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崇祯十六年(1643年),大将硕托、阿达礼提议,拥戴多尔衮称帝,被八旗议事会处死。“崇政殿会议”的决议得到遵守,多尔衮想称帝,难于上青天。
1641年,皇太极乘着明军与李自成、张献忠厮杀之际,派遣睿亲王多尔衮率十万兵马进攻锦州,对战祖大寿,试图撕开宁锦防线。
清军重兵云集,崇祯只能抽调兵力,以洪承畴为主帅,率领8位总兵,13万兵马出山海关,与多尔衮决战。
洪承畴希望能延缓进军速度,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击败清军。明军粮草、物资、弹药、兵饷不足,崇祯很无奈,屡次下令出兵,洪承畴只能出关迎战。
明军骑兵、步兵、炮兵、火器兵协同作战,朝着锦州杀来。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硕托、阿达礼等率兵迎战。
洪承畴指挥上更胜一筹,清军连战连败,损失惨重。多尔衮惶恐不安,便下令撤退,并将部分八旗兵调回沈阳,让皇太极大为恼火。
松锦之战第一阶段,清军可谓是惨败,多尔衮数天不敢下马,劳累多度,这是他无子嗣的原因之一。
为了鼓舞士气,严肃军纪,皇太极剥夺多尔衮“睿亲王”的爵位,并扬言将其处死,后释放,以示震慑。
为了扭转局势,皇太极不顾身体多病,亲自率兵迎战洪承畴。清军携带数十门红衣大炮,在火器上有了优势,再加上明军内部不和,洪承畴战败。
松锦之战,皇太极赢得并不轻松,如果明军配合默契,曹变蛟突袭大营时,也许清军已经溃败,让洪承畴成为赢家。
回到沈阳,皇太极身体越来越糟,很快就病逝。此时,八旗内部为了争夺皇位进行新一轮争夺,豪格、多尔衮都跃跃欲试。
1643年,八旗旗主在崇政殿召开会议,商议新一任皇帝的人选。为确保会议“顺利”进行,大殿周围分布着正黄旗、镶黄旗的精兵。
多铎提议,皇位应该由威望高的睿亲王担任,也就是自己的兄长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能征惯战,胜任皇帝的工作。
多尔衮掌握正白旗,多铎掌握镶白旗,兄长阿济格又骁勇善战,多尔衮确实具备当皇帝的实力。可惜,对手肃亲王豪格太强,多尔衮没戏。
豪格,皇太极的长子,骁勇善战,上战场的时间比多尔衮还早,年纪也比多尔衮大3岁。“崇政殿会议”之前,豪格已经联络镶黄旗、正黄旗、镶蓝旗。
豪格本身掌握正蓝旗,又得到正黄旗、镶黄旗、镶蓝旗的支持,代善手中的两红旗,也倾向豪格。如此,豪格比多尔衮优势更大,有六旗支持,实力很强。
多铎的发言,让索尼、鳌拜等两黄旗将士非常不满。索尼、鳌拜等两黄旗将领按剑上前,直言:“不册立先帝之子,宁可追随先帝于黄泉之下。”
两黄旗表态,如果继承皇位的不是先帝的孩子,就武力决胜负。崇政殿外面的将士,也出现了“异常”,随时可能闯进来,多尔衮没了底气。
索尼、鳌拜等人把眼光投向豪格,希望他能表态。豪格假装“谦虚”,说自己“德浅福薄”,不胜任皇帝工作,目的是让大家“三劝进”,再称帝。
豪格的“谦虚”,被多尔衮抓住机会,可以册立先帝的其他儿子。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册立皇九子,年仅6岁的福临为帝,是为顺治帝。
福临成年之前,由两位叔叔摄政,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皇帝能够亲政后,两位叔叔隐退。郑亲王的提议,八旗会议认可,多尔衮也同意。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防止多尔衮、豪格违背“协定”,以礼亲王代善为首的旗主建议大家一起“立誓”,宣誓拥戴顺治,遵守“崇政殿决议”,得到与会者同意。
“崇政殿决议”,是八旗内部相互妥协的结果,也是福临继位,并确保安全的前提。但是,福临毕竟年纪太小,八旗内部有人不服,还想拥戴多尔衮称帝。
硕托,代善的儿子,骁勇善战,屡建战功。1626年,岳托、硕托、萨哈廉兄弟劝说父亲代善支持皇太极继承汗位,有拥戴之功。
阿达礼,代善的孙子,萨哈廉的儿子,足智多谋。顺治继位,硕托、阿达礼不服从决议,崇政殿会议后,他们劝说代善,要推翻“崇政殿决议”,拥戴多尔衮。
代善拒绝,硕托、阿达礼并不死心,便前往多铎处,希望多铎出面废了顺治,让多尔衮继位。多铎是个明白人,崇政殿上的剑拔弩张,他记忆犹新,便闭门不见。
硕托、阿达礼回到家中,继续劝说代善,让多尔衮继位。代善很恼火,为了避免八旗内部相互厮杀,他决定大义灭亲,上奏顺治召开八旗会议,处死硕托、阿达礼。
史载:“伊谓睿亲王曰,尔为君,我即从尔,又告其祖礼亲王曰,衆皆已推睿亲王为君,尔何独默然,礼亲王睿亲王俱以告衆质容情,实以其乱政妄行。”
硕托、阿达礼将“想法”告知多尔衮,并试探代善、多铎的意思。多尔衮、多铎是兄弟,是一条战线上的盟友;代善手握重兵,得到代善支持,是多尔衮继位的关键。
代善手握两红旗,子孙后裔能人众多,如果支持多尔衮,以两红旗、两白旗的优势,足以压倒豪格,以及群龙无首的两红旗。
代善遵守“崇政殿决议”,不惜处死硕托、阿达礼,断了多尔衮的想法。谁敢推翻“崇政殿决议”,硕托、阿达礼就是前车之鉴,多尔衮只能放弃称帝的想法。
参考书目:《清史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1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