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1 10:5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商鞅改革使秦国一跃成为强国,也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商鞅变法的是怎样实施的呢?当变法的准备条件成熟之后,商鞅就公布了第一次变法的命令,《史记‧商君列传》对此有详细的记录: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这个变法令涵盖的层面,扩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从原本享有特权利益的宗室贵族,到社会最底层的升斗小民,无不一体适用。而其内容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兹分述如下: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一)重编户籍,落实家户组织商鞅深知做好户口管理,是一切改革的基础

唯有确实掌握人的动态,才能做好诸如授田、征税、劝战等后续的改革工作。因此他在这方面着力甚深,他的做法是编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作为社会最基层的组织。

在什伍之内,大家要互相纠举监视对方,如果有一家作奸犯科,那么其他的住户,就负有告发的责任,不告奸者腰斩无赦;告发者则赐爵一级,即所谓"一家犯法,十家连坐"。虽然商鞅也订有重赏之法,来奖励告奸者;但是很明显的,他还是侧重在以严刑峻法来约束与控制百姓的行为。《商君书‧垦令第二》认为: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国家如果实行重刑和连坐法,那么有急躁性情的人就不敢争斗;平常强横霸道的人就不敢争吵;而懒惰又不务正业的人就不敢随意游荡;那些任意挥霍财产的人,就不敢继续浪费;甚至于那些巧言谄媚又心术不正的所谓刁民,也会知所收敛,不敢再变花样。

商鞅之法重轻罪,只要法律有规定的,即使是细微末节的小罪,也绝不轻饶。他认为唯有让老百姓明白小过不生,大罪才能不来,也就是"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的道理,才能远离刑罚。他相信只有将严刑峻法深入人心,才是变法成功的不二法门。

(二)增加劳动人口,强制人民分家"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此规定乍看之下似乎不近情理,但深究其意,再对照当时秦人之民情风俗,即知商鞅此举,是为了扫除当时大批依附家长而"惰食"的庸民懒汉。这些人因为衣食无缺,所以荒芜的土地没有年轻人愿意耕种,这样是会危害到农业生产的,最终就会危害到立国的根本。

所以必须根据家有吃闲饭的人口赋税加倍,并且加重劳役,那么这些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就再也没有地方可以不劳而食,减少一家之中,互相依赖和劳逸不均的流弊,他们就会重新回到农业生产的行列。因此,强制分家和加倍赋税,不失为增加农村生产人口的妙方。

(三)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秦崛起西陲,"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但是民风强悍,好勇用武,缺乏仁义观念而且唯利是图。面对这样的老百姓,只可以用严刑峻法来威吓他们,却无法以善道来感化他们;或是用重赏厚赐来诱导他们,却无法用荣誉来打动他们。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睡地虎秦简

《吕氏春秋‧高义篇》也说:"秦之野人,以小利之故,弟兄相狱,亲戚相忍。"商鞅深谙一般人都有避刑趋利的心理,何况他所面对的正是可以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就造成兄弟反目、亲戚相残的"秦之野人",如何将这股好勇斗狠的强悍民俗,导入为国所用的正途?也就成为商鞅此波改革的一个重点。

他的做法是用重赏厚赐,来诱导人民勇于公战,如果农民在战场上斩敌首一个,就赐爵一级,可以得到各种生活上的优待,甚至有机会跃身为中小地主;另一方面则用重刑峭法来遏止老百姓私斗的恶习。行之既久,秦民果真达到"人人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改革目标。

(四)重农抑商,崇本轻末"重农"是商鞅变法中的核心思想

他把耕织视为立国的根本,国家的所有政策都要配合提高农业生产,奖励努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民,只要生产粟帛的产量超过一般标准的农民,就可以免除繁重的徭役。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至于商鞅眼中的"末民",则首推不事生产只知转手买卖藉投机生意来牟取暴利的商贾之徒;还有工作不定时,容易冶游惰食的手工业者;和整天高谈阔论,发表妨害农耕言论的文学游说之士,不准他们进入秦国蛊惑农民。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这些人都是他严厉打击的对象,严重者甚至连妻女都要被没入官府充当奴婢。商鞅的抑商措施名目繁多,巨细靡遗,其目的无非是要让商人产生疑惧消极的情绪,不敢在农业生产中剥削农民辛勤工作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迫使农民不敢转业经商,只能专心于农事以求出人头地。这些重农抑商的政策,俱见于商鞅所着的《商君书‧垦令篇》中。

(五)裁抑宗室,打击特权阶级商鞅只身进入秦国

因为改革理念深获孝公认同,所以因缘际会地意外成为秦国变法运动的操盘手。但是,他个人与秦国并没有任何渊源,因此,在朝中也没有班底和奥援;有的只是国君的完全授权。但是只有国君的授权和支持,其实还不足以成就改革大业。他知道盘根错节的旧贵族势力,将是他改革路上的首要障碍,因此,他把改革的大刀直接挥向代表既得利益者的贵族集团。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

