静谧安宁。人体亦需维持阴阳平衡,若阳盛则可能出现发热、烦躁、失眠等症状,阴盛则易引发畏寒、肢冷、水肿等不适。阴阳失调乃疾病滋生之根源,唯有平衡方能保障身体健康。

(二)气血调和之道

气在人体中犹如灵动之风,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与气化等多重关键职能。它推动血液在脉管中畅行无阻,温煦周身组织,抵御外邪侵袭,固摄津液以防无故流失,促进体内物质的转化与代谢。血则似润泽之泉,为人体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输送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气与血相互依存,气行则血行,气滞易引发血瘀,致疼痛、肿块等;血能载气,血亏则气无所依附,出现气短、乏力等症状。气血调和,人方能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维持生命活动的高效运转。

二、身体平衡的关键要素

(一)五脏六腑的协调

五脏六腑在人体这一精妙的机体中,构成了一个高度协同的功能体系。心犹如君主,主宰血脉运行与神志活动;肺如相傅,主司呼吸,调节气机;肝似将军,主疏泄以调畅情志、促进消化,又主藏血以濡养周身;脾为仓廪之官,主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统摄血液;肾乃先天之本,主藏精纳气,调节水液代谢与生殖发育。六腑则紧密配合,胃受纳腐熟水谷,小肠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通行元气与津液。五脏六腑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如肝木疏土助脾运化,脾土生金以养肺脏,任何一脏一腑功能失常,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打破身体的平衡稳态,引发系列病症。

(二)经络系统的平衡网

经络系统宛如人体的隐秘交通网络,内联脏腑,外接肢节,贯穿表里上下,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纵横交错,分布于周身各处。气血在这经络网络中循环往复,川流不息,犹如江河之水滋养大地。例如,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气血盛衰直接关联呼吸功能与皮毛状态;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其循行路线覆盖头面、胸腹与下肢,若胃经气血不畅,可能出现头痛、胃痛、下肢痿痹等症状。经络系统平衡时,能精准高效地将气血输布至全身各个角落,使脏腑得以濡养,肢节得以灵动,身体各部位功能协调统一。一旦经络受阻,气血瘀滞,犹如交通堵塞,相关部位便会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等异常表现,严重影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三、调和生活以达健康

(一)饮食与营养的均衡

中医饮食理念注重性味归经。性热的辣椒可散寒除湿,性凉的百合能润肺止咳。依据体质差异选择食物至关重要,阳虚者可常食羊肉、桂圆等温热之品以温阳散寒,阴虚者则宜多吃百合、银耳等滋阴润燥之物。同时,饮食结构应合理搭配,主食提供能量,副食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荤素适宜,五味调和,如此方能使身体全面摄取养分,滋养脏腑,为健康体魄筑牢根基。

(二)起居作息的规律

起居作息遵循自然节律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春生夏长,春季宜早睡早起,多参与户外活动,以促进阳气的生发;秋收冬藏,冬季应早睡晚起,减少阳气外泄,避寒就温。白昼阳气旺盛,适合开展各类事务,夜晚阴气浓重,是身体休息修复的时段。长期保持规律的起居,人体生物钟稳定运行,脏腑得以按时休养与工作,气血顺畅周流,免疫力自然增强,身心处于良好状态,远离疾病困扰。

四、结论

中医的平衡与调和智慧,为人们铺就了一条回归健康本真的大道。它并非一时的潮流,而是历经岁月沉淀的真谛。大家可以中医理念为指引,在生活的点滴中追寻身心平衡,于动静、食息间拥抱和谐,开启健康生活的永续华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7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两性交往中,女人这几点越“大胆”,男人爱得越深
...整自己的两性交往方式;中医视角下的女性魅力******气血调和,自然散发魅力**中医讲究气血调和,认为女性的气血充足,自然能够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小敏开始注重饮食调养,多吃红枣
2024-05-02 09:52:00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与应对策略
...是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这些功法动静结合,既能调和气血、舒畅经络,又能强筋健骨、增强体质,从而提高人体的正气和抗御病邪的能力。在饮食方面,中医也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根
2024-11-29 15:42:00
为了你的健康,请马上停止饥饿减肥法,我们中医是这样看待肥胖的
...此,中医对待肥胖的策略,不仅仅是减轻体重,而是通过调和脾胃、疏通气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饥饿减肥:短视之举的长期代价饥饿减肥法看似快速有效,实则是对身体的极大伤害。中医认为,
2024-04-07 11:21: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李飞主任|“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从中医角度解读骨骼健康与养护
...”,通过脚跟起落,震动脊柱和督脉,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对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骨质疏松不仅仅是缺钙那么简单,它与中医理论中的肾、脾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通过
2024-08-30 13:34: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程发峰|糖尿病肾病:中医的智慧与调理
...情的恢复。同时,适当的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也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中医还推荐一些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等。这些疗法能够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病情
2024-05-24 15:11:00
中医妙招让腰痛不再“缠人”
...因导致气血亏虚。针对这类患者,中医会采用活血化瘀、调和气血的方法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材有当归、川芎、红花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2024-04-25 08:54:00
中医针灸治腰肌劳损疗效好
...建立在中医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有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功效,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抗病能力,达到治病的目的。腰肌劳损,顾名思义就是腰部
2024-03-29 23:32:00
脸上有斑,体内有瘀?中医一个小妙方,调气血,疏经络,祛斑化瘀
...皮肤上的斑点和不均匀的肤色。治疗黄褐斑,中医更注重调和整体,重视内外兼治。通过调整肝脏功能,清除血瘀,恢复气血流通的自然状态,从而达到祛斑的目的。这种方法治疗慢,但效果稳定,
2024-05-09 09:49:00
艾灸能治腱鞘炎吗:一场古老智慧与现代疼痛的邂逅
...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以达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目的。艾灸不仅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能激发人体的自愈能力,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和疼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三、艾灸治疗
2024-10-18 14:1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