拿太子傅师开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他的具体做法是,对于没有军功的旧贵族,一律取消他们的宗室名位,亦即取消他们原有的许多贵族特权;完全依照作战功劳的大小,重新排列尊卑爵秩的等级,依爵秩大小次序,享有田宅、妻妾、衣服等新的权利。让秦民习以为常的"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的故俗无以为继。

代之而起的是,让有军功的贵族得到应有的尊荣,没有军功的人,则只能保有富裕的生活,却无法再得到光荣的表扬。这些铲除秦国旧贵族势力的种种强势作为,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权力生态,也是商鞅新法能够顺利推行的最主要原因。

商鞅变法面对的阻力以及孝公对他的支持

以上的五项要点,就是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次改革的范围不可谓不广,打击特权的力道亦不可谓不强,其影响层面更是前所未见的深远。因此引来各方的反弹与抗拒,尤其是代表既得利益者的旧贵族势力的反扑,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

这也是古今中外的改革者与被改革者、变法者与既得利益者所需共同面对的终极考验。改革者如果立场稍有游移、妥协,那么一定会遭到这股强大的反改革力量所吞噬。这大概是历史上变法成功的例子,所以会屈指可数的原因所在吧!

因此,商鞅掀起这么大的改革浪潮,他所面对的压力与考验,也是空前的。果然,变法没有多久,老百姓就觉得新法对他们而言是苛政扰民的恶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群聚国都去抗议新法不方便的人多不胜数。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公子虔犯法,被判处劓刑

而权益受损最大的旧贵族,更是群起反抗,而这其实也是测试商鞅变法决心的最佳试剂,商鞅以刑太傅公子虔,黥太师公孙贾的强悍做法,回应了所有旧势力的挑战。

结果在孝公的全力支持下,商鞅将变法者最难通过的任、督二脉打通了,秦国的旧社会体系被彻底解构,新社会秩序则在严刑峻法的护持下迅速建立。我们从《史记‧商君列传》中"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记载。

可以知道,商鞅第一次变法所要完成的改革目标,几乎完全达成,说其是一次成功的变法也不为过。

商鞅变法是怎样实施的呢

影视剧中秦孝公

商鞅在变法工程粗具规模之后,秦孝公任命他为大良造,此官为秦爵二十级中的第十六级爵位,可见孝公对他的肯定;而此二十级秦爵,乃始于孝公之时,商鞅力主以战功之大小依次封爵,此法既为其所制定,则商鞅此时之有战功于秦不言自明。

否则若其无功而受封,如何能杜天下悠悠之众口?又如何能使在新法颁布之后,才失去权势爵位的旧贵族阶级心服口服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商鞅变法:顺应时代需求,创造秦国辉煌的改革
商鞅,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变法之后,秦国逐渐从落后变得富裕强大,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
2023-12-11 09:02:00
战国七雄变法之争:为何秦国的“商鞅变法”能一枝独秀?
...以能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并统一天下,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过“商鞅变法”并不是战国唯一的变法,实际上战国七雄都曾进行变法,比如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
2024-02-14 18:26:00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成就霸业吗
如果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成就霸业吗?如果秦国没有商鞅变法,不可能成就霸业。战国时期,各国无不变法图强,寻求自我强大,弱肉强食已经是战国时期的主流。秦国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强盛
2024-06-28 15:25:00
商鞅变法开辟秦国光辉道路,辉煌与阴影同存
在中国历史上,商鞅变法无疑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这次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命运,使其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为强大的霸主,最终实现了统一六国的伟业。然而,任何一次
2023-11-09 14:57:00
商鞅变法:秦国崛起的双刃剑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变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堪称典范。正是这场深刻的变革,使得秦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面貌的焕然一新,并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商鞅这位变革的推动者在取
2024-03-17 01:13:00
商鞅变法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他是秦国的重要人物,所提出的改革措施有着很大的影响。著名的商鞅变法就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商鞅变法具体产生了哪
2023-10-25 15:38:00
商鞅:秦国的变法先锋,历史的风云人物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商鞅这个历史人物。他可真是个传奇,简直是秦朝的“变法先锋”,对后来的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想了解他为什么这么重要吗?那就跟着我一起走进他的故事吧!一、商鞅的早年
2024-12-12 09:06:00
秦国因变法改革才崛起,为何关东六国不效仿,进行彻底变法?
...程中都有一个必要步骤,那就是变法。秦国自从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后,一步步走上了壮大的道路,才有了嬴政的天下一统,汉朝也是有了武帝改革后,才迎来了巅峰。似乎,变法永远是一个能够根除
2023-10-26 17:18:00
商鞅变法是什么时期?为什么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改革之一,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个时期对秦国崛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假如没有商鞅的变法,秦国或许就无法最终吞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因此,可以说,商鞅的
2025-05-22 15:19:00
商鞅变法是如何改变秦国被魏吞并的命运的
...酝酿变法。借此机会,我们从春秋战国,七国争霸中了解商鞅为何变法,如何变法,及商鞅变法的利与弊。引言: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法制与地位。春秋战国之交,天下局势大变
2024-04-22 15: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